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看了教案书写要求感觉脑子都大了,这里有一篇简要版的说明,请耐心看下去……教案书写格式简要说明:要严格按照以下黑体字分步骤进行组织教案内容,特别提醒注意书写标号即各类标题的规范使用,步骤如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准备,各种材料,要说明分组情况教学过程一、团体热身二、导入主题三、活动探究四、总结提升五、课后拓展相关链接(课堂上需要的文字或者辅助的资料,在这一块呈现,或者当做附录功能使用)其他规范:正文统一五号字,标题五号黑体,一级标题五号宋体加黑。附录一课,供格式参考挫折也美丽教学理念初二年级的学生适应了学校和学习节奏,但是学习成绩开始两极分化,部分学生会因为学习的分化产生挫折感,开始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这种挫折、失败和逆境容易给学生带来压抑、沮丧、苦闷等紧张心理状态和不良情绪反应。所以非常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态度应对挫折,扩大思路,使内心产生一种向上的激情从而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本课运用矫正认知,重组直觉判断的技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应对挫折,进而塑造强大心灵。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挫折是人们都不可避免的,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树立自信。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教学准备课件《破茧还是剪破》等;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向着阳光走》;工作纸,学生6人左右一组。教学过程一、团体热身情绪释放。“体验——遭遇挫折”教师组织活动,“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掰手腕比赛”。1.规则:按照掰手腕的要求,前后桌同学相向而坐,左手扶桌面,右手比赛,掰倒为胜。2.要求:获胜者和失败者均要做出一个符合自己心情的表情或者动作。3.教师小结:伤心、难过、遗憾、失落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表现。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挫折”这个话题。二、导入主题1.故事:《破茧助蚕》话说有这么一个人,在路边看到一只蚕蛹,顿生一个疑问:蝴蝶是怎样破茧而出的呢?于是带回家去观察。有一天小蝴蝶终于开始蠢蠢欲动了,它就坐下来,细细地查看蝴蝶用身躯艰难冲破蚕茧的过程。几个小时过去了,似乎仍毫无进展,小蝴蝶好像被卡在了茧中无法挣脱出来。这个好心人决定出手相助,它用剪刀剪破了蚕茧,帮助小蝴蝶顺利地脱壳而出。它的身躯如此瘦小而且卷曲着,翅膀上还布满了可怜巴巴的皱纹。好心人继续观察着这只小蝴蝶,希望能看到它振翅高飞的那一刻。可事与愿违,那只小蝴蝶在剩余的时间里,只能拖着卷曲的身躯苟延残喘,根本无力起飞,不久死去。2.提问:剪破替代破茧的蝴蝶为什么会过早死?要求学生讨论蝴蝶过早死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因为失去了成长的必然过程。蝴蝶的成长必须在蛹中经过痛苦的挣扎,直到它的翅膀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出。否则,它很快就会被环境所吞噬而消亡。3.深入追问:假设这只蝴蝶继续在人类的照顾下生存了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教师引导:不会飞行,生命脆弱,没有生命质量,等等。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方面举例。学生讨论之后,教师板书:“挫折也美丽”。解释“美丽”:挫折不仅仅是经历苦难,也蕴含着劫后重生的希望。三、活动探究(一)假如生活缺少了苦难有位哲学家说:假如生活缺少了苦难,那么生命就要枯萎,人生便觉得乏味.没有苦难,就会败坏生活情趣,降低生命的意义.只有苦难才能勃发人的生机,磨练人的意志,刺激人的活力,感受生命的欢乐和快乐,从而更懂得珍惜。人正是在同苦难的抗争中才唤起了英雄的气概,才可能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你同意这位哲学家的说法吗?为什么?教师小结: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挫折既有积极的一面——给人以压力,经验和勇气,又有消极的一面——给人带来痛苦和失望。有人说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人,才更具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而意志薄弱者则会因而丧失进取的信心。因此,我们应接纳挫折,做自己生命的强者。教师用一句话再次强化:挫折不可避免,遭遇挫折是一个增加生命力的过程。(二)问题讨论:我的挫折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遇到挫折?提问:你受挫后的心情如何?你是如何表现的?自己是如何应对的?然后,小组交流,选出一名同学,在全班分享。教师总结归纳学生讨论后行之有效的应对挫折的方式方法:1.树立远大目标;2.合理发泄;3.转移视线;4.提高素养等。四、总结提升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我们都潜移默化的进行了对比,不是比谁的挫折更大,而是谁解决的更好,就像本课学到的蝴蝶的蚕蛹,破茧助蚕的故事,蝴蝶经过挣扎,能使翅膀变得坚强,变得有力,而“破茧助蚕”无异于折断小蝴蝶的翅膀。没有挣扎就没有动力,失去健康就失去自由。学习和生活,它给我们以同样的启示,就是不可急于求成,也不能急功近利。既要顺其自然,又要让我们经受锻炼和考验,只有这样,才能在长大以后,适应这个纷繁复杂、变化莫测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挣扎和磨难未尝不是滋补人生的营养品。五、课后拓展不在失败中倒下,而在挫折中奋起!送大家一句话予以再次强化: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如意。准备一则心得:我将这样来应对挫折……相关链接霍金的故事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大学学习后期,开始患“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于1965年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这个时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问题上,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1969年起任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科学杰出成就研究员。1972-1975年先后在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学部进行研究工作,1975-1977年任重力物理学高级讲师,1977-1979年任教授,1979年起任卢卡斯讲座数学教授。其间,1974年当选为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1974-1975年为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费尔柴尔德讲座功勋学者。1978年获世界理论物理研究的最高奖爱因斯坦奖。霍金的成名始于对黑洞的研究成果。在爱因斯坦之后融合了20世纪另一个伟大理论——量子理论,他认为,宇宙是有限的,但无法找到边际,这如同地球表面有限但无法找到边际一样;时间也是有开始的,大约始于150亿到200亿年前。1988年获沃尔夫物理学奖。1985年霍金丧失语言能力,表达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通常制造一个句子要5、6分钟,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要准备10天。1988年写成科普著作《时间简史》,至1995年10月该书发行量已超过2500万册,译成几十种语言,中译本也已出版。著有《空间-时间的大比例结构》(1973年与人合著)、《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百年评论》(1979年与人合编)、《超空间和超重力》(1981年与人合编)、《宇宙之始》(1983年与人合编)、《时间简史》(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