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传播的自由与控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四章传播的自由与控制2传播自由是古老而又现实的课题,人类争论了近千年。文艺复兴使人类对传播自由的理解上升到哲学的层次。但自由与控制却是一对难兄难弟,是互为制约的。西方是鼓吹“绝对自由”的,但自由带来的困难和难题比它带来的好处多得多。第一节传播自由传播自由,包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报刊自由、传媒自由)和象征性言论自由(以行为来象征或表现思想与情感的自由)。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首先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个人特权。但出版自由,或新闻自由,又指新闻出版机构传播自由,是西方国家宪法所保障的唯一一种社会机构具有的特权。个人特权与机构特权两大范畴的差异一、宗教裁判所和世俗王权的书报检查制度(一)书报检查制度1559-1948,欧洲天主教会900多道禁令:涉及著作4000多种,全禁作家几十位(巴尔扎克、布鲁诺、伏尔泰、霍尔巴赫、达兰贝尔、笛卡尔、狄德罗、左拉、拉封丹、卢梭、乔治桑、休谟、斯宾诺沙等);大批部分被禁(培根、边沁、海涅、爱尔维修、雨果、康德、洛克、穆勒、米拉波、孟德斯鸠、司汤达、福楼拜)参考沈固朝《欧洲书报检查制度的兴衰》,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二)批判书报检查制度——第一个出版自由的文献《论出版自由》1644年11月,弥尔顿,英国下院演说辞。(翻译成中文大约4万字,全文34自然段)批判书报检查制度,得出基本观点:多元信息中认识真理。1788年译成法文,大革命前夕法国广泛传播并闻名欧洲;19世纪传遍世界。“难道应当让20个横行霸道的统治者(指书报检查官)建立起寡头政治,给我们的心灵再度带来饥荒,使我们除了经过他们用斗衡量过的东西以外就不知道旁的东西吗?相信我的话吧,上议员和下议员们!谁要是劝说你们象这样进行压制,就等于是叫诸位压制自己。……你们自己英勇而又指挥如意的谋划给我们带来了这种自由,而这自由则是一切伟大智慧的乳母。它象大国的嘉惠,使我们的精神开朗而又高贵。它解放了、扩大了并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见识。现在除非培育我们的诸位议员对于纯正自由的爱已经不如往昔,否则就无法使我们在能力、知识和追求真理的热情上倒退。我们可能再变成诸位当初所发现的那种愚昧、粗暴、拘泥而奴化的情况,但(那时诸位就首先必须变成旧统治者一样暴虐、武断和专横,但这是你们做不到的。让我有自由来认识、发抒已见、并试据良心作自由的讨论,这才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中文版,商务印馆1958年,P44-45)基本不涉及新闻传媒出版,甚至对当时新闻书不屑一顾。但是为新闻出版自由奠定了理论基础。二、18世纪两个载入新闻出版自由理念的宪法性文献(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11条:“自由传播思想和意见乃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每个公民都可以自由地从事言论、著述和出版,但在法律规定之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承担责任”提出后近一个世纪,法国发生七次暴力导致的政权更迭,包括新闻出版自由的人权并未实现。直到1881年,通过《新闻自由法》,才获法律上的保障。(二)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1788-1791,争议:《独立宣言》已经宣布了人民的自由权利,宪法主要任务是规定政治结构构成;较为具体的规定,有助于进一步保障人权。12月,一气通过十个宪法修正案,均涉及人权,统称“人权法案”。“国会不得通过建立尊奉某一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之法律;不得废止言论与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集会、请愿、诉愿之自由。”(以无权利主语的语言结构规定了三项自由权:信仰自由;言论与出版自由;集会与请愿、诉愿自由)三、19世纪关于言论自由的文献《论自由》(一)背景:1855年,英国废除最主要知识税“印花税”,意味着基本没有行政力量对新闻传媒工作直接干预(1861年废除最后一项纸张税)(二)1859年,密尔《论自由》出版:多数人的暴虐(对自由的威胁不是来自政府,而是社会上多数人不能容忍非传统的见解,以人数的优势压制少数人)“假定全体人类咸一执有一种意见,而仅仅一人执有相反的意见,这时,人类要使那一个沉默并不比那一人(假如他有权力的话)要使人类沉默较可算为正当”(中文版,人民出版社1959年,P17)“只要哪里存在着凡原则概不得争论的暗契,只要哪里认为凡有关能够占据人心的最大问题的讨论已告截止,我们就不能希望看到那种曾使某些历史时期特别突出的一般精神活跃的高度水平。