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知识一、基本医学知识1)人体的基本结构是什么?组成人体结构的基本物质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水,这些物质构成细胞,人体就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许多细胞集合在一起形成组织,各种组织结合起来又构成器官,若干结构和功能有相互联系的器官又共同组织成一个系统,不同的系统又组织成一个统一的机体。人体内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运动、神经和内分泌等。各个系统都有其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同时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人体的各个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神经系统。机体接受来自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产生协调的反应,以维持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内分泌系统也有调节全身功能的作用,这个系统包括脑部中央的下丘脑、脑部下方的脑垂体、颈部前面的甲状腺,胃下方胰腺中的胰岛、肾脏上方的肾上腺以及阴囊或盆腔中的性腺等等,各种内分泌腺是由许多组织或细胞组成,它们的分泌物如胰岛素,能通过血液的传送到达适当的部位,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内分泌系统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反过来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又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功能。2)食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食物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可见,食物的主要成分与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相同。碳水化合物又叫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脂肪按其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动物和植物脂肪。按其分子饱和度的程度又可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的种类也很多,是由多个氨基酸组成的。几乎各种食物中都包含一定量的水分。矿物质又称盐类,包括钾、钠、钙、铁、锌、碘、磷等,以及一些含量很低但又有其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不同食物中所含的矿物质的成分和比列不同。食物中还含一定量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B、C、D、E、K等,不同食物中的维生素含量不一。体内有些维生素合成甚少,主要要食物补充。3)为什么要进行糖尿病教育?199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对糖尿病防治提出的口号是“减轻因为对糖尿病的无知而付出的代价”这个口号道出了糖尿病教育对对糖尿病的极端重要性。目前。以为对糖尿病的无知付出的代价实在太惨重了。多数糖尿病病人得到明确诊断之时,实际上已在不知不觉换上糖尿病多年,许多病人已经有了相当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甚至已经接近失明、肾功能衰竭或截止的边缘。许多人对糖尿病的危害一五所知,觉得“能吃能睡,不通不痒”,“没什么了不起”,结果延误了治疗。许多人不知道糖尿病应该怎样检查,怎样处理,或者有病乱投医,随便听信一些巫医对假药的欺骗性宣传,使病情一直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而任其发展。所以,大力宣传糖尿病的防治知识,使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懂得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如何检查、如何治疗是极为重要的。现在进行一些糖尿病教育,就会使糖尿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及致死率明显下降,使个人、家庭、单位以及国家免受很大的损失。目前,糖尿病的教育工作不是做的太多,而是做的太少。有些人看不起糖尿病的宣传教育工作,认为水平太低,不值一提,而这种观点是极为错误的。3)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英文代号为DM,是甜性、多尿的意思。中医称之为消渴,是消瘦烦渴之意。完整的讲,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多,引起血糖升高,尿糖出现,脂肪、蛋白质、矿物质代谢紊乱。患者可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体重和体力下降的表现。严重时发生水及酸碱平衡紊乱,引起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果糖尿病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还能造成脑、心脏、神经、眼和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4)糖尿病是怎样得的?糖尿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原因不大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后面说的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属于原发性的糖尿病;另一类糖尿病有其特殊的病因,如胰腺疾病造成的胰岛素合成障碍,分泌不出来,或者是由于其它内分泌的原因导致对抗胰岛素的分泌太多,这就属于继发性糖尿病的范畴了。后面说的其它类的糖尿病中很多都是继发性糖尿病。虽然原发性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目前至少可以说,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条:第一就是遗传因素,也就是说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遗传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比如1性糖尿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遭受病毒侵害,并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的基因。对于2型糖尿病一般认为此型为一种多基因的遗传病,遗传的是容易发生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但是,如果光有遗传倾向这种先天因素,还不至于得糖尿病,还需要有后天因素,或者说环境因素,这就是得糖尿病的第二个因素,对防治糖尿病来说也是更值得注意的因素。诱发糖尿病的环境因素包括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等。遗传与环境这两条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就易使人得糖尿病。5)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有人说,肥胖对人而言,除了使骨质疏松发生的机会减少外,没有一点其它的好处。确实,肥胖对人的害处很大:首先,脂肪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是固定的,胖人由于脂肪细胞变得肥大,细胞体积越大,受体密度越低,,结果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容易升高。