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做最美的自己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授课时间课次第次课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四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自我意识的有关理论知识;2.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常见偏差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3.掌握培养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1.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困扰2.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3.健康自我意识心理调节的理论与实践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的自我意识及存在的困扰?2.结合自己的实际,你认为自己该怎样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下节课预习重点:第五章适应与心理健康参考书籍: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程》,由张小远,解亚宁主编教学后记:(手写):课时分配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导言:“认识自我“这句镌刻在古希腊戴尔菲城那座神庙里惟一的碑铭,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创办了一所学校,在这个学校的门口立着这样一块牌子:认识你自己。仅仅五个字道出了一个千百年来困扰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命题。当我们避开外界的喧嚣,静下心来,常常发现令我们困惑最多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尤其是在青年期,也正是我们军营多数人所处的年龄。宁静的夜晚,仰望着深邃的天空,我们会经常扪心自问: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大社会里、小环境中我究竟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我行不行呀?别人怎样看待我呢?、我应当成为怎样一个人呢?、我怎样改变现状成为理想中的那种人呢?通俗地说,这些就叫做自我意识。赠言:静坐观心,真妄毕现。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在于自我。一切成就,均始于一个意念,认识了自我,就算是成功了一半。第一节自我意识及对人的发展作用一、自我意识的有关理论(一)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是个体关于自我全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自我意识的内涵包括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1、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指对自己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等的认识以及生理病痛、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的感受等。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生理自我不能接纳,嫌自己个子矮、不漂亮、身材差,就会讨厌自己,表现出自卑,缺乏自信。2、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体评价课时分配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指对自己知识、能力、情绪、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的认识和体验。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心理自我评价低,嫌自己能力差、智商不高、情绪起伏太大、自制力差,就会否定自己。3、个体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与评价指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和他人相互关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如果一个人认为周围的人不喜欢自己,不接纳自己,找不到知心朋友,就会感到很孤独、寂寞。影响个体自我意识的因素除了与人的自我态度、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有关以外,他人对我们评价,特别是生命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家人、老师、朋友、同学等对待我们的态度,会对我们的自我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自我意识的结构由于自我意识既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心理活动的客体,它是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多层次、多纬度的心理现象,所以,自我意识的结构表现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方面。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主要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念、自我分析、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批评等。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属于情绪范畴,它以情绪体验的形式表现出人对自己的态度,它主要是一种自我的感受,以自尊、自爱、自信、自卑、自怜、自弃、自恃、自傲、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表现出来。3、自我调节自我调节主要表现为人的意志行为,它监督、调节人的行为活动,调节、控制自己对自己的态度和对他人的态度,表现为自主、自立、自强、自制、自律、自卫等。(三)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1、自我意识的发展的有关学说人的自我意识是随着人生每一阶段的成长而逐渐发展的。个体的自我意识是课时分配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而发展,起始于婴幼儿时期,萌芽于少年童年期,形成于青春期,发展于青年期,完善于成年期。青少年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最重要的时期。(1)自我发展渐成说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但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核心课题。每个阶段都不可逾越,但时间早晚因人不同而异。自我在人生经历中不断获得或失去力量,保证个人适应环境,健康成长。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发展课题是“自我同一性”,即自我的建立和统合是青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2)自我发展三阶段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的发展有三个阶段:躯体我、社会我、精神我。躯体我指在人的躯体条件上形成的自我,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的意识,包括支配感、爱护感,是自我最原始的形态,大概在3岁时开始成熟。社会我指被他人了解的个体,即个体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意识,主要受他人的看法而影响,从3岁到青年期逐步形成。精神的我指个人内在的心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心理特征的意识,如性格、气质、情绪、智能、行为、理想等。(3)我国心理学界的理论我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自我意识发展的三阶段模式,即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发展时期。一是生理自我。人初生时,物我不分;七八个月时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两岁左右的儿童,掌握第一人称“我”的使用,三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其行为是一种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来认识和投射外部世界。二是社会自我。从三岁到青春期(3~14岁)这段时期,是个体在社会化中学习承担社会角色,少年开始积极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但他们主要从别人的观点去评价事物、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也服从于权威或同伴的评价。课时分配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三是心理自我。自我意识经过分化、矛盾、统一趋于成熟。个体开始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有明确的价值探索和追求,强烈要求独立,产生了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紧迫感和实现自我目标的驱力。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心理自我成熟的标志。以上三者互相联系、有机组合、完整统一、成为一个人个性中的核心内容。二、自我意识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导向作用目标是人才发展的导航机制。