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程内容基础理论革命和建设理论建设理论理论体系理论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问题国情本质改革开放总体布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两大战略祖国统一国际战略两大力量依靠力量领导核心总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1章第2章第8章第9、10章第11、12章第4章第3章第5、6、7章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2第四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3主要内容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4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1、初步探索背景从“走苏联所走过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将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党面临如何在中国这样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进入了历史的转变时期。由阶级斗争转为向自然界开战,由政治革命转向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极不平衡全新的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2)总结“一五”计划的经验教训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选择了苏联模式“苏联共产党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中国共产党人历来的信念是:“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样。”—毛泽东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社会领域内:政党高度控制国家,国家高度控制社会视频《苏联模式》.mp4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经济上:各种比例关系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政治上:缺乏民主破坏法制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被破坏,形成个人专断。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从总体上采纳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第一,在所有制方面,消灭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建立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第二,在分配制度方面,基本上实行了按劳分配制度(在中国资本家还拿定息)。第三,在经济体制方面,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格限制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国民经济的产品分配纳入了中央计划的直接控制之下,而不是通过市场来调节;第四,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方面,奉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毛泽东说:在建国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3)直接的导火线:苏共二十大1956年2月25日,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要求肃清个人崇拜在各个领域的流毒和影响,这个报告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严重的思想混乱。1956年10月,先后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1956年2月举行的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秘密报告”.doc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图为赫鲁晓夫作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揭了盖子揭捅了娄子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突然袭击造成混乱以苏为鉴,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匈牙利十月事件毛泽东:解放后,三年恢复时期的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上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论十大关系》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1)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6)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与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第四,关于我国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像。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形态生产方式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图示列宁斯大林视频:矛盾学说提出的背景.mpg《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提纲的两页手迹。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第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一是提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二是指出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三是论述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基本方法。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对抗性非对抗性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经济上实行对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安排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民族关系上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又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四是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分析,同那种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一遇到矛盾又把它当作敌我矛盾来处理的理论和实践严格地区别开来了。为在社会主义条件协调人民内部的各种关系,解决人民内部之间的各种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第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视频:中共八大召开(1956.9)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着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1958年8月毛泽东视察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总结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出现的新问题,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走自己的工业化道路,首先要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走自己的工业化道路,还要根据我国的国情特点,处理好以下的几大经济关系: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间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第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毛泽东对建设一个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具体化为“四个现代化”的分目标: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周恩来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两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是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是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1957年正在建设中的包头钢铁联合企业。第三、关于经济建设方针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决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业化的口号。冷静地算一算,确实不能提。各部门订计划,不管是十二年远景计划,还是今明两年的年度计划,都要实事求是。——周恩来党的八大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第三、关于经济建设方针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第四,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自由市场国家市场流通领域自由生产计划生产生产计划个体经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工商业经营补充主体地位领域毛泽东和陈叔通毛泽东和黄炎培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朱德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第五、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1958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央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某县人民公社的成立大会。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毛泽东恢复农村集市贸易,活跃农村经济。八大以后,陈云主持体制改革工作。鞍钢提前完成“一五”计划任务,六个自动化高炉投入生产。1960年3月,中央批转中共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泽东在上面批示,提出“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两参”即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一改”即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三结合。“三结合”1961年9月16日中央颁布了由邓小平主持制定的条例。第六、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毛泽东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第七,关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方针毛泽东视察高科技企业“向科学进军”毛泽东在1963年的一次谈话中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要打好,面貌一新必须打好,因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周恩来在同年上海科技工作会议中强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60年代,又制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技发展战略。发展教育事业的思想包括:第一、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二、教育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第三、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相结

1 / 1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