并且只要所谓争论是避开了那些大而重要足以燃起热情的题目,人民的心灵就永远不会从基础上被搅动起来,而所给予的推动也永远不会把即使具有最普通智力的人们提高到思想动物的尊严(同上,P36)四、20世纪以来共产党人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文献(一)列宁1、1917-09-28,《怎样保证立宪会议的成功(关于出版自由)》:“前提:没收大资产阶级的报纸和印刷所。分配:首先给予国家,其次给予在两个首都获得10-20万选票的大党(复数),第三,给予有一定人数的公民团体。”2、极端情境下的极端言论(1917,十月革命被西方虚假报道,甚至污蔑):“只要资本还保持着对报刊的控制(在世界各国,民主制度与共和制度愈发展,这种控制也就表现得愈明显,愈无耻,例如美国就是这样),这种自由就是骗局。”后来(1920),列宁说的一句话给予了西方新闻出版自由正确的评价:“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从中世纪末直到19世纪成了全世界一个伟大的口号。为什么呢?因为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进步性,即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僧侣、国王、封建主和地主的斗争。”(二)毛泽东1、1920年,在湖南《大公报》组织讨论湖南共和国,提出新闻出版自由的大政方略。2、1943年,批判国民党,要求人权:“诚意实行真正民主宪政,废除‘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法西斯独裁政治”“开放言论集会结社自由,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3、1945年,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身体这几项自由,是最重要的自由”4、1949年,掌握政权后,论调变化。《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不能给国民党以自由,只能在人民内部讲自由。5、1957年,毛对新闻出版界代表说:“资产阶级所说的‘新闻自由’是骗人的,完全客观的报道是没有的”(三)胡锦涛1、2003年3月政治局会议上:“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精神境界的文化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管理方式,都要积极研究借鉴”2、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183、媒体峰会胡锦涛讲话:中国政府始终支持媒体搞好舆论监督4、《记者证管理办法》修订:中国修订记者证管理加强保护采访权益五、国际上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文件(一)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通行、普遍接受的、最低标准简单,无明确约束力(二)1966年联合国通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A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B公约):1、更精确地确定权利,且规定了实施措施2、A公约:积极自由;B公约:消极自由3、中国:2006年12月,加入A公约;1998年签署B公约(说明承认基本原则),一旦条件成熟,即加入。(三)B公约第19条:最精密、最完整“1、人人有权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2、人人享有表达自由的权利;这项权利包括寻求、接受和传递各种信息和思想的自由,不论国界,也不论口头的、书面的或者是印刷的,还是采取艺术形式,或者是通过他所选择的任何媒介。“3、行使本条第2款所规定的权利带有特殊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可以受到一定限制,但是这些限制限于由法律所规定并为下列所必须(1)尊重他人的权利或名誉;(2)保障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卫生或道德。