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渗溶液等渗溶液的含义药剂上的等渗溶液是指与血浆、泪液等体液具有相等渗透压的溶液。注射液的渗透压应调整与血浆渗透压相等。如果血液中注人大量低渗溶液,水分子可迅速通过红细胞膜(半透膜)进入红细胞内,使之膨胀乃至破裂,产生溶血,可危及生命。反之,如注入大量的高渗溶液时,红细胞内的水分会大量渗出,而使红细胞呈现萎缩,引起原生质分离,有形成血栓的可能。一般来说,人的机体对渗透压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有时临床上根据治疗需要,常注入高渗溶液如20%~25%甘露醇注射液、25%-50%葡萄糖注射液等,但只要注入量不大,注入速度不太快,机体可以自行调节,不致产生不良反应。用于椎管注射者必须等渗。pH调节剂注射剂需调节pH在适宜范围,使药物稳定,保证用药安全。药物的氧化、水解、分解、变旋及脱羧等化学变化,多与溶液的pH有关。因此,在配制注射液时,将其溶液调整至反应速度最小的pH(最稳定pH)是保持注射剂稳定性的首选措施。一般注射剂溶液的pH控制为4~9,大剂量注射剂尽量接近人体血液的pH。pH调节剂有盐酸、枸橼酸及其盐,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等。枸橼酸盐和磷酸盐均为缓冲溶液,使注射液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以维持药液适宜的pH。调节pH并非简单的加酸或加碱,应选择最佳的pH调节剂。例如,维生素C注射液用碳酸氢钠调节pH,既可防止碱性过强而影响药液稳定性.又可产生CO2,驱除药液中的氧,有利于药物稳定。注射剂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无菌注射剂均应无菌。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无菌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2.无热原无热原是注射剂的重要质量指标,供静脉用注射剂按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或热原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系能引起恒温动物和人体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性物质。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其次是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产生的热原,霉菌、酵母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3.pH注射剂的pH要求与血液相等或接近(血液pH7.4).一般控制在pH4~9的范围内。相关链接正常人体血液的pH在7.35—7.45之间,主要是通过血液中的缓冲系统、细胞间离子交换、肺清除、肾排泄等一系列调整活动维持的结果。所以注射液的pH只要不超过血液的缓冲极限,机体能自行调节.因此,一般对肌内和皮下注射液及小剂量的静脉注射液,要求其pH在4—9之间;大剂量的静脉注射液原则上要求尽可能接近正常入血液的pH,以防引起酸碱中毒;椎管注射液的pH虚接近7.4,因脊髓液只有60~80ml.且循环较慢,易受酸碱影响,故应严格控制。4.渗透压注射剂要有一定的渗透压,其渗透压要求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接近。静脉输液应尽可能与血液等渗。5.可见异物注射剂要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灯检法或光散射法检查.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混浊或异物。有色透明容器包装或液体色泽较深的品种应选用光散射法检查。鉴于微粒经注射途径进入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对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必须检查不溶性微粒,均应符合药典规定。6.安全性注射剂所用的溶剂和附加剂不应引起毒性反应或对组织产生过度的刺激。特别是非水溶剂及一些附加剂,必须安全无害,不得影响疗效和注射剂的质量,并避免对检验产生干扰。有些注射液还要检查降压物质,必须符合规定以保证用药安全。7.稳定性注射剂按要求应具有一定的物理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与生物学稳定性,确保在贮存期内药效不发生变化。8.其他注射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杂质限度和装量差异限度检查等,均应符合药品标准。混悬型注射液对药物的粒度有规定,并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注射。静脉用乳剂型注射液对分散相的粒度应符合规定,乳剂型注射液不得用于椎管注射。第三节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一、注射剂的溶剂注射剂的溶剂有水性溶剂和非水溶剂两大类。水性溶剂主要为注射用水;非水溶剂黑又分为注射用植物油及其他非水性溶剂。制药用水因其使用的范围不同而分为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纯化水为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用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也可用于制备注射用水。(一)注射用水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制得的水,作为配制注射剂用的溶剂。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按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的水,作为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或泌尿外科内腔镜手术冲洗剂。