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专业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业五:计算机应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一、需求论证(一)行业背景和社会需求分析21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以及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需求需要培养大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以及销售、维护人才。农村信息化建设也为信息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潜力,赣州作为农业大市,在2009年基本实现“村村通宽带”,但是互联网信息要进村入户,要实现农村信息化网络应用,解决信息的“最后一公里”瓶颈,所需的信息资源开发和使用人才缺口很大。根据我们对智联招聘、赣州人才网等网络人才招聘信息的统计分析,以及对跟学校有交往的企业的调查,目前中职计算机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计算机维修与维护、办公应用、平面设计、CAD制图、动画制作、信息管理、网络及应用等,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应用性和服务性领域,就业素质则是对能力的要求高于对学历的要求,对职业素养的要求高于对能力的要求。随着信息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无论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还是教育、工业的信息化发展,信息蓝领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二)专业定位社会需求是影响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培养模式应该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培养有自学能力的岗位专才,是现在社会分工细化的迫切要求。计算机应用专业定位:以岗定学,围绕岗位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按照社会分工需求不同,分成五个岗位:速录文员岗位、网站设计岗位、平面设计岗位、组装维护岗位、网络管理岗位,以实现专业方向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课程体系与技能体系对接、教学实训与企业项目对接、师资与企业专家对接、学生评价与员工考核对接、实训室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对接。(三)专业现状计算机应用专业于2000年创办。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深入调研,不断创新,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除要求学生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职业资格证书外,还组织学生参加网络工程师、网页设计、速录师等方面的考证,学生取得双证率达92%。近几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的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4名、二等奖11名、三等奖17名。扎实的技能使本专业毕业生能立足于社会,毕业生就业率达99.4%。本专业拥有专业教师33人,其中:中高级职称16名,双师型教师28名。近年来,专业教师主编或参编各类教材8本,发表各类论文40余篇,并积极推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建有省级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完善了实训条件,目前有校内实训室及设备情况如表二十五。表二十五:计算机应用专业校内实训室实训室类别数量实践岗位计算机操作实训室5(300套)基础、网站设计速录实训室1(40套)速录文员平面设计实训室1(60套)平面设计网络实训室1(四组)网络管理综合布线实训室1(12组)网络管理电脑组装实训室2(120套)组装维护笔记本与外设维修实训室1(30套)组装维护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4个,见表二十六:表二十六:计算机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岗位赣州太平洋数码港组装维护、网络管理赣州银亮科技组装维护赣州光华印刷厂速录文员赣州金道广告平面设计、网站设计(四)存在的问题1、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传统,刻板,没能满足行业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不重视专才培养和自学能力培养,跟不上社会分工和技术发展的需求。2、教师队伍工程项目能力水平偏低,具有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较低,教学中照搬教材,方法落后,导致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强。需要联合行业企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既可以锻炼师资,又能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3、实训条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校内实训室规模较小,实训项目覆盖面小,缺乏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无法满足学生岗位能力实训需求。校外的实习基地比较少,校外实习管理存在较多问题。二、建设目标本着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出发的原则,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在2年的专业建设期内,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按照人才培养规格进行教学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不同有效途径逐步提升师资水平;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推进与IT行业企业间的全方位合作。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建成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和地方特征的特色专业,达到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标准,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群领域起引领和示范作用。(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企业岗位要求,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参与研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适合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合理安排教学实施。(二)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构建以能力为本,以实践为重,以项目为主,以认证为辅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构建满足岗位能力需求的模块化课程。创新教学模式,以项目(任务)教学为主,采用网络信息技术,结合企业项目实施,突出学生自学能力。两年内,建设五门岗位核心课程,并编写相关实训指导书等。(三)构建结构合理的“双师”师资队伍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培养骨干教师5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聘请8名企业技术骨干或行业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四)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增加合作的广度。建立校企双向服务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完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室内涵建设,满足不同岗位学生综合实训需求;建立4个真实工作环境的的工作室(文员工作室、IT工作站、网站工作室、广告工作室);建立8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提升培训认证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五)改革评价模式进行学生评价模式创新研究,设计学生能力考核评价软件平台,对各个模块的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形式进行改革,实现分层分模块评价和资格认证评价两种评价有机结合,实现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认证评价模式。