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水灾案例及防御措施10地本董丹萍学号4号水灾泛指洪水泛滥、暴雨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而言。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水往往分布在人口稠密、农业垦殖度高、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水灾的特点是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损失大。据国际紧急灾害数据库(EM-DAT)统计,1970~2005年间,全球有172个国家共遭遇2565次洪水灾害,其中中国发生127次,仅次于印度的141次。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七大江河中下游及沿海诸河是洪水灾害的易发区。中国是洪水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一、下面简述三个洪水灾害的案例。案例一欧洲洪灾后部分游客前往围观堤岸支躺椅1、举例:2013年6月上旬,连续的强降雨袭击中欧地区,德国、捷克、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受灾严重,很多河流的水位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已造成至少21人遇难,数万人被迫撤离家园。如此严重的洪灾被很多媒体称为“世纪洪水”,捷克、德国等国的很多地区都一度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尽管如此,却有一批被称为“灾难猎奇者”的游客特意从世界各地赶来,“观赏”这数百年不遇的洪水。在灾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这些络绎不绝的游客不但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地,而且给抗洪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2、原因:民众普遍防灾意识不强,素质任需提高,防灾救灾意识差。民众减灾防灾常识的普及现状令人担忧。以中国为例,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办的《防灾博览》,介绍了对汶川震区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进行的一次实地调查。调查显示,70%的学生没有接受过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而高达85%的受访者表示不会主动阅读有关防震减灾知识的书籍。接受过地震逃生训练的受访者仅占30%,知道地震有相关前兆的仅占35%,不能熟练灵活运用防震知识的占到了90%。案例二长江洪水1、举例:1998年6月12日到8月27日,汛期主雨带一直在我国长江流域南北拉锯及上下摆动。1998年全国共有29个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成灾面积1378万公顷,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2、概括:长江在1300多年间发生水灾200多次。流经青、川、藏、鄂、湘、赣、苏、皖等十余省区的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6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31%,年侵蚀土壤达2.4亿吨,每年流入河口的泥沙达5亿立方米。湖北荆江河段,河床已高出地面10米左右。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50年代约有2.2万平方公里,80年代已缩小到1.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被泥沙淤积333平方公里。3、长江水灾原因:自然原因:a、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b、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c、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人为原因: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案例三黄河洪水1、举例:于2013年6月13日召开的山东全省防总成员扩大会议上,多方会商分析显示,今年黄河中下游、海河流域及沂沭泗水系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增大,并可能有强台风登陆我省造成严重影响,加之防洪工程体系不够完善,山东省今年防汛形势总体不容乐观。根据洪水发生规律和气象预测,黄河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黄河大堤有122公里需要加高加固(临黄大堤878公里),1000余段坝岸和23座涵闸需要加固改建,滩区、库区群众临时迁出或就地避险任务繁重。2、概括:黄河在2000年内决口成灾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水灾波及范围达25×104km2,1117年黄河决口淹死百万余人;1642年黄河决口,水淹开封城,全城37万人淹死34万人;1933年黄河决口54处,受灾面积1.1×104km2,受灾人口360多万,死1.8万人。3、黄河水灾原因黄河途中流经黄土高原,此地区土质松散,垂直节理发育,一遇暴雨,即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协带大量泥沙、流经下流平原地区时流速减慢、行成地上河,黄河河道宽浅,河床很不稳定,主流经常摆动,遭遇大洪水时,很容易决口。决口以后,难以立即堵复,有时就酿成改道。黄河流域水热同期的特点,黄河有凌迅现象、易段流,水量分配过于集中。黄河暴雨多集中于中游,暴雨次数多,雨区大、强度高。下游没有湖泊调蓄,因此洪水有暴涨猛落的特点,特别是发生于夏秋季节的伏秋大汛,是造成水灾的重要原因。二、洪水灾害的防治措施:1、减灾建设的基本方针:以防为主,防灾、抗灾和救灾相结合;以群众为主,群众、集体和国家力量相结合;以生产自救为主,生产自救、互助互济和国家救济扶持相结合。减轻洪水灾害,必须重视除害与兴利并举的灾害管理思想,既要研究河流的自然规律使其造福人类,又要注重与水为友,实现人、水的和谐共存,也要注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和流域全局利益与区域利益相协调。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是综合减灾的必由之路。防御水旱风灾的工程措施,即通过修建水库、江海堤防,整治河道,修渠打井,安装排灌设备,营造防风林带等硬件来实现,是防灾减灾的物质基础。工程减灾是指利用建设实体工程降低减少灾害的发生;非工程减灾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工程技术措施以外的其他技术措施,如灾害保险、灾害预警预报等。行业不同,措施也不同。两者目的都是相同的,减少降低灾害的程度,降低经济损失。下面介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减灾:河道堤防、水库、分洪工程、蓄滞洪区和河道整治工程,如我国:黄河堤防、荆江大堤、都江堰水利工程、三峡大坝、荆江分洪工程。下面以荆江分洪工程为例:荆江分洪工程右岸沙市对面上游15km处的虎渡河太平口进洪闸、黄山头东麓节制闸和分洪区南线大堤等主体工程。荆江河道安全泄洪能力由此得到显著提高,缓解了与上游巨大而频繁的洪水来量不相适应的矛盾。非工程减灾措施2、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对策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防洪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国际紧急灾害数据库(EM-DAT)2.1998年大洪水[EB/OL].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办的《防灾博览》杂志4.中国日报网.猎奇者专赴欧洲看洪灾开车结队洪水前拍照留念[EB/OL].人民网.山东要闻[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