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教学细节的设计和演绎(金培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要重视教学细节的设计和演绎小学语文新教材教学片断例评金培元演绎yǎnyì①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跟“归纳”相对。)②铺陈;发挥。演绎出感人的故事。③阐发;展现。演绎时尚潮流。演绎不同的风格。《现代汉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增补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从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以及一堂课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新授与巩固、作业布置及批改这些教学过程的大环节中,还有许许多多需要把握的细节。在不少教师的备课笔记上,甚至观摩课的教案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字句:“启发谈话(略)”。这一个“略”字,似乎增加了教学的自由度,给予想象有了广泛驰骋的空间;但正是这一个个大环节中的“略”字,暴露了执教者对于教学细节设计的忽视。当然,也有设计了却没有在教学教过程中演绎好的情况。多年来,笔者参加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在日常听课、教学评比时,特别关注教学细节的设计和演绎。其实,讲究细节设计是和课堂教学现代化、科学化、艺术化息息相关的。下面提供的教学片断的细节,是从包括中心小学和普通小学中收集到的。执教者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的是特级教师;也有初出茅庐的新手,其中不乏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有成功的细节设计,也有不成功的败笔。现在按照课堂教学的一般环节,用“教例点评”的形式来论证关于要重视教学细节设计和演绎这一命题。这些例评的发表,先是成星扬先生的支持。1994年春天,在成先生执编的《新教师报》上为我开辟了“教学片断例评”专栏,每月登载两则;到那年秋天,又得到了淡鸿声先生的关心,在他主持的《小学语文教师》上设立“教学点评”专栏,每期刊登四则。为活跃学术气氛,谈先生建议,一则署真名,三则用笔名。一连八期之后,各地作者的佳作纷至沓来,我就角色转换,从“专栏作者”回归“专栏读者”。1996年1月,集中起来,拟了个标题,编入袁海男先生主编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课堂教学》一书。这些材料也是我2000年4月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聘请担任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义务讲学团特邀讲师上课时使用的讲义。值得庆幸的是,九年来,“教学点评”在《小学语文教师》月刊中仍然是方兴未艾的保留栏目。1、时时留心收集教学资料[教例]三年级:《葡萄沟》老师:(在讲读完课文即将下课的时候,举起一份报纸的彩色画页)这是前几天的报纸,介绍了新疆葡萄熟了时的情景,我把它贴在学习园地里,大家在浏览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荫房”。你们仔细看看:一串串成熟的鲜葡萄高挂在四壁镂空的荫房内,经过热风吹拂,就能晾制成鲜绿透明、香甜可口的葡萄干。[评析]《葡萄沟》的教学,我听过多次。“荫房”是个难点。说它的外形好像碉堡,但是和平时期的小学生,对于“碉堡”却非常陌生。有一位老师仿造碉堡制作了个模型。由于胸中无数,效果也不理想。今天执教的是一位教龄6年的青年教师,她在阅读报刊时收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值得称道。要能够做到这样,不单要时时留心,做有心人;更重要的是熟悉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2、上课之前要检查教具[教例]写段:照哈哈镜教师:让我们来看一段《照哈哈镜》。(结果,老师操作了半天,录像放不出来,非常着急。)[评析]在听课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看见这种不该发生的难堪场面。有的找不到吸铁石,有的录音放不出。老师手忙脚乱,学生也跟着焦急。究其原因,有的是一时疏忽,丢三落四;有的是平时根本不用,到公开教学时仓促上马,对那么多电钮,不懂、不熟、不会使用。运用教具,特别是电化教具,对于调动学生眼、耳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措施,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似乎离开经常化、制度化还有相当的差距。要克服这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希望学校的校长和教导主任深入课堂,帮助老师们尽快地学会掌握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使教学手段的更新出现一个新的局面。