在注射剂生产中,注射用水用于无菌药品的配液和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容器及用具的最后清洗,无菌原料药的精制。1、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注射用水的质量必须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规定。应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无菌无味。pH为5.0~7.0;每1ml中细菌内毒素量应小于0.25EU;氨、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硝酸盐与亚硝酸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与重金属等均应符合药典规定。2.注射用水的制备饮用水经过电渗析法、反渗透法或离子交换法等综合法制得纯化水,再经蒸馏制成注射用水。(1)纯化水的制备方法1)电渗析法:利用具有选择透过性和良好导电性的离子渗透膜制备纯化水。。原水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使其中的离子定向迁移,离子交换膜选择性允许不同电荷的离子透过进分离而获得的纯水。在原水含盐量高时可用本法除去较多的盐分。2)反渗透法:反渗透是渗透的逆过程,是指借助一定的推力(如压力差、温度差等)迫使溶液中溶剂组分通过反渗透膜,从而阻留某一溶质组分的过程。反渗透法属于膜分离法对有机物等杂质的排除是靠机械的过筛作用。为达到较好的制备效果,通常使用二级反渗透装置进行纯水的制备。3)离子交换法:是利用阳、阴离子交换树脂分别同水中的各种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交换,除去水中的离子得到纯化水。阳离子交换树脂装在树脂柱中,称为阳树脂床;阴离子交换树脂装在树脂柱中,称为阴树脂床;阳树脂和阴树脂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入树脂柱中称为混合床。一般采用阳床、阴床,混合床的组合形式制备纯化水。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使用一段时间后,交换能力下降,水质开始不合格,需要用酸将阳树脂处理.用碱将阴树脂处理,称为再生,方可继续使用。(2)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将纯化水经过蒸馏制得注射用水。蒸馏设备有多效蒸馏水机和气压蒸馏水机。常采用多效蒸馏水机。1)多效蒸馏水机:多效蒸馏水机的特点是耗能低、产量高、质量优,并有自动控制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制备注射用水的重要设备。多效蒸馏水机又可分为列管式、盘管式和板式三种形式。板式现尚未广泛使用。多效蒸馏水机的效数多为3~5效。四效蒸馏水机如图8-1所示。进料水经冷凝器进入,经各蒸发器内的换热器进行预热,最终被加热至142℃进入1效蒸发器。外来的加热蒸汽(165℃)从1效蒸发器蒸汽进口进入管间,加热进料水后,形成冷凝水从冷凝水排放口排出。1效蒸发器管内的进料水约有30%被加热蒸发,生成的二次纯蒸汽进入2效蒸发器作为热源;而1效蒸发器内的未汽化的进料水进入2效蒸发器,被二次蒸汽加热蒸馏。依此类推,最后从4效蒸发器出来的蒸馏水与纯蒸汽全部引入冷凝器,被进料水(冷却水)所冷凝;从蒸馏水出口流出,温度97~99℃,即注射用水。进料水经蒸发后形成含有杂质的浓缩水从4效蒸发器底部废水排除。另外,冷凝器顶部也可排出不凝性气体。2)气压式蒸馏水机:利用动力对二次蒸汽进行压缩,并循环蒸发来制备注射用水。常采用离心式蒸气压缩机,将二次蒸汽加压,使其温度升高到120℃,再送回到蒸发器内作为热源使用。气压式蒸馏水机的优点是不用冷却水,耗汽量很少,具有很高的节能效果,但价格较高。目前,国内外制药企业多使用综合法制备,充分结合电渗析、反渗透、离子交换等方法的优点组合使用制成纯化水,再经蒸馏制备注射用水,其质量符合标准。3.注射用水的收集和贮存收集蒸馏水时,初馏液应弃去一部分,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收集。应采用带有无菌过滤装置的密闭收集系统,并每2小时检查一次氯化物,每天检查一次氨。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贮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贮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无毒、耐腐蚀。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贮罐和管道要规定清洗、灭菌周期。注射用水贮罐的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注射用水的贮存可采用80℃以上保温、65℃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存放,注射剂必须使用新鲜注射用水,贮存不得超过12小时。(二)其他注射用溶剂1.注射用油常用的有大豆油、芝麻油、菜油等,其质量应符合注射用油的要求:无异臭,无酸败味;色泽不得深于黄色6号标准比色液;10℃时应保持澄明;相对密度为0.916~0.922、折光率为1.472--1.476;酸值应不大于0.56、皂化值为185-200、碘值为79~128。并检查过氧化物、重金属、微生物限度等。植物油是由各种脂肪酸的甘油酯组成。在贮存时与空气、光线接触时间较长,往往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特异的刺激性臭味,称为酸败。酸败的油脂产生低分子分解产物如酸类、酮类和脂肪酸,故均应精制,才可供注射用。2.其他溶剂常因药物特性的需要选用其他溶剂或采用复合溶剂。如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等用于增加主药的溶解度,防止水解和增加溶液的稳走性。油酸乙酯、二甲基乙酰胺等与注射用油合用,以降低油溶液的黏滞度,或使油不冻结,易被机体吸收。其他注射用溶剂应注意其毒性,要符合注射剂溶剂的要求。常用的其他注射剂溶剂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