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解名词解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1.胸骨角sternalangle: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2.骨髓bonemarrow:为骨的构造之一,存在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存在于松质和幼儿的骨髓腔内;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的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所代替,称黄骨髓,无造血功能。3.板障diploe:颅骨的内外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4.肋弓costalarch:第(7)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肋弓。肋弓是触摸肝、脾的重要标志。5.椎间盘intervertebraldisc:是连结相邻两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其构造可分为中央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具有弹性垫样缓冲震荡的作用。6.颅囟(xin)cranialfontanelles:新生儿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与骨之间的间隙由结缔组织膜封闭,在多骨相交部位结缔组织膜较大称颅囟。7.腱膜aponeurosis:阔肌的腱性部分呈薄片状,称腱膜。8.Pterion(翼点)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该处骨板较薄),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骨折时柯道子颅内出血。9.蝶筛隐窝sphenoethmoidalrecess: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10.咽峡isthmusof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11.肝门portahepatis:在肝的脏面中部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12.肝蒂hepaticpedicle: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肝蒂。又称肝十二指肠韧带。13.麦氏点(McBurney’spoint):是指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1/3与外侧1/3交点,交点为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14.十二指肠悬韧带:又称Treitz韧带,由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于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是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15.齿状线:为连接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状线。齿状线上、下肠管的血管,淋巴回流,神经分布皆不相同,临床上有重要意义。16.鼻旁窦:是鼻腔周围含气颅骨开口于鼻腔的含气空腔,腔内衬以黏膜并与鼻腔黏膜相移行,4对额窦、上颌窦、蝶窦、筛窦。能温暖与湿润空气,对发音产生共鸣。17.肺门:在肺的纵隔胸膜(内侧面)中部有一长圆的凹陷,称肺门。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神经进出肺的部位。18.肺根:肺门内有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的出入并被结缔组织包裹,称肺根。19.胸膜与胸膜腔:胸膜是衬覆于胸壁内面、纵隔表面、隔上面和肺表面的一层浆膜。分为壁腹膜和脏胸膜,脏壁胸膜相互移行,两者之间形成封闭的潜在性间隙,称胸膜腔,胸膜腔左右各一,呈负压。20.肋膈隐窝:左右各一,由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形成,是诸胸膜隐窝中位置最低,容量最大的部位。胸膜腔积液首先积存于此。21.肾窦: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称肾窦,肾门是肾窦的开口。22.心包:是包裹心与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圆锥形纤维浆膜囊,分为外层的纤维心包,内层的浆膜心包。23.视神经乳头:视乳头位于黄斑区颞侧约3mm处,直径约1.5mm,境界清楚,呈淡红色、圆盘状,因此也称为视盘。视网膜上视觉纤维在此汇集,并于此穿出眼球向视中枢传递。视乳头中央有一小凹陷区,称为视杯或生理凹陷。视乳头是视神经纤维聚合组成视神经的起始端,它没有视细胞,因而没有视觉,在视野中是生理盲点。24.视神经盘:在视网膜后部,视神经起始处有圆形白色隆起,称视神经乳头。在正常情况下,视神经乳头并不突起,而是边缘隆起,又称视神经盘。视神经盘中央有视神经、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穿过,无感光细胞,称生理性盲点。25.光锥:鼓膜下3/4固定于鼓膜环沟内,为紧张部,坚实而紧张,在活体呈灰白色,其前下部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区,为光锥。中耳的一些疾患可引起光锥改变或消失。26.腹膜与腹膜腔:腹膜是衬覆于腹腔、盆腔内表面及腹、盆腔脏器表面的一层浆膜,由间皮及少量的结缔组织构成,薄而光滑,呈半透明状。覆盖于腹腔、盆腔内表面的腹膜称为壁腹膜,覆盖于腹、盆腔脏器表面的腹膜称为脏腹膜。壁腹膜与脏腹膜共同围成的腔隙,称为腹膜腔。27.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28.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处称肾门,为肾动脉、肾静脉、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29.肾蒂:出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合称为肾蒂。肾蒂内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学习指导解释:出入肾门的结构即肾动脉、肾静脉、肾盂、淋巴管、神经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肾蒂。)30.肾区: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域叫肾区,其深面为肾门和肾的内侧缘,患某些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学习指导解释:在腰背部,肾门的体表投影点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肾病患者触压和叩击该处可引起疼痛。)31.Trigoneofbladder(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有一由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此区由于膀胱黏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在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态(光滑无皱襞),称为膀胱三角。是膀胱结核、炎症、肿瘤(膀胱癌)的易发区,膀胱镜检查时应特别注意。32.19.输尿管间襞:在膀胱内面,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叫输尿管间襞,是临床上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33.阴道穹:阴道的上端宽阔,包绕子宫颈阴道部,在二者之间形成的环形凹陷称阴道穹,可分为相互连通的前部、后部和2个侧部。其中,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并在后上方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陷凹内的积液,进行诊断与治疗。34.