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民族民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节民族与民俗概述•第二节汉族的民俗•第三节中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第四节中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第五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学习目标•☆通过对中国各主要民族民俗的学习,了解民族、民俗的基本概念,民俗的分类和基本特征;•☆了解各民族的历史、语言等简要情况;☆掌握其人口及分布情况;•☆重点掌握满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朝鲜族、苗族、黎族、白族和傣族的主要风俗、宗教信仰、禁忌和重要节庆活动。••一、中国民族概述•中华民族是定居于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这是广义的民族概念。•在旅游活动和旅游资源的研究中,我们涉及到的“民族”概念,是狭义的民族概念。•第一节民族与民俗概述•(一)我国民族的组成与分布•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他们是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拉祜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中国民族名称歌•中国民族名称歌(巧记)•壮汉蒙布瑶藏佤,阿普傣俄朝侗拉。鄂畲鄂基怒黎撒,羌仡德裕独哈哈.•土塔仫塔东门高,白赫回乌惊珞毛。锡景纳水布满保,柯达维利彝土苗。•谐音:壮汉蒙布摇藏瓦,阿普逮鹅朝洞拉。饿蛇饿鸡怒梨撒,羌哥得玉独哈哈。土塔木塔东门高,白鹤回屋惊落毛。鄂畲鄂基怒黎撒,羌仡德裕独哈哈•注解:1、取我国56个民族名称中的第一个字。•2、谐音巧记•一个壮汉眼睛蒙着块布,奋力摇着手中藏青色的小瓦块,一个名叫阿普的人逮了一只鹅,把它向山洞里拉。/div一条饥饿的蛇和一只饥饿的鸡对不小心把刚买的梨弄洒了感到愤怒,可是羌哥拾得了一块美玉独自笑哈哈。/div这里的土塔和木塔都是东门比较高,一只白色的仙鹤回到屋里惊慌地发现洒落了许多美丽的羽毛。/div两座塔西边的古井吸纳了许多神水,周围布满了一片宝物,一个叫柯达的人唯利是图移栽着土地里的禾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构成了中国民族的主体,其他各民族的人数较少。•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1600万。•中国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财富,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二)语言与文字•我国各民族除了汉族、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分属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5大语系,共有10个语族,16个语支,60多种语言。•1.汉藏语系•中国各民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者居多.汉族和藏族、壮族、白族、傣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均属汉藏语系.•2.阿尔泰语系•是中国第二大语系。我国东北、内蒙、青海和新疆等省区的17个少数民族的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如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的语言。•3.南亚语系使用南亚语系的少数民族集中在云南西南部边境地区.如佤语、德昂语、布朗语等语言。•••4.南岛语系•指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我国属于这个语系的只有台湾的高山族的高山语。•5.印欧语系•主要分布在欧、亚、美等地区,我国境内只有分布在新疆境内的塔吉克族和俄罗斯族的语言属于该语系。•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文字可以分为拼音文字和非拼音文字两大类。我国文字中除了汉文和彝文为非拼音文字,其余都属于拼音文字.•二、中国民俗概述••(一)民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民俗大致可以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游艺民俗四大类。••二、中国民俗概述•(二)民俗的基本特征••1.民俗的社会性和共通性•人类在形成和发展中,经历了许多相似或相同的因素,因此形成了许多人类共通的深刻内容,如各国、各民族、各地方、各部落和各阶层都把婚姻视作人生大礼。在婚礼习俗中,祝福几乎成为人类共通的意愿。对待故去的亲人,无一例外地要借助一定的形式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追念,这是全人类、全社会所具有的共同的社会性的习俗之一。•2.民俗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民族性是民俗的重要特征之一。各民族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中,自然地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民俗。•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民俗因为受到地理和气候等条件的制约,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可见,民俗是一定要受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3.民俗的传承性和变异性••民俗的传承性具有普遍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纵向的、稳定的世代相传。•另一方面,传承性体现在横向的播布性上,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各民族也会对外来的习俗有选择地接受。••同时,民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民俗在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都会随着历史的发展或地域的变迁而发生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变化。•(一)民族概况•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部分荆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汉族称“华”、“夏”或“华夏”,以区别于其他各部族,汉代以后称为汉族。•汉族是中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民族之一。•汉族的语言简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应用人数最多、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汉语又以地域为基础分为北方、吴、湘、赣、客家、闽、粤七大方言.