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解:设闲暇为X,学习为Y,得①16=X+Y则y=-x+16当分配闲暇时间为6小时,学习时间应为10(16-6)小时,也就是图中所示的点a(6,10);同理,分配闲暇时间为5小时,学习时间为11小时,图示中所示b(5,11)②18=X+Y则y=-x+18,坐标线平移两个单位,图中所示红色线。8.答:1)边际分析法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通过数学模型来看,当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动时,因变量随之变动。2)最近一周遇到的边际问题是交通问题、消费问题。(1)随着气温的骤降,坐公车让人感觉十分寒冷。所以,改坐地铁上下班,以减少自己的寒冷感。(2)在逛商场时,由于资金有限同时气温骤降,所以本想买书包的钱用来买了靴子。9.解:纳税总额=5万×20%+(6-5)万×50%=1.5万元平均税率=1.5万/6万=25%边际税率=(1.5万-5万×20%)/(6-5)万=50%12.解:设琳达读经济学书Y页;读心理学著作X页1)当琳达每天8小时都用来读经济学书,可读640页;都用来读心理学著作,可读800页,则y=640-(640/800)x→y=640-(4/5)x2)机会成本是指在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时,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所以,当琳达阅读160页经济学书时(y=160),方法一:160=640-(4/5)x则x=600,机会成本=800-600=200页方法二:读经济学书占用时间=160/80=2h,则机会成本=100页×2h=200页见下图:13.解:见下图:14.答:我认为此说法不对。交换和市场虽然能促进中国市场的发展,但如果所用方法不当,很可能演变成新的重商主义,而不是市场经济。15.答:1)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拥有无限多的“大炮”与“黄油”,即欲望是无限的,而用于生产“大炮”与“黄油”的资源是有限的。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多生产一单位“大炮”就要少生产若干单位“黄油”,所以,“大炮”与“黄油”是一种此消彼长、你多我少的替代关系。2)战争时期和社会不安定时期,多数国家都选择将有限的资源用于生产“大炮”,“大炮”增加,“黄油”自然会减少。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而更多地生产“大炮”,都要求经济的集中决策——如德国法西斯独裁、苏联的计划经济、美国的战时经济管制。这些政策都可以集中资源不计成本,但这样就会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长期缺乏“黄油”。在正常的经济中,政府与市场应共同决定“大炮”与“黄油”的生产问题,以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第二章2.答:1)该事件是需求曲线的移动。D为之前需求线,D’为消费者收入增加后的需求量。原来汽车销售数量及价格的均衡点为E(Q1,P1),之后消费者收入增加,而汽车销售价格不变,所以销售量增加到Q2。需求增加,供给不变,从而使需求线移动,找到新的均衡点E’(Q’,P’)。2)该事件是需求曲线的移动。3)该事件是需求量的改变。4)该事件是需求量的改变。5)该事件是需求线的移动。3.答:1)该事件是供给线向左上方移动。2)该事件是供给线向左移动。3)该事件是供给线向右移动。4)该事件是供给量向左移动。5)该事件是供给线左移动且需求线向左移动\供给量向左移动。6.答:互补的关系,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另一商品的需求就下降,反之亦然.替代的关系,当一和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别一商品的需求就上升,反之亦然.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它们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它们之间互补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它们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一种欲望.(1)错。产量减少,消费不变,所以价格增长(2)错。长裙,羊毛,盐三着之间没有任何关系(3)错。谷物价格降低,,但兽皮和兽角供应会增加,价格也会降低(4)对。种了甜菜就不能种甘蔗7.答:这段话不对。因为如果征销售税则供给曲线左移均衡价格会上升,需求量下降;如果征消费税则需求曲线左移均衡价格会下降,但消费者支付给卖者的成本(市场价格Pe)加上消费者交给政府的税收(T),总付出仍然比征税前上升。图一图二8.答:如图所示,广告使需求曲线左移,健身器材均衡价格上涨(D→D’’)且供给量右移上升(Q→Q2),.10.答:1)劝导性“吸烟有害健康”,需求曲线左移,使其价格下降,从而导致供给量左移下降。2)征收高额烟草税,供给曲线左移,价格上涨,需求量左移下降。11.答: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要素价格。要素价格既决定了居民或家庭的收入,又决定了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生产成本。要素价格决定了收入在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分配,所以说生产要素价格理论就是分配理论。12.答:要素市场与商品市场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都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两种市场结构,其价格都是由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并以此协调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但要素市场与商品市场也有差别,主要表现在:1.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不同市场的地位不同。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方和供给方与产品市场上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正好相反。2.产品市场上的需求是直接需求,而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身的直接需要,而是通过购买生产要素组织生产,进而出售产品以获得利润3.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复合需求或者说是共同需求。这种特点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导致的。17.答:解:1)设D’=26-4(P+1),令S=D’即-4+6p=26-4(p+1)∴P=2.6元;Q=-4+6*2.6=11.6则新的均衡价格为2.6元,新的均衡数量为11.62)卖者单位收益3;2.6元,减少了3-2.6=0.4元买者支付给卖者的价格为3;2.6元,减少了3-2.6=0.4元买者支出的单位成本总计为2.6+1=3.6元3)赋税分担的比例:买方/卖方=0.6/0.4=3:218.解:1)令S=D,则-6+2W=9-0.5W,∴W=6元,S=D=6万人2)当最低工资为4元时,S=-6+2×4=2万人,D=9-0.5×4=7万人∴当政府规定的工资低于均衡工资即为4元时,有2万人愿意工作,企业对劳动的需求量是7万人,失业量是7-2=-5万人。