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汪文新硕导副教授博士第四章测量与抽样第二节测量尺度第一节测量的概念第五节信度测量与操作化2第三节概念的具体化与操作化第四节测量理论的问题第六节效度测量的概念3第一节一测量及其相关概念二测量规则及其作用测量的四要素三四社会现象的测量一、测量及其相关概念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其主要作用就是在于确定一个特定分析单位的特定属性的类别或水平。研究变量,是对概念的界定和具体化而转化来的,是分析单位所具有的特征或属性。数字(符号):测量时得到的一定数值可作为某一现象或事件特征的代表符号。分派数字规则:将各个分析单位与它们的特征或属性用数字联系起来的操作方法或索引,它指导研究人员如何实施测量。确定分派数字的规则是测量中最基本、最困难的工作。4分派规则必须能包括研究变量的各种状态或变异所分派的数字或符号能真实、可靠、有效地反映调查对象在属性和特征上的差异。每一个观测对象(或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都能以一个而且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准确性完备性互斥性二、测量规则及其作用5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测量的作用,在于作出准确的分类,以便比较研究对象的各种差异,这些差异有些是以等级区分的,有些是以数量区分的。01测量客体03测量法则02测量内容04数字与符号三、测量的四个要素01测量内容:即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02测量法则:即用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也可以说是某种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区分不同特征或属性的标准03数字和符号: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04测量客体:即测量的对象。它是客观世界所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是我们要用数字或符号来表达、解释、说明的对象四、社会现象的测量特点(1)人既是是测量的客体,又是测量的过程的主体(2)社会测量的内容常常是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态度、以及由人们的行为所构成的各种社会现象(3)由于测量对象的十分复杂,导致重复性较差测量尺度9第二节一四种测量尺度二测量尺度的选择一、四种测量尺度由于社会研究中所涉及的现象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因而对它们的测量也就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史蒂文斯1951年创立了被广泛采用的测量层次分类法。他将测量层次分为以下四种:(1)定类尺度或名义尺度:测量定类变量的尺度,是测量尺度中最低的一种,适用于大多数定性测量。其严格区分可分为:(A)标记:作为一个识别的记号,并不表示数量的多少,也不能作数量运算;(B)类别:作为对变量的不同状态的度量,可说明观测对象的某些本质特征,也可用数字表示,但其仅用于区分而不能运算。11(2)定序尺度或等级尺度一个变量如果能够依操作定义所界定的明确特征或属性而排列等级大小、高低、先后的次序,这时就适用于定序尺度进行测量。注意:其数字仅显示等级顺序而已,并不显示属性的真正量值,且等级之间的间隔也不一定相等。12(3)定距尺度或等距尺度:它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它具有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的特征,此外,它还要求尺度上的间距代表所测量的特征的量的间距,即每一等级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的,它们可以用来加减。但定距尺度上没有绝对的零点,所以不能乘除。注意:定距测量的值虽然可以等于0,但是这个0却不具备数学中我们所熟悉的“0”的含义13(4)定比尺度或比例尺度:它是测量中的最高层次,具有实在意义的真正零点,定比尺度下的数字是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的结果都具有实在的意义。一个变量能否以定比尺度测量,关键在于零点是否是绝对的,最好的检验办法是:零是否可被认为是测量”一无所有”的。14四种测量层次的数学特性总结15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类别区分(=、≠)次序区分(≥、≤)距离区分(+、-)比例区分(×、÷)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二、测量尺度的选择选择测量尺度时须注意:(1)社会现象大多只能以定类或定序尺度测量,但有时也可将某些现象(如”智力测验”)近似的视为定距或定比变量,这时要注意这种近似计算的合理性和可能出现的偏差。(2)高层次尺度可能获得更多、更精确的信息,但调查和分析的工作量更大,而低层次尺度则相反。因此选择尺度要结合课题要求与研究条件。(3)用较低尺度收集的资料不能用较高尺度的数学运算来处理,反过来则可以。因此研究应尽量先收集更多、更精确的信息。(4)一个变量可能适合用各种尺度来测量,选择何种尺度取决于研究所要求的精确度。*概念的具体化与操作化17第三节一概念的具体化二概念的操作化一、概念的具体化概念的形成:概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许多现象的感性认识和互相交流形成的,以一个名字对这些感受作出整体的、含混的概括。概念的界定:使用抽象定义将概念所指的现象与其他现象区分开来。其第一步是将概念分解:从不同角度或维度对概念所表示的现象进行分类;第二步是作出抽象定义:根据分类抽出各种类型的共同属性和特征,对概念下定义。经过严格界定的概念,称为变量,其具体指概念内涵的各种类型或各种状态,它对应于各种实际存在的事物,因此变量是可以观察和度量的。18一、概念的具体化选择测量指标:确定如何测量变量,选用那些指标来测量。指标,是概念内涵的指示标志,它直接表示经验层次的现象,可以度量现象的不同状态和不同程度。它是概念内涵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内容,因此要更有效的测量概念就需用多个指标。编制综合指标:对简单的概念可以用一两个指标来测量,而对复杂的概念,则要用多个指标来测量。概念的具体化过程,就是一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使概念具体化为可观测的事物。对概念(变量)的具体量度的方案,称为概念的操作定义。19二、概念的操作化操作定义:建立具体的程序或指标来说明如何测量一个概念。操作定义的功能:(A)澄清概念在研究中所选用的意义;(B)说明测量变量的操作方法;(C)使一些陈述变量间关系的假说获得验证的机会;(D)使今后同样的研究有所根据,以便比较彼此的结果。测量时首先要说明指标;当一个变量有多个指标时,可以从中挑选若干个来测量变量,挑选指标的原则是方便与适当。各项指标可以分别研究,但有时需要将各项指标综合起来,以提高变量的抽象程度。建立综合指标的方法有,类型法、指数法和量表法。