静脉角: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成头臂静脉,两静脉汇合部称静脉角,胸导管注入左静脉角,右淋巴导管注入右又静脉角。35.瞳孔:虹膜中央的圆孔称为瞳孔,光线由此进入眼球。在虹膜基质内有两种平滑肌纤维,环绕瞳孔周缘成环,行排列的,称瞳孔括约肌,可缩小瞳孔;呈放射性排列的平滑肌,称瞳孔开大肌。在弱光下或看远物时,瞳孔开大;在强光下或看近物时,瞳孔缩小。36.内囊: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是投射纤维在此高度集中的白质板,在端脑水平切面上呈“”字形,分前肢、膝和后肢三部。前支内有丘脑前辐射,后支内有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伤及丘脑中央辐射和皮质脊髓束,可导致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伤及视辐射,可引起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偏盲。37.乳糜池:是胸导管的起始端,在第一腰椎水平的膨大处,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收集人体3/4的淋巴.(学习指导解释:于第1腰椎前方,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形成膨大的胸导管起始部,称为乳糜池。)38.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膜间部与发音有关,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上下呼吸道的分界。(指导里解释:位于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为声门裂,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39.精索:是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从腹股沟管腹环,经腹股沟管,延至睾丸上端。精索内主要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自皮下环以下,精索外被三层被膜即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40.颈动脉窦: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其窦壁的外膜较厚,有丰富的游离感觉神经末梢,(末梢膨大,在电镜下呈若干层的椭圆形结构,)一般称为压力感受器,可感受血压的变化。41.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氧、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42.动脉韧带:在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连至主动脉弓下缘的纤维结缔组织索,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称为动脉韧带,若生后不闭锁有血液流通则称之为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43.黄斑:在眼底视神经盘的颞侧0.35cm处并稍偏下方,处于人眼的光学中心区,是视力轴线的投影点。黄斑区富含叶黄素,比周围视网膜颜色暗些。黄斑中央的凹陷称为中央凹,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学习指导解释:在活体上,在眼底视神经盘的颞侧0.35cm处并稍偏下方,有一呈黄色或红褐色小区,称黄斑,是由密集的视锥细胞构成,此区无血管,是感光最敏锐处。)44.灰质(皮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短树突聚集之处,因其富含血管,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故称灰质。分布于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45.白质(髓质):指神经纤维在中枢神经系统聚集的部位,因神经纤维外包髓鞘而色泽白亮,故称白质。位于大脑和小脑的皮质深面的白质称髓质。46.纤维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47.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处称神经核。48.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处称神经节。49.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纤维集聚在一起呈条索状称为神经。50.反射:神经系统通过与它相连的各种刺激,经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和脑的各级中枢,中枢对传入信息进行整合,再将神经活动经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产生各种适应性反应,这个过程称为反射。5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人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组成,是完成神经反射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52.边缘叶:位于胼胝体周围和偏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包括隔室、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等,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和内脏活动有关。53.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由大脑皮质投射纤维和皮质下各中枢上行纤维集中通过的区域,可分为前肢、膝部和后肢。54.内脏神经: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神经称内脏神经。55.交感干:位于脊柱两旁的交感干神经节即椎旁神经节,尾骨的前面成左、右两条交感干。交感干上至颅底,下至尾骨,于尾骨的前面两干合并,形成尾骨前方的一个奇神经节(即奇节),交感干分颈、胸、腰、骶、尾5个部分。56.硬脑膜窦:由分开的两层硬脑膜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损伤时易形成颅内血肿,是颅内静脉回流的主要途径,如上矢状窦和下矢状窦等。57.卵圆窝:是右心房内面,房间隔下部的卵圆形薄弱区,为胎儿时期卵圆孔的遗迹。少数人出生后不闭锁即为先天性心脏病。58.基底核:是大脑深部一系列神经核团组成的功能整体。它与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相连。其主要功能为自主运动的控制。它同时还参与记忆,情感和奖励学习等高级认知功能。基底核的病变可导致多种运动和认知障碍,包括帕金森氏症和亨廷顿氏症等。(大脑半球深部,蕴藏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包括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核。)59.锥体外系:锥体系以外与躯体运动有关的传导通路统称为锥体外系,在种系发生上比较古老,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的运动、维持体态姿势、担负半自动的刻板运动和反射性运动等。锥体系与锥体外系两者不可截然分割,功能是协调一致的。锥体外系结构较复杂,涉及脑内许多结构,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通过复杂的环路对躯体运动进行调节,确保锥体系进行精细的随意运动。(学习指导解释:是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传导通路,其结构十分复杂,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锥体外系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的运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60.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隙):在脊髓的蛛网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