拥有健康自我意识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规划自我,为自己制定适合的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发展方向,才会调动自身潜能,激发强大动力,个人价值得到最大实现。。(二)自控作用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发挥能动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缺乏自我控制意识的人,将是一个情绪化的人、缺乏毅力的人、一事无成的人。一个能够控制自我的人,往往与环境适应良好,并能规范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容易实现自己的自标获取成功。(三)内省和归因作用有健康自我意识的人,能够对自己对他人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对自我有敏锐的觉察和反省,不断完善自我,在个体成长中进行的监督和自我教育。同时又不会将他人的问题归于自己,他与他人拥有良好的关系,但又能保持自我的独立性。一个有稳固基础的自我形象是迈向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个体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即有成熟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自我形象。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如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心身健康和成才发展。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变化及特点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一)自我意识的分化青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明显的自我分化开始的。原来完整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了两个我: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伴随着主我和客我的分化,“理想我”和“现实我”开始分化。自我意识分化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课时分配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二)自我意识的矛盾自我意识的分化,带来了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斗争,呈现出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并且加剧。表现出明显的内心冲突,甚至有很大的内心痛苦和激烈的不安感。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由于大学生活范围比较窄,自我认识有局限性,而社会对他们期望高,使大学生自我认识产生矛盾。2、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学生富于理想、成就欲望强,然而,他们较少接触社会,还不能很好地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3、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大学生独立意向增强,但他们在心理上又依赖成人,无法真正做到人格上的独立,造成成独立和依赖的矛盾。4、交往需要和自我闭锁的冲突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寻求归属和爱。然而,大学生同时又存在着自我闭锁的趋向,使不少大学生常处于孤独感的煎熬中。(三)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意识分化、矛盾所带来的痛苦不断促使大学生寻求方法以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即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主要指主体我和客观我的统一、自我与客观环境的统一、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统一,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督的和谐统一。消除矛盾,获得自我统一的途径有三条:1、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2、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3、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课时分配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一)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大学生围绕个人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大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探索自我。能自觉地把自我的命运和集体、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二)自我评价能力趋于客观由于各类知识增多,生活经验扩大,感性与理性趋于成熟,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变得客观、全面。(三)自我体验丰富而复杂一般说来,大学生自我体验的情绪情感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大多数大学生喜欢自己、满意自己、自尊、自信、好胜。但是大学生自我体验也比较复杂,他们敏感、闭锁,且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性。(四)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有很大提高,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显著发展,有强烈的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的愿望,希望根据自我设计目标自觉调节行为。(五)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年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的发展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大学一、三、四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随年级升高而发展,而二年级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最低,内心矛盾冲突最尖锐、思想斗争最激烈、回顾与展望时间最多的时期,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相对稳定阶段中的不稳定时期,但也是一次新的上升时期,因此也称之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时期。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的问题及调适(一)过度自卑1、过度自卑的表现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否定的情感,往往是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结果。这类人自我认识不客观,往往只看到自我缺点而忽略了自我的长处,不喜欢自己、不能课时分配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容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否定、抱怨、指责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或夸大自己的不足,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处处低人一等,丧失信心,严重的还可能由自我否定发展为自我厌恶甚至走向自我毁灭。2、调适的方法为了改变过度自卑,首先应对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有勇气和决心改变自己;其次,应客观、正确、自觉地认识自己、无条件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所长,接纳自己所短,做到扬长避短;第三,正确地表现自己,对自己的经验持开放态度,同化自我但有限度;第四,根据经验,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合适的抱负水平,区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区分潜能和现在表现;第五,对外界影响相对独立,正确对待得失,勇于坚持正确的改正错误的。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容忍。(二)过度的自我接受1、过度自我接受的表现过度自我接受是有点自我扩张的人,他们高估自我,对自己的肯定评价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拿放大镜看自己的长处,甚至把缺点也视为长处,拿显微镜看他人的短处,把别人细微的短处找出来,他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过度自我接受的人容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以为是,不易处理好人际关系;而且过高评价滋生骄傲,对自己易提出过高要求,承担无法完成的任务、义务而导致失败。2、调适的方法自尊心和自信心、好胜心、独立感等诸多形式都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表现。要克服过度自我接受,首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也需要不断完善;其次,要看到他人的长处,欣赏他人的独特性;再次,多与他人交往,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