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存在的哪些主要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简述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存在的哪些主要问题?答:所谓城市公共安全,是指城市内的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未受到威胁,涉及公共领域的秩序、利益、价值能够按照公共生活的固有逻辑正常运转的状态。维护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至关重要,一旦城市公共安全出现危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会遭受损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城市化过程带来了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问题。城市随时面临灾害与公共危机侵袭的可能。城市空间的集中性,人口密度的稠密行和经济的的密集型会对城市灾害损失产城市公共安全越来越受到各国也包括我们国家的高度关注,我国历来重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但是,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部分领导和群众缺乏安全风险意识。一些领导存在侥幸心理,没有把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纳入到城市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中来,得过且过。许多群众缺乏防范风险的观念,对于危机的征兆反映不敏锐,应急避险的常识少,自救互救的能力差;二是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薄弱。我省多数城市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偏低,再加上年久失修和人为损坏,安全欠账较多。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安全进行监测、预警、调查、评估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滞后,严重降低了维护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能力;三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尚未建成。成熟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包括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在内的复杂系统,应急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当前我省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还是以应急处理为核心,忽视了预防、监测与评估,缺少完整的体系和流程设计;四是社会参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不足。城市公共安全涉及整个社会,它的实现依赖于政府、社会组织、私人机构以及市民个人的共同努力。但目前我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安全管理的规模较小、主动性也不够,在城市的建设环境和城市规划设计方面不够合理,管理不严,存在着许多漏洞和薄弱环节;紧急对策的反应比较迟缓。应急管理是指对突然发生的公共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需要采取措施而制定应急方案的管理人员。应急管理工作内容概括起来叫做“一案三制”.“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就是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应急预案包括各级政府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基层单位的预案和大型活动的单项预案.对于城市公共安全来说,应急管理固然重要,但仅有应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付、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急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理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应急管理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已基本形成,应急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准备与恢复工作,努力实现全面管理。坚持防处并重、以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定期排查、实时监测的动态防范机制,对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根据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原理、机制和过程,及时制定公共安全管理指南、各种应急预案,建立信息联动系统,培训专业救援队伍,做好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准备工作。改变过去即时性、被动性地对灾难后果进行恢复的做法,以防灾、减灾思想为指导,力求在恢复和重建工作中,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下一次城市公共安全危机的发生。2.试述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方法。答:群体性事件包括一是管理现场、控制局势。二是调查了解事件概况,提出处置决策。三是直接对话、解决、解释有关问题。四是采取强制措施,果断平息事态。群体性事件是一种由突发或者偶发事件引起,并演化和扩大为参与人数较多,规模和影响较大,并直接针对政府的聚众事件。其特征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突然而起,迅速消退。群体性事件的形式繁多,主要有:集体上访、非法集会、罢工、静坐、游行示威、以及暴力打砸等。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可以从两个向度划分:从参加主体的利益直接与否来看,可以划分为直接利益相关的集体维权事件和无直接利益相关的群体泄愤事件;从群体性事件的对象来看,可以划分为针对政府的群体性事件和非针对政府的群体性事件。目前,针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直接利益相关的集体维权事件已经成为对我国稳定影响最大的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改革开放带来了结构性断裂,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新的利益格局形成过程中所呈现的显性利益与隐性利益的非均衡发展必然导致利益主体间矛盾的加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正在经历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整个社会处于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中,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价值观念走向多元化,各种利益主体之间、新旧体制之间和新旧观念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凸显出来。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也是公安机关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面临的重大任务。一、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征群体性事件是指由特定或不特定多数人形成的群体,采取没有合法依据的行为方式维护利益或表达诉求,从而对社会秩序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事件。群体事件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群体性。