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王辛平第一章总论第二章成本核算概述第三章制造业要素费用的核算第四章待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核算第五章生产损失的核算第六章制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第七章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概述第八章品种法第九章分批法第十章分步法第十一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第十二章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第十三章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第一节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第二节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及任务第三节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第一章总论一、成本(COST)的概念(一)基本概念1、CCA中国成本协会发布的CCA2101:2005《成本管理体系术语》标准中第2.1.2条中对成本术语的定义是:为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2、美国会计学会(AAA)所属的“成本与标准委员会”对成本的定义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未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第一节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二)成本的含义:1.成本属于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即成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耗费的货币表现;2.成本具有补偿的性质它是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而应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价值;3.成本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牺牲它作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可以是多种资源的价值牺牲,也可以是某些方面的资源价值牺牲;甚至从更广的含义看,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在经营决策中所用的机会成本就有这种含义。(三)成本的经济性质马克思曾科学地指出了成本的经济性质:“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剩下来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马克思的这段话,第一,指出的只是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并不是泛指一切成本;第二,从耗费角度指明了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是C+V,由于C+V的价值无法计量,人们所能计量和把握的成本,实际上是C+V的价格即成本价格;第三,从补偿角度指明了成本的补偿商品生产中使资本自身消耗的东西,实际上是说明了对成本对再生产的作用。产品的理论成本:C+V核算成本:成本开支范围。成本的经济内涵:成本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综合。产品成本: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而发生的生产耗费。管理成本: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机会成本;差别成本;重置成本;专属成本;边际陈本;沉没成本;共同成本等。二、成本的作用(1)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2)成本是制订产品价格的基础。(3)成本是计算企业盈亏的依据。(4)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依据。(5)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三、成本会计的概念(一)概念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为成本核算。(二)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成本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和战略成本会计四个阶段。成本会计的方式和理论体系,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随着英国产业革命完成,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起初是在会计账簿之外,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成本。此时,成本会计出现了萌芽。从成本会计的方式来看,在早期成本会计阶段,主要是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成本会计制度;从成本会计的目的来看,计算产品成本以确定存货成本及销售成本。所以,初创阶段的成本会计也称为记录型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制造业中发展起来的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标准成本法的出现使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本会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代成本会计主要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和成本预测,为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条件。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1980)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管理现代化,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使成本会计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成本会计发展重点已由如何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了新型的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战略成本会计阶段(1981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成本管理的视角应由单纯的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和重股东财富,扩展到与顾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关的、包括产品设计和产品使用环节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关注产品的顾客可察觉价值;同时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内部组织管理,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增加顾客价值的内耗,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此时,战略相关性成本管理信息已成为成本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三)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1、制造环境的变化促使成本会计的方法不断创新;2、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使成本会计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一、成本会计的对象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分行业不同而有所不同,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制造业成本会计的对象,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资金形态变化)第二节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及任务二、成本会计的职能: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三、成本会计的任务一、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1.应考虑的因素: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业务处理的繁简;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与管理要求。2.设置方法:在会计机构中单设成本会计科、股、组;总会计师领导下,直接设置成本会计机构;将成本会计部门与计划部门合并设置。第三节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3.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分为:●集中组织形式适用于小型企业;●非集中组织形式适用于大、中型企业。三、成本会计人员的配备1.成本会计人员配备应考虑的因素:规模大小;业务繁简;管理机构的需要。2.成本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朱镕基同志于2001年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四、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思考题:1.如何理解成本的经济内涵?2.理论成本与核算成本之间的关系如何?3.成本会计的只能有哪些?其关系如何?4.作为一名成本会计人员怎样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第一节成本核算的要求第二节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第三节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账户第二章成本核算概述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成本核算的内容;2、成本费用之间的关系;3、费用分类;4、正确划分费用界限;5、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划分经营性支出与非经营性支出的界限;★划分计入产品成本与计入期间费用的界限;★划分各期费用界限;★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费用界限。第一节成本核算的要求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产品成本期间费用或其他费用本期产品成本以后期间产品成本产品A产品B产品C产品N完工产品在产品完工产品在产品完工产品在产品完工产品在产品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一、费用、成本与支出二、生产费用的分类1、费用按经济性质的分类:三个方面:劳动对象、劳动手段、活劳动八个费用要素:外购材料、外购动力、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其他。优缺点第二节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2、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制造成本与非制造成本●成本项目●优缺点3、其他分类●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第三节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账户确定应计入产品成本和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确定应由本期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将由本期各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有辅助生产车间的企业,将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按受益对象进行分配结转分配制造费用将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结转期间费用原材料应付工资累计折旧等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辅助生产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库存商品产品制造成本的结转程序二、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账户“生产成本”账户下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两个二级账。在这两个二级账下还应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账。生产成本各项产品成本发生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1、“生产成本”账户。该账户核算工业企业各种工业产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按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2、“制造费用”账户。该账户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各种制造费用发生时结转计入生产成本因季节性停工尚未结转的制造费用“待摊费用”账户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3、“待摊费用”账户。该账户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成本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预付租金等待摊费用发生的各项待摊费用各期应摊销的费用尚未摊销完的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账户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4、“预提费用”账户。该账户核算企业按规定计入成本费用但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等预提费用实际支付的费用按标准预提的各项费用已预提尚未支付的费用思考题:费用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费用分别按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是如何划分的,各有何优缺点?制造类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第一节材料费用的核算第二节工资和福利费费的核算第三节其他费用的核算第三章制造业要素费用的核算一、材料收入的核算1、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2、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二、材料发出的核算1、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2、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第一节材料费用的核算三、材料费用的分配注意:■按材料用途分配计入相关成本费用账户。■直接计入和间接计入的问题。■费用分配标准的选择问题。如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等。(一)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1、定义■定额消耗量是指产品的实际产量按单位产品消耗定额计算的总消耗量。■单位产品消耗定额是指事先制定的每一单位产品消耗某一种材料的定额数量。2、计算公式3、举例(见教材P37)【例】A工厂20××年1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月两种产品共同领用甲材料15400千克,单价10元,共计154000元,本月生产甲产品200件,乙产品300件,甲产品的单位材料消耗定额为25千克,乙产品的单位材料消耗定额为30千克。要求: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并作会计分录。【解析】甲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25×200=5000(千克)乙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30×300=9000(千克)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5400÷(5000+9000)=1.1甲产品分配材料实际消耗量=1.1×5000=5500(千克)乙产品分配材料实际消耗量=1.1×9000=9900(千克)甲产品分配的材料费用=5500×10=55000(元)乙产品分配的材料费用=9900×10=99000(元)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55000—乙产品—直接材料99000贷:原材料—甲材料154000产品名称实际产量(件)单位消耗定额(千克)按实际产量计算的定额耗用量(千克)分配率实际耗用量的分配(千克)材料费用单位(元)金额(元)(1)(2)(3)(4)=(2)×(3)(5)=(6)/(4)(6)=(4)×(5)(7)(8)=(6)*×(7)甲2002550001.155001055000乙3003090001.19900109900合计1540015400练习题:资料: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