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与演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与演进2010-6-4摘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研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如何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的。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和演进起始于1911年IrvingFisher提出的直接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和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时期、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时期、货币主义的货币供给传导机制时期和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时期,并对每个阶段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供应量,信贷渠道一、导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其作用和影响首先是实现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的要求,由近期指标及至远期指标,最终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的传递过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是从属于货币理论的发展的,由于学者们所坚持的基本货币理论和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各派经济学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早在重商主义时代,爱尔兰经济学家RichardCantillon在其《商业性质概论》一书中初步阐述了货币数量的变动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过程。不过,这种货币数量的变动并不是由货币政策的实施所引起的,所以还称不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严格意义上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从传统货币数量论开始的,因为传统货币数量论者所分析的货币数量变动才是因实施货币政策而引起的。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和演进起始于1911年IrvingFisher提出的直接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演进和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见表1)。表1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和演进表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整理而得。二、20世纪初的传统货币数量论20世纪初至30年代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初始时期,学者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探讨起始于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包括IrvingFisher所主张的现金交易说、Marshall和Pigou所主张的现金余额说,以及瑞典经济学家Wicksell所主张的“累计过程理论”。这一时期的新古典经济学家信奉看不见的手和萨伊定律,认为经济会自动调节达到均衡,货币是中性的,它不影响实际产出而只对物价产生影响。相应地,在那时人们只对货币数量进行了研究,而不可能关注到货币政策及其传导问题。IrvingFisher认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而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最终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同比例变动,从而抵消货币供应量变动的效果。Marshall的现金余额说则从货币供求的角度来研究价格水平的决定,其本质与现金交易说是一致的。这种通过外生的货币供应量变化导致价格决定的机制后来被称为货币政策的直接传导机制。但是,IrvingFisher和Marshall都忽视了利息率在货币政策影响实际经济过程中的作用。而Wicksell则修正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提出了一个经由利率变动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Wicksell强调正常利率和自然利率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均衡时两种利率相等,一旦两种利率出现背离就会打破经济的均衡状态,导致价格的持续上涨和生产的持续扩张,这就是所谓的“累积过程理论”。这一理论首次将利率引入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即货币政策通过使正常利率和自然利率发生背离的累积过程,从而间接地影响实际经济活动,因此被称为间接机制。虽然Wicksell仍没有明确提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思想和理论,但其货币价值理论中开始引入时间因素,并实行动态的理论分析,已经超出了货币数量论的静态分析,其观点和分析方法对凯恩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三、凯恩斯主义的利率传导机制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提出了经由利率和有效需求影响实际经济活动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成为20世纪30-50年代这一时期乃至后来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凯恩斯指出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的变化,进而引起投资水平的变化,最终导致总需求和社会产出的变化。这一利率传导机制理论后经Hicks和Hansen进一步发展为著名的IS-LM模型。此后,以PaulSamuelson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逐渐成为20世纪50年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流,但是Samuelson、Arrow和Debru等学者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上并没有新的进展,仍停留在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理论上。利率传导机制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但它最大的缺陷在于没有考虑金融资产的替代性以及名义和实际财富的相互影响问题,而这两点恰恰是后来货币主义向凯恩斯主义发起的诘难所在。四、货币主义的货币供应量传导机制20世纪60-70年代以MiltonFriedman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向凯恩斯主义的利率传导机制发起了挑战,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上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货币主义认为,尽管短期内货币存量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但这种关系是稳定的,因此政府应实行恒定的货币增长率,任何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府干预行为都是错误的。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学者一样,货币主义也认为货币是中性的。Friedman认为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并不起重要作用,而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具有决定性效果。而且,Friedman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能够影响总需求的方式和渠道十分繁多而且复杂,因而他满足于从实证角度找出货币供应量与名义国民收入的相关性,并不具体探讨货币供应量对名义国民收入的作用方式或影响过程。因此一些经济学家指责Friedman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黑箱理论”。1963年,KarlBruner和AllanMeltzer提出了财富调整论,他们认为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社会需求的变化,再经过复杂的资产调整过程,最后通过生产的增减和价格的变化实现新的均衡。财富调整论仍坚持货币主义的某些基本观点,但也吸收了凯恩斯主义关于利率作用的观点,在资产价格和相对价格的作用问题上已接近JamesTobin.1969年,美国经济学家JamesTobin提出了托宾Q理论,但这一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程度与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以及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流通状况相关。总之,20世纪60-70年代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供应量传导机制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这一时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主流,货币主义学派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争论也成为这一时期的特色。但货币学派和凯恩斯学派在分析时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信贷双方不存在信息不对称,资金短缺方可以在各种融资方式之间进行自由选择,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后来的新凯恩斯学派放松了这一假定。五、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20世纪80年代至今,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途径理论得到迅速发展,与货币途径之间的争论也越来越尖锐和成熟,尤其是90年代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使信贷途径理论进一步完善。这一时期以Lucas和Prescott为代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与以Mankiw、Bernanke和Gertler等学者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的主张相去甚远。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只能影响价格水平,因而认为货币政策是无效的,研究货币政策的传导问题也是没有意义的。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所主张的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理论则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根据BenS.Bernanke和MarkGertler(1995)的研究,信贷渠道的传导机制主要有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其中,银行贷款渠道是由BenS.Bernank和AlanBlinder于1988年提出的,资产负债表渠道是由BenS.Bernank和MarkGertler于1989年提出的。此外,这一时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还包括Stiglitz和Weiss于1981年提出的均衡配给渠道,RalphChami、TomasF.Cosmano和ConnelFullenkamp于1999年提出的股票市场渠道,以及Mankiw和Reis于2002年提出的信息渠道理论。六、结论自1911年IrvingFishe提出了货币政策传导的直接机制以来,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各种理论在各大经济学流派相互争论的基础上应运而生,本文将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和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20世纪初至30年代的传统货币数量论时期;20世纪30-5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利率传导机制时期、20世纪60-70年代的货币主义货币供给传导机制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时期。这些理论的发展和演进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后产生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0世纪60年代的通货膨胀导致了货币主义的复兴,70年代的滞胀使凯恩斯主义得到了新的发展,80年代末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使信贷途径理论进一步完善。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条件的不断变化,当旧有的经济理论无法解决现有问题时,符合现实的新理论就会应运而生。参考文献:1、范从来,姜宁。货币银行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何慧刚。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机制理论评述及启示[J].商业经济,2004(10)。3、李安勇,白钦先。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9)。4、李佳,王晓。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理论与评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6)。5、马爱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研究评述[J].内蒙古统计,2006(3)。6、戚自科。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般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经纬,2004(6)。7、索彦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脉络、内涵界定及实证方法[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1)。8、曾宪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9、张颖。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历史发展与理论演进[J].经济纵横,2001(9)。10、周孟亮,王凯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中的结构因素及其应用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作者: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王珏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下》2010年第2期责任编辑:夏鼎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