(六)计算机实训平台建设完善计算机实训平台软件建设,针对各个岗位模块的实训需求,新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训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系统、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系统、网站建设实训系统。建设平台服务器及存储磁盘阵列。三、建设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教育部中职示范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以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促进计算机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行业、企业满意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全省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上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一)研究职业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树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健康发展,树立成人教育和成材教育并举的人才观。(二)结合当地企业,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同步,并带动专业群发展由行业专家和企业能人、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企业岗位需求进行专业模块的划分,要符合企业用人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岗位课程体系要将企业中的项目案例、管理办法、员工测评等引入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提高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训指导教材和项目素材、课件等。(三)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进修、培训、调研、学术交流、企业挂职等方式。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升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实训指导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改革教师考评机制,营造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享受职业教育的工作乐趣。(四)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学校制度建设的框架下,结合行业企业制度文化,建立学生实训管理制度和核心课程质量监测制度,逐步完善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建立健全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的监督运行机制,保障专业建设顺利进行。四、建设内容面向赣州市IT企业和农业信息化,根据计算机岗位群的职业综合能力要求及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需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围绕企业岗位综合能力,满足企业岗位用人和技术进步的需求。(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构建“岗位学徒认证”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调研,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滚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岗位学徒认证”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进行专业的通识教育,·学习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第二、三个学期,学生对专业方向已由了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对自己今后从事的职业进行规划与设计,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按照专业方向重组班级并设置课程,按照岗位能力和相关认证需求,培养学生岗位基础能力和通过相关认证;第四个学期,以岗位综合实训为主,学生参与岗位项目的全过程,实训地点设在企业或校内的真实实训环境,由专业骨干教师与行业能手共同指导,培养岗位核心能力。如下图三:图三: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岗位学徒认证”人才培养,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专业能力、深受用人企业欢迎的学生,就业率达100%,获取“双证书”基础入门一学期课程认证两学期岗位项目一学期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综合素质岗位核心课程、认证课程、技能考核仿真实训、岗位项目开发、岗前培训岗位学徒认证人才培养模式比例达98%。2、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从企业岗位需求出发,设计学生的基本技能、核心能力、职业素质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本,以实践为重,以项目为主,以认证为辅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详见表二十七。表二十七:计算机应用专业岗位模块化课程体系3、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改革教学模式,以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以课程模块为单位,以证书和企业考核为主要评价因素,建立目标、内容、管理、保障要素有机统一的教学模式,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和手段,实现“分层教学、分块指导、分组帮教”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岗位能力、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专业基础课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核心课程采用案例情景式教学,岗位课程采用项目任务式教学,融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技第一学期模块第二、三学期岗位核心课程第四学期第五、六学期获取证书职业岗位电脑入门文化基础岗位入行教育美术艺术速录文员速录、硬件与网络基础、Office、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职业道德岗位项目综合实训校外基地教学实习礼仪会计市场营销企业文化教育顶岗实习岗位素质岗位技能速录师微软认证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等级证公司文员书记员印刷文员网站制作网站管理、网页三剑客、ASP和网络数据库、职业道德网页制作员网页设计师WebDesigner认证网站维护网站代理电子商务平面设计图像处理、室内设计、印前设计、职业道德Adebo认证欧特克认证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广告设计装修公司网站美工组装维护组装维护、外设维修、数码产品维修、笔记本维修、职业道德计算机安装调试员微机维修工企业工程师认证电脑技术员数码产品销售售后维修网络管理网络综合布线、网络设备互联、网络服务器、网络安全、职业道德综合布线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吧管理网络技术员小区管理员网络运营商能竞赛要求、相关认证考试要求。4、岗位课程建设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专业教师参与,建设5门岗位核心课程:《办公文员》、《网站建设与管理》、《平面设计》、《计算机与外设维修》、《网络管理和维护》,编写实训指导书,完成相应网络课程建设,并实现资源共享。采用项目(任务)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将行业企业岗位标准和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融入到相关课程中(详见表二十八)。表二十八:计算机应用专业岗位课程建设计划表5、计算机实训平台软件建设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岗位设置及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其实训平台建设,新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训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系统、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系统、网站建设实训系统。预计总投资46万元。(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训系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训系统包括“平面设计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