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重点)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2.西方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我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4.美国大学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5.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的活动形式: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6.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7.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8.高等教育的领导权有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9.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10.中国古代就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目的,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1.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12.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依据。13.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14.阿什比认为发生过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是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第二次是将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总结为学校、文字、文本、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二、简答题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包括四个方面: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2、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包括四个方面:★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3、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包括三个方面: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4、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18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欧洲中世纪大学),2)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还确立了现代学位制度),3)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职能(威斯康辛大学,校长范*海斯)。5、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三、论述题1、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答:1、文化与高等教育关系之间有紧密联系。文化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资源,高等教育应该有文化的性格,尤其在文化处于边缘化、荒漠化的今天,更应该加重高等教育与文化的联系。(添加的内容)2、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3、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必须受教育目的的制约。2、在本质上,教育目的是受社会发展制约的。3、从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看,两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4、我国对教育目的有明确的规定,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高等教育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5、高等教育目的是对所有接受高等教育者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而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围绕高等教育目的展开的,针对特定对象的具体、明确的要求。6、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激励作用。★7、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德与才,身与心,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8、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办法。★10、全面发展的教育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德育是全面发展的方向与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11、全面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社会实践。二、简答题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实施的途径是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2、高等学校智育的主要任务是:★1)通过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具有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开阔的视野。2)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使学生具有比较扎实、专精的现代化的专门理论知识。3)在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各种基本技能和各种专业技能。4)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5)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3、美育的重要性:★高校美育是通过有关的艺术课程和课外各种艺术活动,或者是渗透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以及利用自然环境与校园环境,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与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的活动。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重点)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根据价值选择可分为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根据培养模式可分为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根据发展阶段可分为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根据政策取向可分为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2、个人本位价值观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教育。3、纽曼提出了人文教育思想。赫钦斯弘扬自由教育。4、社会本位论代表:柏拉图及其“理想国”,《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有学”,明确可定了教育是为统治阶级培养所需人才。5、杜威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价值协调起来”,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6、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7、马丁*特罗提出: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口的15%时,高等教育发展属于英才教育阶段;当该比例达到15%-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50%以上则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8、以公立高等教育系统扩张为主的美国模式;以私立大学规模扩展为主的日本模式。9、英才阶段向大众化转变的两种模式: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10、瑞典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结果)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1、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至少应包括三方面: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12、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二、简答题1、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1)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解释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2)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3)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2、社会本位论的合理性与片面性合理性: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密切与社会的联系。片面性:①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型,抑制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②容易导致一种误解,社会需要的都要适应,③容易助长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影响社会的长远利益,④容易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3、个人本位论的合理性与片面性合理性:①尊重人性②丰富了对个人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③突出了个体创造力片面性:①导致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②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体主义、自由化倾向③导致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4、通才教育的特征:①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③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5、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6、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1)“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2)“兼顾平等”一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二是指目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的目光审视现实,作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三、论述题1、我国高等教育大中华应遵循的原则: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第四章高等教育制度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学制包括:有哪些类型的学校,这些学校有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2、德国教育家洪堡根据新人文主义思想创办了柏林大学,确立了现代学位制度。3、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及其可以授予学位的学科名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学位授予权力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4、各国招生制度主要由以下类型:统一的入学考试形式,由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形式。5、教师职务设置的总体原则是按需设岗,因事设岗。★6、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7、高校教师岗位设置的四个基本原则:系统原则、整体效应原则、最低岗位数量原则、动态性原则。8、高校教师的聘任,有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9、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2年。二、简答题1、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特征: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代表:意大利。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代表:法国。3)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代表: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4)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代表:日本、美国。2、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1)进一步完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2)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3)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4)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第五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1984年以来,我国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欧洲大陆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德国),美国模式(以行政权力为主),英国模式(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平衡)。★3、我国高校改革重点:注重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分离。二、简答题1、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典型:法国、意大利、瑞典;2)权利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典型:美国;3)集权和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典型:德、日、英。2、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1)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3)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4)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第六章高等教育结构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2、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文化、传统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教育因素。3、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4、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学术的因素;体制的因素;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5、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二、简答题1、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状况:1)层次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2)科类、专业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3)形式结构;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