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简单训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61.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A.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2、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3.人口增长的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主要取决于人群的A.出生率和死亡率B.迁入率和迁出率C.年龄结构D.性别比例4.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5.在一片约33公顷(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并做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A.165B.160.C.150D.806.在下列生物种群中,不需用重捕标志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是A.田鼠B.野兔C.狼D.蚜虫7.有一个自然村落南北各有一口池塘,这两口池塘中生活着()A.一个鲫鱼种群B.两个鲫鱼种群C.一个家鱼群落D.两个家鱼群落8.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B.一个公园里的草坪C.一座山上全部的树木D.一块菜地里的全部油菜9.(多选)下列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或应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施放性引诱剂,诱捕害虫B.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D.播放某些猛禽的鸣叫声以驱赶小鸟10.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生产者和分解者C.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D.生产者和消费者11.下列实例中,属于种群范围的是A.一个水池中的所有生物B.某温室中栽培的所有花卉C.一个水池中的所有蝌蚪D.某城市中的所有人口12.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A.种群处于衰退期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C.种群死亡率是10%D.群落结构太复杂13.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被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14.(多选)某硫铁矿废水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当地农田、作物和人类健康,当地政府对此展开了综合治理,措施之一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将食用作物改种为()。A.饲料作物B.观赏作物C.能源植物D.纤维植物15.在一片约33公顷(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A.略大于165B.略小于165C.略大于5D.略小于516.在一般情况下,调查种群密度常采用取样调查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法;调2/6时间K种群大小查华南兔的密度适宜采用法;调查环毛蚓的密度则可采用法。17.用样方法进行探究调查生物种群密度时,一般探究的过程是、、、、。18.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若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19.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1)A曲线呈__________型,表示种群在__________(2)环境中的增长,B曲线呈__________型,表示种(3)群在__________环境中的增长。(2)全地区统一投药灭鼠,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试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其原因。。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B.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C.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D.种群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迁出、出生率、死亡率等2.在有限环境与无限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J”型、“S”型B.“S”型、“J”型C.“S”型、“L’型D.“J”型、“L”型3.在下列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可能会呈“J”型连续增长的是()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C.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D.只有在实验室中4.下图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自然界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空间的关系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6.(多选)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增长型种群的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一定能快速增加B.在环境条件没有剧烈变化时,种群数量增长趋势总呈现S型C.农业生产中利用性引诱剂可以直接明显降低种群数量D.种群数量与该种群个体大小有关,而与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无关7.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环颈雉引入3/6该岛的增长曲线如右图。环颈雉引入该岛的增长曲线为,环颈雉的种群数量的K值是,在1937~1942年,环颈雉的增长曲线相当于。8、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环境资源是无限的C.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它种群优越得多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9、某雌雄同株一年生植物,初始种群有a个个体,假设每年只产生5粒种子(成活率100%),则在第10年的个体数为()A.a×510B.a×59C.a×105D.a×10910、下图表示接种到一定溶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曲线中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斗争最为剧烈的是()A.CD段B.DE段C.EF段D.FG段11、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12.下列3个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3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共生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13.说明下列各生物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A种内斗争B、种内互助C、竞争D、寄生E、捕食F、互利共生(1)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2)鲈鱼的成鱼以幼鱼为食。(3)人工密植的某种纯乔木林长得细高,利于争光,(4)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5)噬菌体与其侵染细菌之间的关系。14.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远大于草原,主要原因是因为森林中的植物群体A.数量多B.植株高大C.具有水平结构D.分层现象明显15.森林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A.所有植物B.所有动物C.所有细菌和真菌D.所有土壤中的落叶16.下图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群体M和N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对曲线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M以N为食B.N以M为食C.M与N无捕食关系D.M和N的数量改变相同17.赤眼蜂常把卵产在稻螟的卵里,并进行孵化。这两种昆虫的关系是时间种群密度FCDEG4/6A.捕食B.寄生C.互利共生D.竞争18.水稻与稻株旁的杂草,水稻同稻田里的蝗虫,水稻与其茎叶内稻瘟病菌之间的关系依次属于A.互利共生、捕食、寄生B.竞争、寄生、捕食C.竞争、捕食、寄生D.竞争、捕食、捕食19.下列各图中最能准确表示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丰富度的是20.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双选)()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关系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21.(2013海南卷)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22.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2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时间群落丰富度A时间群落丰富度B时间群落丰富度C时间群落丰富度D5/6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1分)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25.(2013新课标卷II)(10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固定的能量。(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和__________。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群落一旦形成,是稳定不变的B.人类活动对群落没有任何影响C.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可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D.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上,不可能有群落的演替2.群落演替的过程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例题一个湖泊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