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历史因素与社会结构•一、社会结构•对于“社会结构”两类不同的理解。•广义:•社会结构实际上便是社会形态,或社会有机体、社会系统等等。•狭义:•社会结构不是社会的全部,而只是社会要素(或称社会子系统,或社会各个部分)的具体的、稳定的组成方式或构成形式。•前一种观点从总体上把握社会结构,但将社会结构这一概念的界限设定得太宽,将社会结构几近等同于社会的全部。这在实际上容易忽略对于社会要素构成方式的研究,而且,由于缺了这一必要环节的研究,进一步造成社会整体研究在某种程度上的模糊性。•后者的合理成分要多一些,最大的优点在于,将研究对象与实际内容真正统一起来,将并不属于社会结构研究内容的内容排除在外。•皮亚杰《结构主义》•结构是一种关系的组合,具有三个特点:整体性、转换性、自调性;•即结构具有内在的连贯性,运动发展性、自我调节性。•社会结构有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或称为三个相联的环节):•第一,各种社会要素比重大小的格式。是社会结构中基本的部分。如果某种社会要素在其他各种要素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那么,它的某些色彩与性质就不能不给整个社会结构打上某种烙印。•相反,如果某种社会要素在其他各种要素中所占的比重微不足道,那么肯定也就很难想象它能对社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二,各种社会要素的排列秩序。某些社会要素的比重也许相距并不很远。不过、这并不等于说它们一定会具有相同的功能,社会要素排列秩序的不同,往往可以导引出某种要索几种潜在能量的不同释放。•这样,便会使某些具有相同比重的社会要素从总体上来看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或者使比重不甚相同的社会要素倒有可能具有相同的功能。•第三,各种要素之间衔接点的位置及衔接程度的深浅。各种社会要素联结的位置及衔接程度的不同,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差异。各种社会要素之间衔接点不同位置的选定,介导致这些要素几种潜在功能的不同兑现,还可以使几种要素联结时所产生的各种新的功能,出现新的差别。•再者,这些要素之间的衔接程度的深浅,会使这些要素化合或归并后所产生的功能有强弱之别和质量不一,而强弱不同和质量不一又会进而造成社会总体结构上的差异。•对于社会整体来说,社会结构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社会的风貌。•社会结构是由构成社会的要素、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其自身的惯性等多种因素决定的。•社会要素无疑会对社会结构的具体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意识形态这三大社会要素(或称社会的三个子系统)有着明显的时代性。•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虽然不可能对社会结构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也会对社会结构产生某种影响。•另外,社会结构自身的惯性无疑也会对其具体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对要素而言,社会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抗干扰性。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社会结构可以按照自身的某些逻辑线索去完善、改变自己的某种状态,而不会完全地为社会要素及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所左右。•自然,这种惯性是有一定限度的,是以社会子系统(社会要素)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为界限的。•实际上,社会结构是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而要谈论这种统一,便不可免地要涉及到社会结构中的历史因素问题,换句话来说,就是历史因素与社会结构的关系问题。•二、历史因素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历史因素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不能不对现实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影响。•1、历史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现实社会结构存在的某种一惯性的状态及其发展的某种指向。