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精华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内科学历史1665年,小便多的病,希腊人又叫Diabetes(弯弯的泉水)1675年,英国William发现尿甜,加Mellitus(甜蜜)1889年,德国Mollium观察胰消化功能时,切除狗胰腺,其尿招惹成群苍蝇,该病与胰腺有关。公元前2世纪“黄帝内经”已有“消渴”的认识1921年,加拿大Banting于多伦多在胰腺提取了一种激素,导致该病的明确。lobalPrGojectionsfortheDiabetesEpidemic:2003–2025(millions)北美25.039.759%中美南美10.419.788%欧洲38.244.216%亚州81.8156.191%中东13.626.998%非洲18.235.997%1.11.759%大洋洲World2003=189million2025=324million增加72%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排名和发展趋势12345678910印度中国美国俄联邦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墨西哥Ukraine所有其他国家19.416.013.98.96.34.94.54.33.83.649.7印度中国美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俄联邦墨西哥巴西埃及日本所有其他国家57.237.621.914.512.412.211.711.68.88.5103.6排名国家国家1995(百万)2025(百万)增速远超预期!中国:糖尿病患病率IGT患病率1980年:0.67%1994年:2.51%2.5%1996年:3.21%4.76%2000年:6%2002年:10.6%10.9%(改标准)2008年:9.74%15.5%2010年:10%(18岁以上)估算:糖尿病现患者9240万,糖尿病前期1.482亿!1995年-2025年糖尿病患病人数前三位的国家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概述糖尿病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糖尿病定义:是由多种病因(如遗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胰岛素分泌的缺陷或/和其生物效应降低(胰岛素抵抗)所致。慢性高血糖将导致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的长期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显著高血糖的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血糖的来和去肝脏储存的糖原蛋白脂肪等非糖物质食物糖异生胃肠道血糖糖原分解合成糖原消耗供能转变为脂肪糖原分解非糖物质食物血糖糖原合成消耗转成脂肪尿糖超出肾糖阈1、如果…,如果…,血糖就增高了1.身体内可升高血糖的激素很多:肾上腺素、胰升糖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2.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一旦胰岛素缺乏,或体内虽有相当量的胰岛素分泌,但机体对胰岛素反应差,血糖就会升高,无法自行纠正2、如果…,如果…,糖尿病就发生了降糖激素胰岛素升糖激素皮质醇、甲状腺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高糖素产生减少、作用降低产生过多、作用增强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热量摄入过多、消耗太少-基本条件+胰岛素和升糖激素不正常-必要条件以病因为依据的糖尿病新分类法:——1999年,WHO提出的分类标准。糖尿病分型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mellitus,T1DM)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如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一、1型糖尿病由于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1)自身免疫性(免疫介导糖尿病)(2)特发性糖尿病(原因未明确)(1)自身免疫性(免疫介导糖尿病)标志:1)胰岛细胞抗体(ICA);2)胰岛素自身抗体(IAA);3)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约有85%-90%的病例在发现高血糖时,有一种或几种自身抗体阳性。(2)特发性糖尿病(原因未明确)这一类患者很少,无明显免疫异常特征,见于亚非某些种族。与HLA无关联,但遗传性状强。。Ⅰ型糖尿病(IDDM)为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一旦发病需终生注射胰岛素.其急慢性并发症是儿童及其成年后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不同国家Ⅰ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有较大的不同,Ⅰ型糖尿病大约占总糖尿病患者的5%至10%,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为Ⅱ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家族史Ⅰ型糖尿病家族史。人种白种人。尽管Ⅰ型糖尿病发生在各个种族中,但是,其更容易发生在白种人中。年龄小于20岁。半数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年龄小于20岁。病因遗传:Ⅰ型糖尿病不完全是由遗传引起的。但有遗传倾向。遗传在Ⅰ型糖尿病发病中有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研究表明,Ⅰ型糖尿病家族史可以使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升高,近十余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一系列基因有可能使Ⅰ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升高,但是却未能发现单一基因可以导致Ⅰ型糖尿病发病。自身免疫:抗胰岛细胞胞浆抗体(ICCA)抗胰岛B细胞表面抗体(ICSA)抗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等。临床中经常发现,有些青少年在病毒感染后很快会发生Ⅰ型糖尿病,在某些病毒流行期后,总会有Ⅰ型糖尿病发病率的显著升高。这些病毒所含有的蛋白质与β细胞上的蛋白质相似,免疫系统对β进行攻击,杀死了正常的β细胞,使得人体丧失了产生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从而引起Ⅰ型糖尿病发生。化学物质及药品:如四氧嘧啶、链脲菌素等牛奶:研究发现婴儿喝过多的牛奶,有可能使发生Ⅰ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升高。牛奶中的某些蛋白质与在β细胞上发现的某些蛋白质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从而导致被攻击。目前学术界还存在有许多的争论。最近的一些研究并没有发现在婴儿中,喝牛奶与Ⅰ型糖尿病发病危险性升高之间存在有任何相关。