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案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复习目标】1、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基本思想。2、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并认识其具有的进步意义。【自主学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各自的思想特点。一、李贽——《焚书》、《藏书》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观点1: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观点2:材料三李贽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观点3材料四“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观点4:思想特点:二、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观点1:材料二“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观点2:材料三“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观点3: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观点4:思想特点:三、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材料一“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观点1:材料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观点2:材料三“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观点3:思想特点:四、王夫之——《读通鉴论》、《宋论》材料一“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已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观点1:材料二“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既无不是理也。天下惟气而已矣,无其气则无其道。”观点2:材料三“由目变色,色以五显;由耳审声,声以五殊;由口知味,味以五别。”观点3:材料四“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观点4:思想特点: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共性主张政治上:经济上:学术上:思想上:五、唐甄——《潜书》材料一“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难治者,非民也,官也”观点1:材料二“天下之主在君,君之主在心”观点2:思想特点:【要点点拨】1.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时代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日益壮大,推动社会转型的异质经济因素产生;(2)政治: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明亡清兴,朝代更替,带来社会大变动。(3)文化: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摧残人性,限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西学东渐以及近代科学的传入,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2.局限性:(1)内容上,他们的思想仍然在先秦儒学,仍然是民本思想,没有上升到人权,更没有公民权利的论述;反对君主专制没有提出推翻君主政体,设计一个新的政治制度。(2)影响上,只是昙花一现,并未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学法指导】利用互联网搜索工具(如百度、谷歌等),搜集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相关资料,全面深刻把握本课要旨。【精典例题】1.(2014·浙江文综·12)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3·山东文综·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3.(2012·广东文综·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4.(2011·天津文综·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5.(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6.(2011·北京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7.(2011·海南单科·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8.(2010·海南单科·7)“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格物致知B.尊崇道统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9.(2011·江苏单科·21)(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10.(2008·上海单科A组·16)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问题:(8分)(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分)(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2分)(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3分)【课外阅读】“经世致用”“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经世致用”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精神和强烈的入世情怀,是中华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精华,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其特点是,以实用为宗旨,发扬注重实践,注重实证的求实精神,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实际的倾向,强调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