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演进规律及未来走势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文凤2变革时代管理思想变迁的特点由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由内向管理向外向管理转变;由产品市场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由行为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在此过程中,战略管理是这场转变的中心。对这一趋势能前瞻性把握的企业将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3主要内容1、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2、新旧战略理论的区别3、战略理论的基本规律4、战略管理理论的趋势41、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时间跨度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一):60、70年代的环境战略管理理论(二):80年代的波特竞争战略理论(三):90年代早期的核心能力理论(四):90年代后期的创新和超越竞争理论5(一)、60、70年代的环境战略理论美国管理学家钱德勒《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首开了战略问题研究之河,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论点,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应当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随着战略的变化而变化,被认为是环境-战略-组织理论的专家在此基础上,关于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以安德鲁斯教授为代表“设计学派”和以安索夫为代表的“计划学派”。设计学派认为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企业的优势与劣势、环境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其次,高层经理人应该是战略的设计师,并督导战略实施,再者,战略构造模式应是简单非正式的,关键在于指导原则,创新性和灵活性。计划学派主张,战略构造应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他们将战略定义为“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实现其目标和使命,包括各种方案的拟订和评价,以及最终将要实施的方案。6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的共同点企业战略的出发点是适应环境;企业战略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变化与之相适应;经典的企业战略实质是一个组织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内部结构的变化过程。7(二)、80年代的竞争战略管理理论主流是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波特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取竞争优势,而影响竞争优势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所处的产业的盈利能力,二是企业在产业中的竞争地位。波特竞争战略理论的基本逻辑是:产业结构是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可以选择和执行一种基本的战略影响产业中的五种作用力量,以改善和加强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价值链是竞争优势的来源。8(三)、90年代早期的战略管理理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竞争环境日趋复杂,企业将眼光从外部转向内部,注重对自身独特资源和知识的积累,以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力。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发表的《企业核心能力》,掀起了核心能力研究的热潮。该理论假设:企业具有不同的资源(包括知识/技术等),形成了独特的能力,资源不能在企业间自由流动,企业特有的其他企业无法复制的资源是其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该理论强调的是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保持竞争优势以及获取超额利润的决定性作用,弥补了注重企业外部分析的波特结构理论的缺陷,但其本身也存在由于过分关注内部,致使企业内外部分析失衡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5年DavidJ.Collins和CynthiaA.Motgomery发表的《资源竞争:90年代的战略》一文,提出了资源观,认为价值的评估不能局限于企业内部,而且要将企业置身于所处的的产业环境,通过与竞争对手比较发现所拥有的有价值的资源。所谓企业的资源是公司在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各种要素的组合。公司可看作是各种资源的不同组合,只有公司拥有了预期业务和战略最相匹配的资源,该资源才是有价值的,公司的竞争战略取决于其有价值的资源。9(四)、90年代后期的战略管理理论战略联盟的出现,使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向了企业间的各种形式的联合,这一理论强调竞争合作,认为竞争优势是构建在自身优势与他人竞争优势结合的基础上。但联盟本身还存在其固有的缺陷。90年代后期,随着产业环境的日益动态化,技术创新的加快,竞争的全球化和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企业认识到无论增强自己的能力还是拓展新的市场,都的与其他公司共同创造消费者感兴趣的新价值。企业必须培养以发展为导向的协作性经济群体,在此背景下,通过创新和创造未来超越竞争开始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新焦点。美国学者穆尔1996年出版的《竞争衰亡》标志着战略理论发生了重大的突破,他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打破了传统以行业划分为前提的战略理论的限制,力求“共同进化”。102、新旧战略管理理论的区别90年代后期以前90年代后期以来竞争优势的基点一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理想的竞争位置,企业一旦得到这个位置,其优势便一劳永逸一个公司有一个独特的位置,在变化中寻求最适合的环节形成构建竞争优势资源与战略的关系为取得最好的业绩,应在各个方面都拥有最好的资源和条件企业的各种活动应该围绕企业的战略来“度身定制”对外关系上通过外包和联盟的形式获取效益,但是形式本身的缺陷导致成功率不高。一定要将企业定位于一个相对与竞争对手此消彼长的位置,不相容的位置。竞争优势的来源根植于少数几个关键因素、重要资源和核心竞争能力来源于行动体系,而不是各个部分,该体系是为一个特定竞争位置而构建的竞争优势的特点灵活适应极度竞争和行业变化较长时期坚持不懈追求明确战略,以及不断提高的日常运行效率113、战略理论演变的基本规律1.从战略理论的内容看,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战略是一个计划分析过程)—关注企业外部(强调产业结构分析)—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核心能力的构建、维护与产业环境分析相结合)—关注企业外部(企业间的合作,创建优势互补的企业有机体);2.从竞争的性质看,竞争的程度遵循着由弱到强,直至对抗,然后再到合作乃至共生的发展脉络;3.从竞争的持续性来看,从追求有形(产品)、外在、短期的竞争优势逐渐向对无形(未来)、内在、持久的竞争优势4.从战略范式来看,战略管理的均衡与可预测范式开始被非均衡与不确定性所取代。124、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1.制定企业战略的竞争空间在扩展。企业必须从全球的角度、跨行业的角度考虑自身的资源,在资金、人力资源、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有机组合,以获得最佳的管理整合效果;2.企业的战略具有高度的弹性。员工的知识构成及其组合的方式和机制是战略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3.不过多的考虑战略目标是否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相匹配,而是较多地追求建立扩展性目标;4.由企业或者企业联盟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成为参与竞争的主要形式;未来的竞争是不同商业群落之间的竞争;5.制定战略的主体趋于多元化。13谢谢各位专家!请您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