当然,老师在上课之前养成经常检查教具的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3、过冬的麦子何时收?[教例]三年级:《瑞雪》教师:“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位老农说得多么好啊,明年那个金色的秋天,他们那里丰收的麦子一定会把仓库堆得满满的。[评析]老师富有感情的话音刚落,我的心不由得一沉。下课后,我告诉执教教师自己在农场时学到的一句农谚:“五月南风大麦黄。”不料这位老师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观代汉浯词典》也说“麦秋”呢!我们翻开词典,麦秋的解释是:“收割麦子的时候。收割的日期各地不问。一般是在夏季。”我想有必要咬文嚼字一番,再查“秋”,义项②解释道:庄稼成熟或者成熟时节为“麦秋”。过冬的麦子夏天收,知识不能讲错,此其一:字典辞书不但要勤查,而且要仔细、认真地查,此其二。4、要精心设计开场白[教例]四年级:《海底世界》教师(兴冲冲地):同学们,今天我要带你们到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去漫游。那是什么地方呢?这个地方就是(边说边板书)海底世界。(学生精神焕发,注意力非常集中)。你们希望知道海底世界的哪些内容呢?(学生纷纷举手。)[评析]有一套发达地区版的语文教材,六年级以上的每篇课文前面都有一段“导语”。把作者、内容、学习要点、时代背景作了一些交代。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新授课文之前,也有必要设计开场白。这位执教《海底世界》的老师,就像旅行社的导游,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课堂教学常见的开场白,或者是开门见山:“今天我们学习第×课”,接着就是写课题,过于平淡;或者大兜圈子,把主旋律前面的过门拉得太长。非常希望以后的教学参考书中有一些精心设计的开场白。5、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教例]三年级:阅读指导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笨狮子》,学习目标有四条。(挂出小黑板,写着“复习生字新词”、“运用读读·想想的方法,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体会狮子的愚笨、蚊子的狡诈,读出不同的语气”、“明白做事必须问个为什么的道理”等。)[评析]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邀游,教师不断地指点,就仿佛旅游时的导游,注意把景点的奥秘一一介绍,减少了游览的盲目性。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时都写得清清楚楚,只是很少告诉学生。这位教师尝试着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教知识,教规律,教方法,值得称道。因为,教学方法,既是艺术,也是科学。知识的学习,有赖于日积月累,既要潜移默化,也要明确目标。6、要充分利用挂图[教例]四年级:《沙漠里的船》教师(指着教学挂图):从这幅挂图上,你们能够理解课文中哪些词语?学生略加思考之后,说出了“沙丘”、“脚掌”、“胼胝”、“驼峰”等词语。教师:胼胝(piánzhī),就是趼子(jiǎnzi),胼胝也就是上海人说的“老趼”。[评析]作为直观教具,教学挂图上描摹的内容其实是相当丰富的,这位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点。有的教师将挂图高高挂起,却不利用,或者利用得不充分,这非常可惜。这位教师还能注意运用方言,使文绉绉的书面语言口语化。试想,如果学生能够把“胼胝”的定义滚瓜烂熟地背诵出来,说是手掌或脚掌上因磨擦而生成的硬皮,但是却不知老趼等于胼胝,恐怕也难说他们已经理解了“胼胝”的意思。当然,借用方言释义仅仅是一种方法,更不要每逢解释新词都去找个方言词语来一一对应。7、提倡两分钟口语训练[教例]上课预备铃声刚响,有个学生走上讲台: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聪明人的故事。接着,这个学生讲了《爱迪生的中国学生胡汝鼎》一文中胡汝鼎在美国发明指挥交通的红绿灯当中那盏黄灯的故事。讲完,由学生就内容、语言、表情等发表意见。[评析]上海S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篇讲读课文均安排了“预习提示”、“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三部分作业。“讲一个聪明人的故事”便是11课《称象》的课后作业。这一册有16次课后作业。作业形式无非是说一说,演一演,还有读读、背背、猜猜。在一二年级时,预备铃响过,常常是念念儿歌童谣;到了中年级,这位教师就利用这两分钟让同学们进行口语训练。课后作业如何落实?安排在口语训练中汇报、交流,是值得提倡的一个好办法。特别是鼓励大家讲、大家评,持之以恒,口语表达能力必然与日俱增。8、抽卡片要心中有数[教例]教师左手举着一叠生字卡片,右手一张张往后面抽。在抽卡片的时候,老师身体微侧,抽一张卡片扭动一次头,看看学生读得对不对。[评析]刚上岗的新教师一般安排在低年级任课。上语文课常常要用到卡片。一面抽卡片一面扭头,是因为当学生唱读卡片时,老师心中无数。