第二节汉族的民俗•(二)民俗•1.物质民俗•汉族服饰历代变化较大,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夏季衣服颜色较浅,冬季多为黑色、蓝色等深色。•汉族饮食以米、面为主,常吃蔬菜,喜食肉、鱼、蛋,注重烹调技术,形成多种不同风格的菜系。•汉族的住房,大中城市多为楼房。北方农村地区多为砖瓦或土木结构的平房,一般每户人家都形成独立的院落.•(二)民俗•2.其他民俗•汉族人口众多,对各种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态度,道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都有为数不少的信徒.•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二)民俗•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除汉族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如蒙古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等也过此节。•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元宵节定为参佛的吉日良辰。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大致过程是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二)民俗•清明节,节期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清明节的前两天是寒食节,民间禁烟火,一般人们将其统称为清明寒食节。清明节这天,人们主要的活动是祭祖、扫墓、踏青、插柳、放风筝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中国汉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已成为国人普遍行为。••(二)民俗•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一般有吃月饼以及赏月的习俗。•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一、满族•(一)民族概况•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最多。满族在历史上先后称为“肃慎”、“勿吉”、“革未革曷”,唐以后称“女真”。清军1644年入关,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辛亥革命后,改称满族。•满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满语和满文。•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文系16世纪末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制的。满族入关后,渐用汉语、汉文。•目前,只有黑龙江省黑河市还有部分老人能讲满语。第三节中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二)民俗1.物质民俗男子前剃发后留辫,妇女头顶盘髻,不缠足。满族历史上男女均穿长袍,又称作“旗袍”。男子喜欢在长袍外套“马褂”或“坎肩”。女子穿的旗袍,经过改革,更具魅力,现在流行各地,成为东方妇女的典型服饰,风靡全球。满族人以面食为主,喜黏食,在饮食上向来有“汉菜满点”之说,意思是满族人十分讲究各种面食的制作,“萨其玛”是满族面点的代表品种。年节吃饺子,白肉血肠、酸菜炖粉条是其特色菜肴。满族人的住房尤具特色,俗称“口袋房,万字炕”。一般坐北朝南,门开在次东间,其结构形似口袋,进屋南、西、北三面为炕,即所谓的“万字炕”。西炕略窄,不许住人,是满族人供奉祖先和神灵的神位。南炕温暖向阳,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北炕为小辈人居住的地方。•2.其他民俗•满族人十分注重礼仪和规矩,“尊老敬上”是满族人礼仪的中心内容。对同居的长辈要“晨昏定省”;日常见面要请安或打千;隆重的场合,要遵照尊卑长幼的秩序行跪拜礼.•满族婚娶礼俗十分繁杂,它包括相看、合婚、放定和婚礼等程序。婚礼过程中还有“插车”、“坐福”、“吃子孙饽饽”等仪式。•满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满族的禁忌主要有:不准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到别人家里做客,不能当主人面赶狗、说狗的坏话,否则主人会认为你是在当面侮辱他,会不客气地下逐客令;忌打喜鹊和乌鸦;忌在索罗杆(神杆)上拴牲口。••二、蒙古族•(一)民族概况•蒙古族,现有人口约480万。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西北和东北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文字是13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的,经过多次改革后,现已规范化。•(二)民俗•1.物质民俗•蒙古族的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靴子四个主要部分。•蒙古族的饮食分奶制品“查干伊得”(意为“白食”)和用肉类为原料制成的“乌兰伊得”(意为“红食”)。•羊肉传统的食用方法有全羊宴,最具特色的是烤全羊和手扒羊肉。•同在日常饮食中占有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的食品──炒米、茶和酒,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蒙古族牧区多为圆形穹隆顶蒙古包,农区则多为砖瓦平房。蒙古族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多饰以穹隆顶。••2.其他民俗•蒙古族的婚俗各地不一,共同点是新郎佩戴火镰、蒙古刀、弓箭,有致颂词、祝词和对歌等仪式,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勤劳勇敢和能歌善舞的特点。•蒙古族崇尚白色,所以在为女方家送聘礼时,多半是送白色的哈达或白色的马和羊。•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蒙古族人民把春节称做“白节”。农历正月在蒙古语中称为“查干萨日”(意为白月),因为蒙古族人民崇尚白色,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蒙古族主要禁忌有:骑马坐车接近蒙古包时要轻骑慢行,马鞭须放在门外,以示对主人的尊敬;来客不坐西炕,西炕为供佛的神位;忌在火盆上烤脚、鞋、袜、裤子等;主人献茶时,客人要欠身双手去接;赠送礼品忌单数;出蒙古包后,要步行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车或上马;见到门前挂红布条等记号,表明这家有病人或产妇,不要进入;禁止打骂守门的狗和猎犬,否则视为对主人的不礼貌。••三、维吾尔族•(一)民族概况•维吾尔族,现有人口721万。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其中,大部分聚居在天山以南,伊犁等北疆各地亦有散居,极少部分居住在湖南的桃源、

1 / 6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