尽管这种可能性仅是一种非常小的机率,但是毕竟有研究发现牛奶有可能增加了发生Ⅰ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因此这就进一步强调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二、2型糖尿病包括: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相对缺乏到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为主要致病机制90~95%为Ⅱ型糖尿病。胰腺代偿分泌使血糖水平维持在较为正常的范围内。失代偿后,胰岛素分泌模式开始出现异常,进餐后更加明显,使葡萄糖在血液中蓄积,血糖水平超出正常范围,引起Ⅱ型糖尿病。体重增加、体育活动减少,Ⅱ型糖尿病中的这种情况会进行性加重。胰岛素分泌缺陷及胰岛素抵抗是引起Ⅱ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原因。胰岛素抵抗指在较高的胰岛素浓度下,胰岛素执行其生物作用的能力下降。在存在有胰岛素抵抗的个体中,为了代偿胰岛素生物作用的缺陷,胰岛素分泌异常地升高;在发生胰岛素抵抗时,只有较高水平的胰岛素才能恰当地刺激葡萄糖向肌肉及脂肪组织中进行转运,并且抑制肝脏葡萄糖产生。但是,在这些个体中,血浆葡萄糖水平将不可避免地升高,最终将会引起糖尿病的发生。胰岛素受体基因的突变也将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但是发生此胰岛素抵抗经常伴随着较多的其它异常,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及高尿酸血症,此外胰岛素抵抗还多伴随着久坐的生活方式。分子生物学上的异常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产生。如胰岛素受体表达的降低类情况的患者数量有限。三、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一)胰岛β细胞功能基因异常1.第12号染色体,肝细胞核因子突变(HNF-1α),以前称MODY32.第7号染色体,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以前称MODY23.第20号染色体,肝细胞核因子突变(HNF-4α),以前称MODY14.线粒体DNA突变5.其他(二)胰岛素作用基因异常1.A型胰岛素抵抗征2.妖精貌综合症3.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4.脂肪萎缩性糖尿病5.其他(三)胰腺外分泌疾病所致继发性糖尿病1、胰腺炎2、胰腺创伤/胰腺切除术后3、胰腺肿瘤4、胰腺囊性纤维化5、血色病6、纤维钙化性胰腺病7、其他(四)药物和化学制剂诱导的糖尿病1、Vacor(兔毒)2、Pentamidine喷他脒3、Nicotinicacid(烟酸)4、糖皮质激素5、甲状腺激素6、Diazoxide二氮嗪7、β-受体激动剂8、Thiazides(噻嗪类)9、Dilantin(苯妥英)10、α-干扰素11、其他(五)内分泌疾病*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症、胰高血糖素瘤、嗜铬细胞瘤、甲亢、生长抑素瘤、醛固酮瘤及其它(六)感染1、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2、巨细胞病毒感染3、其他(七)非常见型免疫介导性糖尿病1、“Stiff-man”综合征(僵人综合征)2、抗胰岛素受体抗体阳性3、其他(八)其他伴有糖尿病的遗传综合征四、妊娠糖尿病(GDM)怀孕前并无糖尿病病史,妊娠时发现或者发生的糖尿病。怀孕前已有糖尿病史者,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在美国,每年有13.5万例新发生的妊娠糖尿病。作为典型的妊娠糖尿病,当妇女完成分娩后,糖尿病就会自行好转。但研究发现,在分娩后的15年内,40%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将发展成为Ⅱ型糖尿病。所有怀孕妇女在妊娠第24周及第28周时,需要进行检查以除外妊娠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公认糖尿病不是唯一病因所致的单一疾病,而是复合病因的综合症,与遗传、环境因素等有关。大部分病例为多基因遗传病。一、1型糖尿病由于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1)遗传易感性(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紊乱HLA基因-DR3和DR4病毒感染(柯萨奇)某些食物、化学制剂胰岛B细胞免疫性损害GAD、ICA、IAA等(+)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进行性广泛破坏达90%以上至完全丧失1型糖尿病其发生发展可分为6个阶段:第1期-遗传易感性第2期-启动自身免疫反应第3期-免疫学异常该期循环中会出现一组自身抗体•ICA: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AA:胰岛素自身抗体•GAD: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更具敏感性、特异性强、持续时间长,有助于区分1型•和2型。第4期-进行性β细胞功能丧失第5期-临床糖尿病第6期-1型糖尿病发病后数年,糖尿病临床表现明显。1型糖尿病的风险预测ICA阳性的亲属IAA水平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率相关;ICA阳性,IA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ICA阴性的人群。多种抗体联合检测可大大增加对1型糖尿病的预测价值。1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同时检测GAD-Ab,ICA和IAA:——两种抗体同时阳性者,发生1型糖尿病的危险性3年内为39%,5年内为68%;——三种抗体阳性者,5年内发生1型糖尿病的危险性估计高达100%。二、2型糖尿病以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伴胰岛素抵抗为主要致病机制。(1)更强的遗传易感性(2)致病因素(环境因素)1)肥胖是2型糖尿病重要诱发因素之一;2)生活方式改变、感染、多饮、妊娠和分娩。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的功能缺陷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临床糖尿病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餐后血糖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血浆葡萄糖水平相对的细胞功能患糖尿病的年数生理性胰岛素分泌2pm基础部分进餐时胰岛素快速分泌,达峰高且快6am10am6pm10pm2am6am800700600500400300200100不进餐时有基础的胰岛素分泌正常人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的分泌第一时相:快速分泌相细胞接受葡萄糖刺激,在0.5-1.0分钟的潜伏期后,出现快速分泌峰,持续5-10分钟后减弱.反映细胞储存颗粒中胰岛素的分泌第二时相:延迟分泌相快速分泌相后出现的缓慢但持久的分泌峰,其峰值位于刺激后30分钟左右.反映新合成的胰岛素及胰岛素原等的分泌3002001000020406080时间(分钟)血浆胰岛素第一时相第二时相葡萄糖=7.9mmolpmmol/L胰岛素分泌模式时间0600100014001800220002000600800600400200胰岛素分泌

1 / 1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