为了保持血糖稳定,病人的胰岛就不得不拼命工作,多放出胰岛素,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久而久之,胰岛素累垮了,功能衰竭了,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就升高,甚至得了糖尿病;其次,肥胖者活动不便,体力活动量往往减少,这不但会造成体重进一步增加,而且活动量少本身就会使糖代谢减慢,血糖水平升高;第三;肥胖者往往同时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血液粘稠度也升高。有人发现,高血压、高血脂异常症和高血粘是发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这“三高”的人就容易增加一个高血糖,结果凑成“四高”变成糖尿病病人。实际上国内外多项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也证实,超重或者肥胖者的糖尿病的机会要比体重正常的人高数倍。所以,我们预防糖尿病必须从热量控制,、加强锻炼和避免肥胖等方面开始。6)糖尿病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无论哪一种类型的糖尿病,都不是一部到位就得了糖尿病的,总有个发展过程,1型糖尿病的发展过程往往很快,看起来好像突发病似得,实际上这类病人也有个潜伏期,先是胰岛受到病毒或者毒物的侵袭,而后因为发生自身免疫性的破坏,胰岛又受了“二茬罪”,结果几乎所有的胰岛被破坏,不打胰岛素就难以维持生命,变成了1型糖尿病病人。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这段时间一般为数年。2型糖尿病发展的最早阶段可称为糖尿病的“高危时期”,这段时间如果不注意,血糖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走进第二阶段,也就是血糖升高阶段;血糖增高者要是还不提防,在不久的将来,就很有可能发展的最后阶段,变成糖尿病病人了。7)什么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指目前血糖完全正常,但得糖尿病可能性较大的人群。1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指家族史阳性、具有某种遗传学标志和免疫学标志的人群,如果家里有人是1型或2型糖尿病病人,具有某些人白细胞抗原(HLA)类型或者胰岛细胞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者,也就是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有糖尿病者,生过4千克以上的巨大胎儿者。20世纪80年代末,有个叫瑞文的外国人提出一个名词叫X综合征,后来人们把X综合征改为代谢综合征,这个综合征至少包括:高体重(超重或者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血脂异常症)、高血粘、高尿酸和高胰岛素血症。一个人如果有这7个“高”中的3项以上,即使现在血糖不高,也很容易得糖尿病,因此有代谢综合征者也应该算作糖尿病的高位人群。另外,有人把吸烟者也列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范围,这给吸烟又增加了一条罪状。高危人群是糖尿病人的后备军,如不进行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心理调节,得糖尿病的机会要比其他人多的多。所以说,高危人群是我们防止糖尿病和糖耐量损害的重点对象。8)什么是血糖增高阶段?指血糖已经升高,但还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情况。主要包括三种情况:①空腹血糖损害,英文代号为LFG,意思是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又达不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他们的空腹血糖在110—125毫克/分升(6.1—7.0豪摩尔/升)之间,当然餐后2小时血糖也没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餐后血糖受损。是指餐后半小时、1小时血糖升高,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在正常和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的情况,他们的餐后2小时的血糖在140---199毫克/分升(7.8—11.1毫摩尔/升)之间;③耐糖量受损。又称耐糖量减低,英文代号LGT。他们在做耐糖量实验时空腹和服糖后2小时都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指标,但后者在140---199毫克/分升(7.8---11.1毫摩尔/升)之间。顺便说下,糖耐量受损只能是糖耐量实验的结果,如果没做糖耐量实验,仅仅餐后2小时血糖介入140---199毫克/分升之间则不能诊为糖耐量受损。血糖增高者已经不再是正常人,糖尿病的帽子就悬在他们头顶上,随时可能掉下来。但有人发现,此时如加以注意,大多数人可以不发展为糖尿病,所以说这是不得糖尿病的最后关口。处于血糖增高阶段的人是我们预防糖尿病的重中之重。9)糖尿病分哪些类型?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LDF)的规定,根据病因和临床的表现不同,糖尿病主要可分为4种类型:①1型糖尿病。原来叫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英文代号LDDM),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患者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酸症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②2型糖尿病。原来叫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英文代号NIDDM),多发生于成年人,起病比较缓慢和隐蔽,不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不一定要用胰岛素治疗。此类患者占我国糖尿病人总数的95%以上,目前糖尿病病人总数的急剧增加,主要是此型患者迅速增加的结果;③其它类型糖尿病。除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以外的各种糖尿病,包括胰腺疾病造成的糖尿病、内分泌疾病造成的糖尿病、各种遗传疾病伴发的糖尿病以及药物导致的糖尿病等。该类型种类繁多,但患病人数远不及2型糖尿病;④妊娠糖尿病。指妇女怀孕期间发生或者发现的糖尿病。生完孩子后,往往还得重新分类定型。10)糖尿病是否遗传?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糖尿病病人的子女肯定比非糖尿病病人的子女容易得糖尿病。如果父母双亲都是糖尿病病人,那么子女得糖尿病的机会更大。1型和2型糖尿病均匀遗传倾向。他们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易感性使这些人比一般人容易得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加明显。但这并不是说,糖尿病病人的子女就一定得糖尿病,研究表明,即使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病人,其子女的遗传率也不超过20%,往往有这种情况,糖尿病病人的子女对糖尿病了解比较多,对糖尿病的危害及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比较了解他们防患于未然,平时就比较注意饮食起居,反而不得糖尿病。即使血糖有了轻度增高,他们也会积极采取措施,使病情不但不发展,而且能缓解。所以说,糖尿病是有遗传倾向的,但又是可以预防的。反过来说,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往往对糖尿病的知识了解较少,而且也不注意对糖尿病的自我保护,结果反倒成了家庭中第一个得糖尿病的人,从此这个家庭的其他成员也算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了。这也是好事可以变为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的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