•在社会中似乎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超越时代、相对恒常的历史因素。无论是在哪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具体的社会总会遇到某些相类似的主题。•虽说社会对于这些主题的解决会因时而有些差异,但是,相类似的主题无疑会对社会结构产生相类似的影响,从而导致社会结构中某个部分相对的恒常存在。•换句话说,长时存在的历史因素必然会对社会结构整体发生影响,有可能造成现存社会结构与过去社会结构之间某种一惯性的状态,并有可能影响到未来的社会结构。•有必要说明的是,历史因素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多是从总体倾向方面实现的(时代层次的不同并不一定就能完全改变倾向),而且,这种恒常性是相对的,而并非绝对的。•现存的社会结构是过去的社会结构的扬弃与发展。过去的社会结构有一套固定的法则与机制。它必然要以过去的社会结构为起点、为借鉴,以期完善自身。它也可能与过去的社会结构有着木质上的差别,但其部件中或多或少地保存着过去社会结构的部件。•这是因为:•第一,现有的社会结构总要有一个使人们适应的过程,而要使人们做到有效的适应,就必须保留一些旧有的社会结构的成分。•第二,现存的社会结构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在汲取过去的社会结构中有价值的部分之后出现的,因而过去社会结构中的某些精华便成为现实社会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保存下来。•实际中它与过去的社会结构要有一个衔接点。在这个衔接点上,它在某种程度上要与过去的社会结构保持着一定的妥协折中的关系。既因此,社会结构中的厉史因素便可能存在下来,并程度不同地影响现有社会结构。•2,历史因素是导致社会结构多样化存在、多样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因素在相当程度上具有一种因时因地而异的不重复性。这不仅是就其种类而言的,同时也是就其厚薄程度而言的。•各个国家、民族的社会不会处在完全一致的水准之中,即使处在同一大的社会发展阶段上,它们各自之间仍然会存在量上的某些差异。而且,每个国家、每个民族还具有着大量的与民族特质密相关联的历史因素。•这些差别迥异的历史因素对于各个国家、民族的社会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之存在着多样化的状态和发展趋向。•同时,各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历史延续的长短也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了有的社会中的历史因素厚重与薄弱的不同。这自然也会对社会结构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3、特别厚重的历史因素,有可能导致超稳定社会结构的产生。•超稳定社会结构是一种具有巨大柔韧性、坚固不易摧毁的社会结构。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其自身的维护机制极为健全。•在超稳定的社会结构中,环环紧扣,动一牵万,排外性强,因而异质的成分很难在其中立住脚跟。•二是其自身的修复机制同样也很强。如若其中的某个环节由于某种意想不到的外力打击而毁坏,或者是其整体的某种协调机制遇到了障碍,那么,这个超稳定的社会结构便会本能地出现出一种恢复原状的力量,而且,在不少情况下是非常奏效的。•厚重的历史因素导致超稳定社会结构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厚重的历史因素必然有较多的相对独立性,从而也就产生出较大的惯性力量。在社会结构的比重格式中,厚重的历史因素必然会使历史因素在其格式中的比重大大加强,使社会结构深深烙上历史因素的印记,社会结构会因之获得一种超稳定性。•在社会结构的部分排列秩序方面,厚重的历史因素有更多的机会占据重要明显的位置,势必会使社会结构取得一种稳定坚实的力量。在社会结构的衔接点及衔接程度方面,厚重的历史因素起了一种更为明显的影响。•对于几件必要的社会要素的衔接来说,也许有一个衔接点就可以了,然而,由于大量历史因素的存在,类似的衔接点或许会有多个。•于是,某个衔接点出了故障,却并不妨碍同类别的衔接点仍然可以发生了同样的功能,这就使社会结构出现一种超稳定性质。•第二,厚重的历史因素使得社会结构的自身组织性大大加强,从而促成了超稳定社会结构的产生。•厚重的历史因素之所以称为厚重,是因为它所涉及的面极广,分量巨大。•于是,从总体上来说,厚重的历史因素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应付许多社会变故或自然变故。这也就造成了社会结构自组织性的增强,使社会结构能够主动地适应多种环境,并通过反馈来不断调节并改善自己的再次适应性。这样,也就造成了整个社会结构的超稳定性。•超稳定的社会结构一旦形成,一便对整个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会成为社会转换的巨大障碍。