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苏州研究与实践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苏州新区竹园路201号苏州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游小云职称:小学高级邮编:215011联系电话:13013889812[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小学生计算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计算教学的几个误区,并提出计算教学的四个策略:理解算理算法,培养计算品质,建立“立体式”计算模式,发展数学思考。把这四个对策统一起来,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更加扎实,计算教学才能富有有效性、实效性和长效性。[关键词]计算教学对策教学思考一、问题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主要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它为初中学习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代数式的计算打下基础,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常常对学生说:“数学是其他学科的灵魂,计算是数学的灵魂。”这是因为:任何学科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计算的。例如,物理、化学的有关公式的计算,微积分的数值计算等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计算,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素养,对学生的学习是终身有益的。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计算教学值得深思的现象。以下是某校上学期一二年级口算和中高年级笔算的分析数据汇总:(表一):某校上学期一二年级口算能力测试统计表测试内容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运用口诀求商班级一(1)班女子班二(1)班女子班优秀率55.88%57%90.32%96%合格率94.12%100%100%100%人均正确题数/分16.86题17题24题25题(表二)某校上学期三~六年笔算能力测试统计表测试内容乘除法列竖式计算竖式、整数混合计算小数乘除法、四则分数计算班级三(1)班女子班四(1)班女子班五(1)班女子班六(1)班优秀率84.85%88.89%67.54%65%61.67%25%45.16%合格率100%100%100%100%97.1%93.75%95.67%满分率30.35%11.11%11.76%9.97%14.71%12.5%0本次测试内容为与书本同等难度的练习,并选取了女子班和实验班(男女混合班)进行对照。经过分析初步发现:1、在低年级阶段,女生计算略优于男生,无论从计算速度还是从优秀率、合格率。而到了中高年级,女生的优秀率、尤其是高分率略低于男生,主要原因在于女生的四则混合运算分析能力、简便计算意识弱于男生。22、教学过程中弱化了计算能力的要求,如计算方法、速度、简便计算的意识等。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不浓,没有充分理解算理、算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3、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练习不到位,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二、计算教学的误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经过深入地调查研究,发现了计算教学的几个误区,并研究了相关对策。1、计算教学过分依赖于情境。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片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认为缺少了情境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出现了为情境设置而设置,甚至情境显得牵强附会。学生往往先进行“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等问题进行看图说话,削弱了数学课堂的数学味,如果老师不及时引导学生,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10多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2、缺乏对口算的计算辅导。主要表现在: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整数的口算没有指导到位,势必影响到中高年级的小数、分数计算。3、过分追求算法多样化。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而忽视了“质”的提升。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牵引。当学生的解题出现多样化时,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思辨。很多课堂出现了算法多样化,教学过程缺少了学生的“悟”,没有掌握算法最优化。因此,我认为提倡算法多样化并进行优化算法是有必要的。4、课堂练习时间无保证。主要表现在:讲得多,练习少;集体口头核对答案多,书面计算少;对“算理”的反复叙说多,计算技能的形成少。三、计算教学的对策鉴于上述分析,我认为,必须重新审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纠正一些矫枉过正的想法和做法,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一)理解算理算法是计算教学的“根”什么叫算理?什么叫算法?这是进行教学必须首先搞明白的问题。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解决“怎样算”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小数乘除法的教学实例,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1、经历过程,形成技能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理解算理,也可以在学生总结的算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根据“转化”策略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算理。如:教学西瓜每千克0.8元,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列式:0.8×3,教材就已经渗透了0.8×3就是求3个0.8是多少。也可以把0.8元转化成“角”作单位,也解决了这一问题,以上的算法都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竖式的书写,则需要教师的指导。这是因为小数乘法的竖式书写和小数加减法不同,不是相同数位对齐,而是写成末位对齐。这一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算法来理解,也可以结合把0.8元转化成8角来理解,还可以结合“先按照整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竖式的书写。再如,9.6÷3,教师要在学习了竖式计算之后,引导学生讨论: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使学生明确:因为是把9除以3,得到3个1,3所以3应该写在各位上,再把6个十分之一除以3得到2个0.1;再如:18÷5,各位上商3还余3,现在怎么办?用竖式计算5.7÷7,各位不够商1,怎么办?