如果改为正面举起卡片,从后面往前面抽,卡片反面有相同的词语,学生读得对不对,老师心中有数。这样,动作省力,文雅,效果又好,不妨一试。9、要勇于范读[教例]四年级:《杏儿熟了》教师:刚才我们听了课文录音,请再听我把奶奶说过的几句话读一读,边听边想:“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评析]在录音教具普及的今天,难得在日常的听课中看到范读。不由得要为之鼓掌喝彩!从前,指导教师常常告诫来校实习的师范生:说好普通话,写好粉笔字。普通话的运用,除了说话,就是读书。老教师的发音或许不准,但是,只要在课堂上打开课本,选择关键的语句、段落、示范地朗读一下,学生跟着读,久而久之,正确、流利、有感情全都出来了。要勇于范读,要和普及录音教具一样普及范读。曾经见过有人教戏曲,先生绝不是拿几张名家唱片放放了事。那一招一势,那抑扬顿挫,那优美的唱段,一一示范,真正显示了教师的功夫,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借鉴。10、巧用录音指导阅读[教例]二年级:《小壁虎借尾巴》教师:(开亮投影,指点画面)小朋友,我们听听录音里的老师是怎么读的。(随着录音,教师脸上做出“为难”的表情,摇摇头,像在说“不行呀!”在关键的地方,教师又模仿鱼儿“摆”尾、牛“甩”尾、燕子“摇”尾的动作。)小朋友,录音机里的老师读得多好啊!她读的时候,鱼儿呀、黄牛呀、燕子呀,好像就在我们身边讲话一样。请大家和我一起跟着录音读课文。(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发问)鱼儿、小牛和小燕子都有尾巴,他们为什么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同学们都能正确回答)[评析]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音像电化教具,逐步走进了课堂,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声情并茂,既减轻了老师的劳动,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都是值得提倡的。这位年轻教师是浦东新区园西小学的邬晓玲。我说她“巧”用录音,一是因为她从小学生模仿性极强的年龄特点出发,利用录音,进行示范;二是她从课文的教学要求出发,利用录音,结合阅读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三是视听结合,在运用录音的同时,没有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但以表情演示、动作演示助说话,而且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发展学生思维。11、抓住题眼引导阅读[教例]四年级:《黄山怪石》老师:(板书课题,“怪”字用彩色粉笔加以强调)同学们,你们看这个课题中有个奇怪的“怪”字。我们在阅读这篇课文时,自己设问、自己回答。看看能提出些什么问题。经过思考之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黄山怪石,怪在哪里?”“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个‘怪’字的?”“黄山的石头为什么会这么怪?”“黄山怪石有哪些特点?”“黄山怪石有多少?”“黄山怪石是怎样形成的?”“除了黄山,别的山有怪石吗?”等。[评析]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读书,自己解答,可以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学习讲读课文时学到的技能。这位教师抓住课题的题眼——“怪”,引导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读书,自己解答,可谓匠心独运。一般来说,阅读课文的教时较少,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就能在短时间里集中注意力,独立思考,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抓住关键问题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2、要到位,不要越位[教例]一年级:朗读指导教师:现在我们a朗读《小小的船》,要注意读出语感。(学生莫名其妙。)[评析]什么是“语感”?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尚查不到。可见这是一个相当专门的名词。我们要求一年级学生读书读出“语感”,的确太深了。如果,把自己在师范学校学到的,或看报纸杂志上正在讨论的,原封不动地照样搬给小朋友,实在有点“越位”。指导一年级学生朗读,应从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着手,使学生的朗读逐步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提倡不作繁琐分析的同时,尤其没有必要出现深奥的名词术语。1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例]一年级:《自己做》教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