即使这种超稳定结构被打碎,社会的转换得以实现,那么,已经“死亡”的社会结构,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旧散射出某些影响。•三、几种有意味的变化•随着厉史的推进,与以往相比,厉史因素在具体影响社会结构方面发生了某些变化。•1、历史因素对于社会结构的影响逐渐变弱,却不会消失。•人们对于历史因素的把握力大大增强了。随着生产力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必然不断增强,必然带来选择力的相应提高。•人们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判别,哪些历史因素有价值或没价值,有现实价值或潜在价值,从而进行选择与创造。•社会结构的转换随着社会要素、社会环境的变动不居而呈现出加速度进行的过程。社会结构对于社会的要素及社会环境有一定的控制力,但这是以社会要素及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为必要前提的。•因为,社会结构是由社会要素、社会环境的具体状况所决定的,而社会要素及社会环境相对社会结构来说却是活跃的因素,它一旦冲破社会结构所规定的界限,便以反馈调节为中介,能动地改变着社会结构,从而引起社会结构的转换。•社会要素及社会环境的加速度改变也就进一步引起了社会结构加速度的转换过程。•由以上议论可以进一步做如此推论:人们对于历史因素把握力的不断增强,使人们摆脱了为它所左右的局面,导致人们对历史因素选择性的增强。既然有选择,相伴而来的,肯定还有抛弃。•而社会结构转换的加速度过程,又使得缺乏生命力、附着力弱的许多历史因素被排斥在现实社会以外。•凡此种种,必然进一步导致历史因素绝对量的减少,进而使历史因素对子社会结构的影响减弱。•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因素的绝迹。因为人们会继续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历史因素,而且,不少年代久远的历史因素经过人们加工处理仍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所不同的是,这种影响力与以往相比,可能是小了些,可能在环节、在方式上有些变化。•2.历史因素对于社会结构的影响在比重格式、排列秋序方面有所下降,主要集中在街接点与街接程度方面。•相对来说,历史因素对于社会结构中比重格式的影响呈下降趋势。•人们对于历史因素的把握力大大增强了,历史因素便会一改过去那种自发、自动按其自身性质、原貌去发生作用的情形,而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得以加工处理,具有了一种中性的性质与色彩,因此,对于社会结构中的比重格式的影响肯定也就相对小了许多。•同时,由于交流机会的增多、社会加速度的发展,新的社会要素便得以急剧增加。这就意味着在社会结构的比重格式中新社会要素影响力的增加,从而导致了历史因素对于社会结构中比重格式影响力的减少。种种新情形的出现,也使得历史因素对于社会结构的排列秩序的影响也相对减小。•各种文化接触机会的增多,社会因素变异重组的机会也随之增多。由于环境变异程度的增加,在某个特定时期内同一社会内异质成分的增多,使得某种排列秩序可能前后发生着不同的功能。这种排列秩序的相对不确定性,使得以此为中介而对社会结构发生影响的历史因素的影响力也相对变小了。•历史因素对于社会结构中的衔接点及衔接程度方面的影响却有增大的趋势。许多历史因索是作为民族特质的有机部分而保留下来的,这样,它便成为社会结构中有效的衔接点。而正在这些相距迥异的衔接点上,各种社会要素的潜能得到了不同的释放。•出于人们认同的需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这些衔接点相对说来是不易发生变化的。这也就决定了历史因素对于社会结构影响的持续存在。另外,许多历史因素经过人们的合理加工处理而呈中性。•往往正是这些呈中性者,最具有一般性,因而更具有生命力,更加有效地起着一种社会粘合剂的作用,使社会要素之间的衔接程度有所提高,并导致整个社会整合程度的提高。•3.历史因素对于社会结构的影响方式,由直接性逐渐转为间接性。•历史因素自身的整体性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日益削弱。•由于人们注重纵向的继承,习惯接受已有的环境,故而使泪历史因素经过日积月累之积淀而变得非常厚重。这种厚重的历史因素相互间经过长期的溶合而具有一定的整体完整性,其中各种历史因素之间具有一种明显的相关性。•这就导致了历史因素从总体上来说的相对独立性的过重。进而又导致了其过重的惯性。•随着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们对于历史因素把握力的增强,厚重的川史因素遭到了有力附冲击。•历史因素的总量被削弱,进而又削弱了听史因素自身的整体性,减轻了加史因素所产生的惯性,历史因素之间的那种相关性也随之减弱。•历史因素自身非整休性的增强及厉史因素之间相关性的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