通过组织学生探索算法算理,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最终理解算理,掌握算法。2、算理迁移,打好补丁小数乘、除法的教学是建立在整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之上,在整数乘除法教学中,由于教材降低了难度,学生只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没有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教材这样处理是有他的理由的,遇到比较复杂的整数乘法可以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实际上,无论是小升初考试、中考等都是不允许带计算器进入考试。现实教学中却会出现小数乘法要转化成三位数乘三位数甚至更多位数的小数乘法。如:“用两根62.8厘米长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谁的面积大?大多少?(接头处忽略不计)”从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分析,对于学生来说这道题的思维难度不大,大多数同学错误的原因在于计算,即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时用15.7×15.7,这是因为很多同学没有掌握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我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就有机利用知识迁移规律,渗透了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在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及时复习小数乘除法,有效解决在计算过程中的难点。3、多种方法,理解算理在计算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理解算理,注重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只有学生明确了算理和具体的方法,在生活中才能灵活、简便地进行运用。(1)、多说思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动脑想,动手练,动口说,多种感官互相配合,学生在说思路的过程加深对算理算法的理解。如:在教学例题“妈妈用7.98元买了一些鸡蛋,每千克鸡蛋4.2元,妈妈买了多少千克鸡蛋?同学们列出算式7.98除以4.2,随即追问学生,你能把7.98除以4.2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吗?学生们提出了很多设想,列举如下:①、把两个数都转化成用“角”作单位。最后转化成79.8除以42。②、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先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使他变成整数,然后把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两位。最后转化成79.2除以42.③、更有一些同学把被除数扩大100倍,除数扩大10倍,再缩小10倍……学生提出这么多设想,组织同学讨论,最后得出第二种方法具有解决问题的普遍性。通过这样一个教学过程让我们的学生明白:数学学习就是把自己不会的转化成自己会的,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2)、顺口溜法现在计算教学课堂有一个怪圈:重视学生对算理算法的感悟,而忽略了对计算法则的总结。课后我也和这些老师交流过,他们的想法着实让我感到惊讶。“我的教学方法是建构式教学法,主张的就是让学生去感悟。”“教材上并没有计算法则呀!”……其实以上想法都比较片面,建构式数学是由部分学者从美国引进的,不过美国在经过试验后发现,建构式数学强调的高层次功能并没有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他们承认:当年美国第一批学习建构式数学教材的学生进入初中一年级了,数学测验成绩大幅滑落,计算能力不足、逻辑推理能力更是下滑,这些都引发许多的关注与讨论。苏教版教材没有像人教版那样总结出计算法则等,我想编者是4给师生留下广阔的空间,让师生充分地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学情等去总结计算法则。在教学小数乘法的时,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化简。”紧接着,我让学生找出法则的关键词,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出下面的顺口溜:“小数乘法尾对齐,先看整数算出积,确定积的小数位,要看因数总数位。”学生在练习时边计算一边朗读顺口溜,有效提高了对算理算法的理解。(3)、每日一练练习是最好的老师。在班级里,我每天坚持每日一练,由数学课代表组织,每天五分钟,练习结束后,同桌互相批改,最后把计算结果做好记录,学生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对于经典题型有老师当堂讲解。(二)培养计算品质是计算教学的“魂”现代汉语对品质的解释为:“行为、作风上的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品质有很多种,工作时表现出来的是工作品质,学生计算时表现出来的是计算品质。品质和习惯有联系,又有区别。习惯是“长时间里逐步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者是社会风尚。”习惯有好坏之分,计算品质是在优秀学习习惯的逐步养成中形成的。常常有家长说:“我的孩子计算习惯不好,总是粗心、马虎。”但我不这样认为,小时候粗心马虎长大后会变成工作上的不严谨。计算品质的培养主要从计算的正确性、熟练性、灵活性和简捷性四个方面进行。既要抓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熟练性,即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注重提升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品质和简捷性品质。计算的灵活性品质和简捷性品质属于发展性目标,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计算品质的形成是主要从以下三个良好的计算习惯进行。下面我结合小学生计算的一个薄弱环节:小数乘除法的简便计算为例进行阐述。1、审审:即要求看清楚每一个数和运算符号,观察算式的特征。同学们都知道:像0.25×4=1,0.8×12.5=10,1.4÷0.7=2这类算式的计算结果可以凑成整数、整十、整百…,我们称它为“数据特征”。像0.25×8.5×0.4,2.4×1.02,1.28×8.6+0.72×8.6这类算式可以直接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我们称它为“运算特征”。只有算式既符合“数据特征”,又符合“运算特征”,我们才能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2÷0.8×12.5仅仅具有“数据特征”,所以不能进行简便计算。2、想想:就是运用分与合、变一变的方法使算式具备数据和运算特征。像1.25×0.32×2.5,可以把它写成1.25×0.8×0.4×2.5;对于比较隐性的数据特征,有时还需要运用积不变的规律对算式变形,例如:3.6×6.1+36×0.39,看上去它不具备简算的特征,但只要运用积不变的规律,把原式变为3.6×6.1+3.6×3.9或者36×0.61+36×0.39,就可以是计算简便了。3、算算,就是仔细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仍旧要求看清楚每一个数字、符号、正确处理小数点的位置。最后,还需养成验算的习惯。可以重新在算一遍,也可以采用口算,计算出结果的末位数字,看是不是和结果一样。(三)形成立体算法是计算教学的“本”建立“立体式”算法、各种算法互补是小数乘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