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致灾因子风险分析与评估4.1致灾因子风险分析概念含义——指超过某强度致灾因子发生的概率。致灾因子风险分析是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基础。致灾因子风险分析的核心是:建立强度—频率的关系,并导出在未来一定时段内某灾害强度指标超过一定值的概率。4.2致灾因子风险分析方法4.2.1野外调查法含义——采用一定技术,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以揭示灾害发生、发展的机制,从而准确预报灾害的一种基本方法。条件——适用于局部地区的灾害风险分析。4.2.2模拟实验法含义——在实验场里模拟灾害发生的基本过程,以揭示灾害形成的机制,在为灾害风险预测、区划提供依据。条件——建立在灾害研究的基础上。优点——可以弥补野外观察的不足;可以净化致灾因子,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深刻揭示灾害形成的机制。目的——为灾害风险预测预报、区划等提供依据。4.2.3遥感技术方法含义——采用遥感技术对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测,以获得实时的灾害信息要素。条件——大规模的、动态的灾害灾害监测。4.2.4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含义——根据已有的历史资料(自然界记载的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分析自然灾害的特征、评价自然灾害风险,预测不同等级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条件——具有足够长时间序列的历史资料。目的——可以预测不同等级灾害发生的频率、灾害损失等级、范围、区域灾害危险及特征等。4.2.5模型预测含义——根据自然灾害的相关关系,采用模型方式预测未来灾害发生的一种方法。条件——自然灾害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则。4.3主要致灾因子风险分析模型4.3.1暴雨洪涝风险分析暴雨——日降水量≥50mm的强降水过程。洪涝——持续性暴雨引起地面积水或排水不畅产生。洪涝灾害风险分析的方法——基于水文资料和一定概念得到的线型模式,根据其计算出的经验频率。关系式为:P=m/(n+1)P——洪涝灾害经验频率,σ——均方差,n——某水文要素的系列长度(年),m——将n年水文资料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序号,即从1顺序增至n。4.3.2干旱风险分析步骤1:先分析干旱时间序列(有两种方法:直接资料法——在二维坐标中直接点绘;间接资料法——根据见解资料,建立判别标准,后通过精度分析得到灾害量的时间序列,计算模型与直接资料法一致,见下式:Y(t)=H(t)+P(t)+C(t)+e(t)Y(t)——灾害统计量的时间序列,H(t)——长期变化趋势项,P(t)——周期变化项,C(t)——准周期变化项,e(t)——随机扰动项。步骤2:)2(11nmmnnm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常用方法是计算灾害序列的平均值和方差或重现期,关系式为:X——灾害序列的平均值,s2——方差,n——样本容量,xi——样本观测值,Pi——某指标的重现期,Mi——大于某水平值的统计量出现次数,xj——某一大于水平值的统计量,xi——某一水平值步骤3:确定干旱气候指标:1)干燥率比率(1958年布德科提出的)D=R/(L×P)R为地面平均年净辐射;L为水的蒸发潜热;P为年平均降水量。2)湿润指数(1983年由Hare提出的)Im=(P-Ep)/Ep×100%P为降水量,Ep为可能蒸散量,求算见P66。3)土壤水分亏缺量d=Ep-EE为实际蒸散,Ep为可能蒸散。4)干燥度指数α=Ep/PEp为可能蒸散,P为平均降水量步骤4:等级划分——根据旱灾风险指标及模型,将区域单元干旱数据资料代入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等级划分。步骤5:成果展示与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和等级划分标准,以表格或图形方式表示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分析原因。4.3.3台风风险分析(危险性分析)以海南岛热带气旋危险性评价为例分析热带气旋危险性用危险度表示,关系式:Dr=T×S×I×E式中:Dr为危险度,数据在1-100之间;T为时间频率,等于热带气旋频数(指气旋中心进入115东经度以西,北纬17度以北的频数)/气候频数(取1900~1989年影响海南岛的多年平均数)×100%;S为空间频率,等于受灾面积(指风速≥8级,过程雨量≥150mm的面积)/总面积×100%;E为经济水平指标,一般地区经济水平高,损失大;I为热带气旋强度,通过以下关系式求算。I=I1×I2×I3式中:I1表示气旋本身的强度,近中心风力大于10级附值1,大于8级附值0.6,大于6级附值0.3;I2为热带气旋移动影响情况:登陆影响:距中心距离≤1纬距附值1,≤2纬距附值0.6,2纬距附值0.3;近海影响:距中心距离≤1纬距附值0.8,≤2纬距附值0.6,2纬距附值0.3;I3为其他因素影响,阴历初一、十五前后附值1,其它时间附值0.5。212)(11niixxnsniixnx11%100)(1ijiixx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