20操作化的例子——“父母投资”21父母投资早期家庭帮助较近期的帮助正在给予的帮助被访者早期对家庭帮助的依赖父母为子女结婚所花的费用受访者的教育水平婚后的居住情况是否在家做作业在升学上是否得到帮助在就业上是否得到帮助在换工作上是否得到帮助在分房上是否得到帮助照看孩子做家务提供经济上的帮助照看孩子做家务提供经济上的帮助测量理论的问题22第四节一量度化方法二观测值的分解三量表一、量度化方法通过测量得来的资料可分为三种纬度:23用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而不涉及主观判断。这些量度一般都属于定距或定比尺度。但这种量度只适合于某些社会现象,如事物的状态特征和行为特征。物理纬度包含物理纬度和心理纬度。一般认为,测量心理属性最多可达到定序尺度,而无法使用定距尺度。心理物理纬度利用主观判断所制定的计量标准。其缺点:它们缺乏一套完善的测量理论,即缺乏公理和定理的系统。心理纬度二、观测值的分解测量理论建立在”任何观测值(测量分数或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这一假设之上。测量理论认为,观测值(X)是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真实值(T);其他变量的影响值(O);系统偏差(B);随机误差(E),即(测量分数)X=T+O+B+E随机误差(E),是非系统的变异,是由于一些无法预料的因素引起的,如被测者的疏忽,粗心等。通常采用多次测量或抽取大量样本的方法,消除或减少随机误差。系统偏差(B),是有规则的变异,是由于测量工具、评分标准等直接与测量方法有关的因素引起的。消除或减少其的方法是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将测量工具与标准尺度相互校对。24二、观测值的分解其他变量的影响(O),也是一种有规则的变异。它不是偶然的,并不能通过多次测验而消除,是内含在测验题目或量表之中的。消除或减少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对研究变量进行严格的操作化。在评价社会研究中所使用的测量方法时必须考虑以下三个问题:(1)这一测量有没有系统偏差?这种系统偏差会不会影响研究的有效性?一般来说,任何测量都会有一定的系统偏差,因此,测量的主要任务就是使系统偏差控制在最小程度。(2)这一测量是不是可靠的?即随机误差对测量的可靠性有没有影响?(3)这一测量是不是有效的?即所测得的数值是否正是想要研究的变量值,其他变量的影响值是否控制为最小?25三、量表由一组反映人们对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意见,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并进行计分。然后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起来,就得到了他的总得分总加量表李克特量表可以说是总加量表的特殊形式。与前述总加量表所不同的是,回答者对这些陈述的回答不是被简单地分成“同意”和“不同意”两类,而是被分成“非常同意”、“同意”、“不知道”、“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类。李克特量表也称为语义分化量表,它主要用来研究概念对于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含义,通常用于文化的比较研究、个人及群体间差异的比较研究,以及人们对周围环境或事物的态度、看法的研究等等语义量表信度27第五节一信度及其系数二信度的检查三影响信度的因素一、信度及其系数信度:测量数据(资料)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观测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的程度。也就是说信度是就测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而言的。信度系数,可以看作系统性变异在观测到的总变异中所占的比率,系统性变异越大,则信度系数越大,表明测量的信度越高;它也可以看成是在观测到的总变异中,不是因随机误差所造成的变异所占的比率。28二、信度的检查信度通常以信度系数(相关系数)表示。由于测量中误差变异的来源有所不同,故各种信度系数分别说明信度的不同层面而具有不同的意义。在实际应用中,信度系数有如下类型:(1)重测信度:用同一份问卷的问题,对同一群被测者前后调查两次,再根据调查的结果,计算其相关系数,就得到重测信度。这种信度能表示两次调查结果有无变动,反映了测量的稳定程度,故又称作稳定系数。它可以检查出被测者是否能正确理解所提的问题,并作出真实稳定的回答。这是一种测量信度的较好方法,但须注意两次调查间隔时间要适当,不宜太长和太短。29二、信度的检查(2)复本信度:对一项调查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同时接受问卷和这份问卷复本(在题数、形式、内容、难度及鉴别度等方面都与原本一致,仅只在问法与用词方面与原本不同)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复本调查可连续或相距一段时间进行,连续实施的复本信度又称等值系数;相距一段时间实施的复本信度又称稳定与等值系数。(3)折半信度:将调查来的结果,按题目的单、双数分成两半记分,在根据各个人的这两部分的总分,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4)评分者信度:在测量工具标准化程度较低时,不同评分者的判分标准也会影响到测量信度,需计算评分者信度,即计算一个评分者的一组评分与另一个评分者的同一组评分的相关系数。30三、影响信度的因素在结构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测量中,信度主要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随机误差的来源主要有:(1)被调查者:如是否耐心、认真、专注、不受情绪波动影响。一般来说,调查时间越长,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复杂,信度越低。(2)调查者:是否按规定程序和标准,是否有意或无意的对被调查者施加影响,记录的认真程度等。(3)测量内容:如提问的措辞含糊不清,不易理解,各种题目内部一致性低,题数少等。(4)测量环境和时间:如研究人员对被调查者有较大“干扰”,他人在场的影响,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太长等等。31效度32第六节一效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二效度的检查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一、效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效度,即正确性程度,是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效度越高,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其所要测量对象的真正特征。测量的效度可以决定所建立的理论解释的正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