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1、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2、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s):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3、现代医学心理学的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4、国际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ICD-10、DSM-IV、CCMD-35.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为精神症状。精神症状具有以下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常见精神症状一.感知觉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等。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3、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二)知觉障碍1、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临床上多出现错觉和错视。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幻听:最常见,患者可听到单调的或复杂的声音。内脏幻觉: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肝破裂等,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或被害妄想伴随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的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入睡前幻觉和心因性幻觉。功能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跃状态的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例如,患者在听到脚步声的同时听到议论患者的声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心因性精神病等。反射性幻觉:当某一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觉的幻觉。如听到广播声音的同时就看到播音员的人像站在面前。见于精神分裂症。3、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常见:视物变形症、空间知觉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非真实感。二、思维障碍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正常人的思维有以下几个特征: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实践性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患者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等。多见于躁狂症。2.思维迟缓:联想抑制,联想速度慢、数量少。表现为言语缓慢、反应迟缓。脑子迟钝,多见于抑郁症。3.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少,脑子空无一物,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缓等。4.思维散漫:思维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障碍。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以致检查者感到交谈困难。5.思维破裂: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联系。表现为说话没有完整的内容,各句之间没有关系,语句堆积,语词杂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6.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无法使他讲得扼要一点。一定要按他原来的方式讲完。见于癫痫、脑器质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7.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患者无意识障碍,有无外界干扰,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当患者有当时的思维被某种外力抽走的感觉,称为思维被夺。两症状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诊断。8.思维插入: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脑中。若患者体验到强制性地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称强制性思维。两症状往往突然出现又迅速消失。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有重要意义。9.思维化声: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语言,自己和他人都能听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10.思维扩散: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维一旦出现就人尽皆知。当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而扩散出去的,称思维被广播。两症状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11.象征性思维:以无关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如患者经常穿反衣服。12.语词新作: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患者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特殊的概念。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13.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要特点为推理缺乏逻辑性,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不可理解。14.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二)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有以下特征:A.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B.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C.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D.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妄想按其起源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P27临床上通常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常见有:1.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2.关系妄想: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常与被害妄想一起出现3.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为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4.夸大妄想:患者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才智、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大量的财富或名人后裔。5.罪恶妄想:又称自罪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到严重的惩罚。见于抑郁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6.疑病妄想:坚信患病到处求医。见于精神分裂症、围绝经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碍。7.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8.嫉妒妄想:坚信自己配偶不忠诚,另有外遇。9.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感。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言语文字表达就被人家知道了。(三)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依据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的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的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没有逻辑推理错误。三.注意障碍表现:(一)注意增强(二)注意涣散(三)注意减退(四)注意转移(五)注意狭窄四.记忆障碍: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过程。(一)记忆增强: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回忆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二)记忆减退(三)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历。一段时间的全部经历的丧失称完全性遗忘,仅仅是对部分经历或事件不能回忆称部分性遗忘。顺行性遗忘: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产生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经历。如脑震荡。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的某一阶段的事件,多见于脑外伤等。界限性遗忘: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的不愉快事件有关。(四)错构:是记忆的转移,对过去经历的事件、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五)虚构: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的记忆缺损。五.智能障碍(一)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大脑的发育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随年龄增长其智能低于正常的同龄人。(二)痴呆:是一种综合征,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但没有意识障碍,其发生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可分为全面性痴呆及部分性痴呆。假性痴呆:临床上在强烈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称假性痴呆。六.定向力: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的认知能力。七.情感障碍(一)情感性质的改变:可表现为躁狂、抑郁、焦虑和恐惧等。1.情感高涨: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自我感觉良好等。2.情感低落:患者表情忧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觉得自己前途灰暗。3.焦虑:缺乏客观因素的情况下,患者表现为心事重重,紧张恐惧,觉得有大祸降临等。4.恐惧:是指面临不利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表现为紧张、提心吊胆,明显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二)情感波动性的改变1.情感不稳:情感反应极易变化,从一个极端波动至另一极端,显得喜怒无常,变幻莫测。2.情感淡漠: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切关系的事情也如此。3.易激惹性:表现为极易因小事而引起较强烈的情感反应,持续时间一般较短暂。(三)情感协调性的改变1.情感倒错:指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如听到令人高兴的事表现伤感等。2.情感幼稚:指成人的情感反应如同小孩,变得幼稚,缺乏理性控制,反应迅速而强烈,没有节制和遮掩。八.意志障碍(一)意志增强(二)意志减弱(三)意志缺乏(四)犹豫不决九.动作与行为障碍(一)精神运动性兴奋:指动作和行为增加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指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并和环境密切配合。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主要指患者的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患者动作单调复杂,无动机及目的性,使人难以理解。(二)精神运动性抑制1.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的姿势。2.蜡样屈曲:是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3.缄默症:患者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有时可以手示意。4.违拗症:患者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及相反的行为。(三)刻板动作:指患者机械性地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四)模仿动作(五)作态十.意识障碍(一)嗜睡(二)意识混浊(三)昏睡(四)昏迷(五)蒙眬状态(六)谵妄状态: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以幻视多见,视幻觉及视错觉的内容多为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性情景,有的内容具有恐怖性,患者常产生紧张、恐惧情绪反应,出现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七)梦样状态十一.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在临床上一般以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是病态的,即为自知力恢复。十二、思维的特征包括间接性和概括性十三、记忆的特征包括十四.常见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1)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ICD系统)ICD-10主要分类如下:F00-F0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00-F19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及行为障碍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F30-F39心境(情感性)障碍F40-F49神经症状、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F50-F59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F60-F69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F70-F79精神发育迟缓F80-F89心里发育障碍F90-F98通常发生于儿童机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F99办分类的精神障碍(2)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DSM系统)DSM-Ⅳ共包括十七类疾病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3、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4、与物质有关的障碍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灶性障碍6、心境障碍7、焦虑障碍(应激障碍也归在本类)8、躯体形式障碍9、人为障碍(factitiousdisorder)10、分离障碍(dissociativedisorder)11、性及性身份障碍12、进食障碍13、睡眠障碍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15、适应障碍16、人格障碍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影响医学情况的心理因素药物引起的运动障碍药物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