[由反需求函数Wd=(9-D)/0.5,此时市场非法雇工的黑市工资为Wd=(9-2)/0.5=14元/单位小时]3)政府发放补贴,则D’=9-0.5(W-3)S=D’=-6+2W=9-0.5(W-3)∴均衡工资W=6.6元均衡劳动量S=D’=-6+2×6.6=7.2万人政府补贴额7.2×3=21.6万元请计算最低工资为6.6元时,愿意工作=?,企业对劳动的需求量=?失业量=?4)图第三章2.答: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消费某种商品和劳务带来的满足和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个人连续消费越来越多的某种商品,他从中得到的增加的或额外的效用量是递减的,比如说,在你口渴的时候,你愿意花2元钱买一杯矿泉水,这说明你对这杯水作出了值2元钱的主观评价(可看作它可以给你带来2元钱的效用)。当你喝下这杯水之后,口不那么渴了,于是现在你只愿意以1元钱买第二杯水,即它只给你带来1元钱的效用,这1元钱的效用,就是第二杯水的边际效用。第二杯水下肚,你已经不口渴了,也不愿花钱买水了,除非第三杯水白送给你喝。于是第三杯水给你的效用是0,即第三杯水的边际效用是0。第三杯水下肚,你的肚子已经胀了,如果还要你喝第四杯,你不但不觉得爽,反而觉得难受,这第四杯水给你带来的就是负效用,它的边际效用也是负的了。也就是说,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一个人对一种商品的消费量越多,那么,这种商品对于他的边际效用是逐渐减少的,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答:消费者剩余又叫净效用,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高于商品实际市场价格的差额,即消费者剩余S=MU-P。消费者剩余形成的原因:一是边际效用递减律,二是消费者根据对具体产品或服务边际效用的评价而决定愿意支付的价格,愿意支付的价格经常高于他们实际支付的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价格。举例说明:如买电脑时,虽然都知道HP笔记本质量和性能不错,但是,愿意支付的价格是有差异的,甲愿意出9000元的价格买电脑;乙觉得商家不会骗他,愿意出8700元;丙愿意出8300元;丁只愿意出8000元成交。假如现在HP公司就只有l台笔记本电脑可卖,由4位买者竞价,最后的胜出者肯定是甲,当他以8750元买到这台电脑的时候,他的额外收益是多少呢’比起其他笔记本厂家愿意出的9000元来,他还得到了250元的“消费者剩余”。5.答: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简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实现的限制条件是:消费者的收入和所要购买的物品价格既定.消费者均衡原则是: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各种商品市场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花费在任何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正好等于花费在其他任何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时,该消费者得到了最大的满足或效用。MUx/Px=MUy/Py=r7.答:是.MUx/Px=MUy/Py=r10.答: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理消费物品所采用的各种行动以及事先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消费者行为研究在既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是如何选择消费产品的数量组合实现效用或满足最大化。11.答:1)因为即使是低收入者,每个人对不同商品\不同数量的商品的边际效用评价也是不同的,每个人得到货币并用货币购买不同的商品数量组合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2)容易得到的物品,总效用大,但边际效用小,价格就低,比如水;稀少的物品,总效用相对低,边际效用大,价格就高,比如钻石。12.解: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预算方程式:I=Px·X+Py·Y40=5X+Y①’2)效用最大化公式:MUx/Px=MUy/Py②把MUX、MUY、PX和PY分别代入②式中,40-5X/5=30-Y/1②’由①②’得X=3,Y=25解得:最有购买组合:X=3,Y=2513.解:对总效用函数U=XY分别求导得MUX=Y,MUY=X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知,MUX/PX=MUY/PY,把Px、Py代入上式得X=5/2Y又根据收入约束条件知,I=PX×X+PY×Y,把PX、PY和X=5/2Y代入解得:数量组合为Y=30,X=75第四章11.答:从机会成本考虑:1)企业家飞机40×1+100=140合适汽车40×6+50=2902)学生飞机4×1+100=104汽车4×6+50=74合适3)自己飞机20×1+100=120合适汽车4×20+50=13012.答:在研究投入产出关系时,经济学分别就几种情况进行了考察并且总结了那些规律,它们的前提条件是什么?(1)生产函数规律。生产函数描述了一个企业如何能够生产出它的产品组合,同时,生产函数也是决定企业的成本曲线的重要因素。前提条件是企业制度和市场环境不变(2)边际收益(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技术不变和其他投入不变时,连续增加同一单位的某一种投入所增加的产量迟早会逐步减少,从而引起边际收益(产量)减少。前提条件是投入一种要素。(3)规模收益规律当所有投入的同比例平衡增加导致了产出更大比例、同比例或更小比例的增加时,生产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增、不变或递减。前提条件是所有投入的同比例平衡增加。(4)最优投入组合规律不同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和组合实际上是不同的,带来的产出量也是不同的。有理性的生产者会选择最优投入组合进行生产。前提条件是所有投入的不同比例增加。(5)成本递增规律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本会越来越高,其中,以边际成本的增加最具代表性。(6)规模经济规律在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都可变的情况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不对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产生影响。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先下降后上升U型特征主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所决定。(7)总利润最大化规律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π(Q)=TR(Q)-TC(Q)利润π、收益TR、成本TC都与厂商的产量(销售量)有关,都是产量的函数,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动。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