就是指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在共同利益驱使下,为实现共同的目的而协同行为,表现为行为上的聚合性。二是受策动性。一般来讲,群体性事件不是自发的,每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经过策动、酝酿、发生、发展和结束五个阶段。大多数参与者并非开始就是自愿的,或受诱惑。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在维护社会稳定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正确预防、化解群体性事件,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正确认识,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变化过程,大致有以下三个阶段:成因和潜在、呈现和激化、对抗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诱发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转型引发的矛盾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基础性根源;二是部分基层干部的作风不民主甚至简单粗暴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政治因素;三是群众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低,法制观念淡薄,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文化因素。四是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弱化,社会权威结构失衡,是目前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体制性根源。五是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对群体性事件应该定性为:突然发生的,由多人参与,以满足某种需要为目的,使用扩大事态、加剧冲突、滥施暴力等手段,扰乱、破坏或直接威胁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应予立即处置。制定统一的处置群体性事件条例,对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基本原则、目标、具体工作机制及善后处理加以规范。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最关键的是事件初始阶段,因此掌握苗头信息、及早化解最重要。要在辖区各单位广泛建立政保员、密保员、信息员队伍,建立和完善公秘结合、多层次、覆盖面广的情报信息网络,扩大信息内容和信息渠道。建立健全信息工作责任制,情报信息搜集、报告、预警化解制度,定期排查影响本单位治安稳定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对深层次、预警性情报信息,做到人动我知,不动我知,预警在先,超前工作,积极协助各级党政机关疏导、化解矛盾,分清轻重缓急,早化解、早处置,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等多发性、可防性案事件的发生。对群体性事件必须坚持依法应对处置,不能过于迁就,不能靠拿钱摆平。打击处理的前提和底线就是法律,一旦出现打、砸、抢等违法犯罪行为时,必须及时依法严厉打击,才能有效震慑违法犯罪,教育大多数,成功控制事态。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中,要注重讲究处置技巧,如隔离、分化原则。当群体性事件群体开始聚集的时候,将领头者与大部分追随者群众隔离开来,使群体情绪的“传染”度降低。同时,找出组织者中的激进派、温和派,与温和派协商,从而实现分化和切割。如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公安机关在现场一面坚持维持秩序,防止出现打砸事件和其他过激状况。同时,协调相关部门迅速确定其中的领头人,将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向领头群众耐心说明,争取他们的理解。这样,在形成了现场与背后两方面处理的合力后,往往能收到很好的处置效果。防治群体性事件,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综合施策。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完善一系列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以减少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矛盾、控制社会矛盾、处置社会矛盾,从而达到预防和逐步减少群体性事件的目的。和谐社会绝不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能力解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冲突、实现社会动态均衡发展的社会。我们要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深入研究群体性事件的有关问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正确运用警务战术化解矛盾,因势利导,使群体性治安事件得到圆满解决。为防治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3、论述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答:举办大型集体活动管理办法:(1)凡在举办大型集体活动,必须严格审批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安全保护措施,确保大型集体活动的顺利进行。(2)大型集体活动是指大型会议、大型文体活动、各类培训班、各种考试等,参加人数在300人以上的活动。(3)举办单位要做好下列工作1、举办大型集体活动须事先报上级领导批准,并将活动方案提前处备案,备案时要填写《举办大型集体活动登记表》(包括举办时间、地点、人数、负责人、安全保卫负责人及安全措施)。2、认真执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举办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及方案的实施,负责人员组织、场内场外秩序、车辆疏导等安全管理措施的逐项落实,确保活动地点有良好的治安秩序。3、举办单位要根据活动规模配备充足的警备力量,举办单位解决不了的,可邀请公安、交警、保安等部门协助。4、参加活动的人数必须按活动专场容量严格控制,禁止超量发售入场券,禁止临时加座。5、对妨碍和扰乱秩序的行为,工作人员应予以劝阻、制止.不听劝阻、制止或情节严重恶劣的,报公安机关处理。6、活动结束后,举办单位必须组织人员对场内进行认真清理,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火灾或意外事故。(4)参加文体活动的人员和观众,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讲文明礼貌,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遵守举办单位和活动场所的有关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的疏导和管理.2.禁止故意拥挤、吹口哨、起哄、辱骂等扰乱场内外秩序的行为。3、禁止吸烟、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入场。4、禁止倒卖、伪造入场券或使用假、废票入场。(5)保安应做好下列工作1.对举办单位所提出的保卫措施和方案认真把关审核,并给予安全业务指导,必要时可派人协助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保卫处解决不了的报上级公安机关派人协助,确保活动顺利进行。2、对安全保卫措施不力、无安全保障的大型活动,保安有权提出改变活动计划或责令停止活动。3、对违反本规定的,学院将视情节轻重对单位责任人进行处理,对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将追究其法律责任。4、名词解释:危机管理。所谓危机管理就是指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决策、计划制订、措施制定、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经验总结和自我诊断的全过程。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