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决策杨姗姗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可口可乐与新可口可乐可口可乐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把自己的口味分裂。可乐的口味有两种:一种是一般的,一种是加料的。加料的又分成三种:一种是苹果口味,一种是草莓口味,一种是樱桃口味。这三种口味再分裂成两种:一种是健怡可乐,就是所谓针对有结石或有糖尿病及不喜欢吃太甜的人;另外一种是传统风味。结果:9个月赔了6,000万美元以后顾客去买可乐时问的就不一样了:“老板给我瓶可乐”老板“百事可乐还是可口可乐?”顾客“可口可乐”老板“一般的还是加料的?”顾客“加料的”,老板“是草莓的、苹果的还是樱桃的?”顾客说“樱桃的”,老板“是健怡可乐还是传统可乐”,顾客“干脆给我一瓶百事,给我一瓶百事可乐!”决策概述决策理论的产生及主要内容决策理论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的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决策理论已形成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为代表人物的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的代表性理论一、完全理性决策论完全理性决策论又称客观理性决策论。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J.边沁、美国科学管理学家F.W.泰勒等。他们认为人是坚持寻求最大价值的经济人。经济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能为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而作出最优的选择。其在决策上的表现是:决策前能全盘考虑一切行动,以及这些行动所产生的影响;决策者根据自身的价值标准,选择最大价值的行动为对策。这种理论只是假设人在完全理性下决策,而不是在实际决策中的状态。二、连续有限比较决策论连续有限比较决策论的代表人物是H.A.西蒙。他认为人的实际行动不可能合于完全理性,决策者是具有有限理性的行政人,不可能预见一切结果,只能在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出一个满意的方案。行政人对行政环境的看法简化,往往不能抓住决策环境中的各种复杂因素,而只能看到有限几个方案及其部分结果。事实上,理性程度对决策者有很大影响,但不应忽视组织因素对决策的作用。三、理性、组织决策论理性、组织决策论代表人物有美国组织学者J.G.马奇。他承认个人理性的存在,并认为由于人的理性受个人智慧与能力所限,必须借助组织的作用。通过组织分工,每个决策者可以明确自己的工作,了解较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结果。组织提供个人以一定的引导,使决策有明确的方向。组织运用权力和沟通的方法,使决策者便于选择有利的行动方案,进而增加决策的理性。而衡量决策者理性的根据,是组织目标而不是个人目标。四、现实渐进决策论现实渐进决策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学者C.E.林德布洛姆。他的理论的基点不是人的理性,而是人所面临的现实,并对现实所作渐进的改变。他认为决策者不可能拥有人类的全部智慧和有关决策的全部信息,决策的时间、费用又有限,故决策者只能采用应付局面的办法,在“有偏袒的相互调整中”作出决策。该理论要求决策程序简化,决策实用、可行并符合利益集团的要求,力求解决现实问题。这种理论强调现实和渐进改变,受到了行政决策者的重视。五、非理性决策论非理性决策论代表人物有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和意大利社会学家V.帕累托等。该理论的基点既不是人的理性,也不是人所面临的现实,而是人的情欲。他们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潜意识的支配,许多决策行为往往表现出不自觉、不理性的情欲,表现为决策者在处理问题时常常感情用事,从而作出不明智的安排。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AlexanderSimon,1916年6月15日-2001年2月9日),美国心理学家,卡内基梅隆大学知名教授,研究领域涉及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公共行政、经济学、管理学和科学哲学等多个方向。西蒙学识广博,是现今很多重要学术领域的创始人之一,如人工智能、信息处理、决策制定、问题解决、注意力经济、组织行为学、复杂系统等。他创造了术语“有限理性和“满意度”,也是第一个分析复杂性架构的人。西蒙因其贡献和影响在他晚年获得了很多顶级荣誉,如:1975年的图灵奖、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奖、1986年的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和1993年美国心理协会的终身成就奖。西蒙创立的决策理论的要点:(1)组织是指一个人类群体中的信息沟通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个人和组织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呢?1、韦伯:组织的理性排斥了人的个性,最终使人变成组织的工具。2、阿吉里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科学的先驱):组织是阻碍个人成长的怪物,管理学的出路在于组织上的革命。3、西蒙:借用了社会学中的“角色体系”的概念来研究组织,强调人的主体性,立足于“人”本身来认识组织,从而将“人”和“组织”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完善了人本管理的逻辑基础。