22第二节、传播的社会控制传播的社会控制,有人认为不同的社会控制程度不同,因此存在自由传播的社会形态,如施拉姆等人写作的《报刊的四种理论》;有人认为不论过去与现在,媒介从来都是某种权势的媒介,受到某种权势的控制,如阿特休尔的《权力的媒介》传播者的控制分析可粗略分两类:一是从微观角度研究对具体传播过程的控制;一是从宏观角度审视传播活动的控制手段与潜在控制因素。23一、《报刊的四种理论》与《权力的媒介》(一)《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1956年出版)是有关传播观念及新闻体制的比较研究中的典范,出版以来在西方特别在美国被当成权威性的理论所谓报刊,实际指整个大众传播业;所谓四种理论,也是就新闻史上所有的四种新闻观念及其所统辖的四种传播体制而言。所以,应该叫《大众传播的四种观念及体制》241、报刊的威权主义理论252、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263、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274、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28(二)《权力的媒介》(阿特休尔,1984)属于批判学派的力作。•批判学派以统治势力与传播媒介之间的关系为核心问题,主要回答谁在传播和为何传播,致力于揭示各种权势集团操纵传播、影响传播、控制传播的实质,而对传播的具体运作不感兴趣。——以控制分析为主对经典的《报刊的四种理论》“第一次构成了重大的挑战”29基本的观点:所有的媒介,不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都不独立的、自为的,媒介从来都是某种权势的“吹鼓手”。指出有四种操纵媒介的形式:官方形式、商业形式、利益形式和非正式形式。水门事件30二、宏观的社会控制(一)宏观控制的主要手段1、政治权力控制(最主要的社会控制)法律控制(视频网站深陷“版权门”)政策控制制度控制(网站被点名曝光之后)312、经济集团控制经济上的垄断控制(主编胡舒立或另起炉灶)经济上的广告控制323、受众控制通过社会舆论来控制•央视2套主持人失误•央视名嘴主持人直播打哈欠•CCTV主持人赵普在直播中哭泣通过反馈和预馈来控制•上视新闻——不要和观众捣糨糊33各受众团体也会公开表述意见受众的文化心理结构也会对传播活动产生一定程度的约束。344、技术手段控制•绿色过滤软件引热议355、传播伦理控制36(二)潜在的宏观控制:布里德与潜网布里德:研究控制问题的专家,其《编辑部的社会控制》一文被视做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的力作之一。编辑部中的社会控制:潜网•初入新闻界的年轻记者,充满理想、无所顾忌、敢作敢为、虎虎有生气•久而久之,屡屡碰壁。热情冷却、锐气消磨——循规蹈矩,安分守己——融入潜网。没有谁能明确解释,更没有明文规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磕磕碰碰中一点点揣摩,日久自然心领神会。37•表面上看,潜网的束缚力来自媒介组织。它一方面确保媒介组织的传播意向顺利地贯彻下去;另一方面防止不懂规距的新来者对媒介组织既定行规的袭扰。•深层次看,潜网实际上是更大范围的社会控制体系的折射。因为一个社会的主要问题在于维护秩序和加强凝聚力,尤为重要的是保持价值体系的一致与完整(意识形态的混乱势必导致整个社会的崩溃)(阶级,美国媒体对“占领华尔街”的冷漠态度)38三、微观的个人控制:把关人与把关(一)卢因的把关概念最早提出“把关”这一概念;去世的那一年(1947),发表《人际关系》一文。文中首创“把关”一词。•从英文“守门人”(gatekeeper)化用而来,所以有时也称为“守门”和“守门人”。•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参与传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从各自观点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行为就叫把关(守门),有这种行为的人就叫把关人(守门人)39——施拉姆40似茫茫大海上的灯塔,尽管自身亮度有限,却为黑暗笼罩中的船只指明航线,从而使后来的研究者发现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这方面尤以怀特的研究最早也最典型。41(二)怀特的把关研究怀特的把关研究被奉为传播学的经典研究之一请一位美国地方报纸编辑合作。以一星期为限,让他将一周内报社收到的所有电讯稿统计出来(输入信息);同时让他将一周内选用的电讯稿统计出来(输出信息),结果表明:一周共收到11910条电讯稿,但选用的不过1297条,大约仅占1/10,其余9/10被把关过程所淘汰。42可以用这么一个模式来显示: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把关过滤掉的信息43最突出的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