(2)“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西蒙的学生爱德华•费根鲍姆回忆说,有一次他问老师:“为什么你能掌握这么多的领域的学识?”西蒙的回答使他难以忘怀:“我是沉迷于单一事物的偏执狂。我所沉迷的东西就是决策”。纵观西蒙的一生,虽然涉猎了众多领域,但他最核心的研究却一直围绕着组织内部的决策而展开。在《管理决策新科学》中,他特别强调:“决策几乎与管理是同义的。”在《管理行为》第一版前言里,他说:“除了几个假设的结论以外,我没有任何管理原理。如果一定要说本书包含了什么‘理论’的话,那就只有:决策行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理论的词汇必须从人类抉择的逻辑学和心理学中导出。”在《管理行为》的第四版导言中,他又说:“决策制定过程是理解组织的关键所在”。这些论述,在众多的管理学著作中演化为一句名言:“管理就是决策。”(3)创立了用“满意原则”代替传统的“最优化原则”的理论1、理性决策理论与完全理性假设经济人假设,1950’s前。完全理性假设的要点:决策者拥有完整的信息情报;有唯一而明确的决策目标;决策没有时间和成本的限制;能找到所有的可行方案;清楚了解所有的评价标准;决策者完全具备评估备选方案的能力;决策目标始终是为了获得组织最佳经济效益。2、行为决策理论与有限理性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管理人代替经济人假设。有限理性决策的要点:人的理性是一种有限理性;决策者一般厌恶风险;决策方案选择的相对合理性;决策只求满意结果;决策是一种文化现象。(4)作为管理决策者的经理,其决策制定包括四个主要阶段:(1)情报活动;(2)设计活动;(3)抉择活动;(4)审查活动这个程序就是要逐一给出下列答案: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什么?那个方案要好一些?选定的方案要不要修正?4.1.1决策的概念狭义地说,决策是指几种行动方案中做出选择广义地说,决策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2、决策的特点超前性超前属于决策的自然属性,也就是说在问题解决之前,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决策。发现了问题才有一个决策的过程,在问题解决之前,是需要决策的,这是超前性马云和阿里巴巴目标性决策目标,也就是说决策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要有目的性和目标性。任何团队决策都必须首先确定团队决策活动目标。目标是组织在未来特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程度的指向和标志。团队决策是为了实现团队在某一时间内的特定目标的活动,没有目标就无从决策,目标已经实现,也就无需开展决策活动。选择性选择性是什么?就是在要进入决策之前必须要有若干个备选方案。没有备选方案就没有选择霍布森选择效应霍布森选择效应典故(HobsonchoiceEffect)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说,你们买我的马、租我的马,随你的便,价格都便宜。霍布森的马圈大大的、马匹多多的,然而马圈只有一个小门,高头大马出不去,能出来的都是瘦马、赖马、小马,来买马的左挑右选,不是瘦的,就是赖的。霍布森只允许人们在马圈的出口处选。大家挑来挑去,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只是一个低级的决策结果,其实质是小选择、假选择、形式主义的选择。人们自以为作了选择,而实际上思维和选择的空间是很小的。有了这种思维的自我僵化,当然不会有创新,所以它是一个陷阱。后来,管理学家西蒙,把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讥讽“霍布森选择”。霍布森选择是一个小选择、是一个假选择,大同小异的选择就是假选择。可行性可行性是指所有的决策方案都应该是可行的。不可行的决策只是空谈,不是科学决策。猫和老鼠的小故事过程性决策的重要程度、过程的繁简及所费时间长短固然有别,但都必然具有过程性科学性科学性并非否认决策会有失误、有风险,而是要善于从失误中总结经验教训,要尽量减少风险。4.1.2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层级原则集体和个人相结合原则整体效用原则满意原则满意原则是针对“最优化”原则提出来的。“最优化”的理论假设把决策者作为完全理性的人,以“绝对的理性”为指导,按最优化准则行事。但是,处于复杂多变环境中的企业和决策者,要对未来做出“绝对理性”的判断是不可能的.因此,决策者不可能做出“最优化”的决策,只能做到满意决策。“满意”决策包括以下内容:(1)决策目标追求的不是使企业及其期望值达到理想的要求,而是使它们能够得到切实的改善,实力得到增强。(2)决策备选方案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而是要达到能够满足分析对比和实现决策目标的要求,能够较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并能较好地利用内部资源。(3)决策方案选择不是要避免一切风险,而是对可实现决策目标的方案进行权衡,作到“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弊相权取其小”。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层级原则组织需要的决策一般都非常广泛、复杂,是高层管理者难以全部胜任的,必须按其难度和重要程度分级决策组织管理的重要原则是责权对等,分权管理组织都建立有领导制度和层级管理机构,而领导制度和层级管理机构要有效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集体和个人相结合原则决策既要充分利用机会,减少风险,又要有人敢于负责,抓住机会,当机立断决策作为决策者意志的反映,由少数人进行,意见最容易统一;而决策要得到顺利实施,就需要有较多的人参与,反映各方面人士的意见,把不同看法、意见、分歧解决在决策过程之中优点更完整的信息更多的备选方案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