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园林植物害虫防治第一节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及防治第二节园林植物主要吸汁害虫及防治第三节园林植物主要枝干害虫及防治第四节园林植物主要地下害虫及防治第一节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及防治园林植物食叶害虫的种类繁多,主要为鳞翅目的袋蛾、刺蛾、斑蛾、尺蛾、枯叶蛾、舟蛾、灯蛾、夜蛾、毒蛾及蝶类;鞘翅目的叶甲、金龟子;膜翅目的叶蜂;直翅目的蝗虫等。危害特点是:(1)危害健康的植株,猖獗时能将叶片吃光,削弱树势,为天牛、小蠹虫等蛀干害虫侵入提供适宜条件。(2)大多数食叶害虫营裸露生活,受环境因子影响大,其虫口密度变动大。(3)多数种类繁殖能力强,产卵集中,易爆发成灾,并能主动迁移扩散,扩大危害的范围。一、袋蛾类(一)大袋蛾1、分布与危害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山东、河南发生严重。该虫食性杂,以幼虫取食悬铃木、刺槐、泡桐、榆等多种植物的叶片,易暴发成灾,对城市绿化影响很大1.雌成虫2.雄成虫3.雌袋(示卵)4.幼虫5、6.蛹7.雄袋2、识别特征3、生活习性多数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囊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出蛰,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至6月份羽化,卵产于护囊蛹壳内,每头雌虫可产卵2000~3000粒。6月中旬开始孵化,初龄幼虫从护囊内爬出,靠风力吐丝扩散。取食后吐丝并咬啮碎屑、叶片筑成护囊,袋囊随虫龄增长扩大而更换,幼虫取食时负囊而行,仅头胸外露。初龄幼虫剥食叶肉,将叶片吃成孔洞、网状,3龄以后蚕食叶片。7~9月份幼虫老熟,多爬至枝梢上吐丝固定虫囊越冬。袋蛾类的防治措施1.冬春人工摘除越冬虫囊,消灭越冬幼虫,平时也可结合日常管理工作,顺手摘除护囊,特别是植株低矮的树木花卉更易操作。2.用黑光灯或性激素诱杀雄成虫。3.药剂防治。幼虫危害时,喷洒低毒的胃毒剂90%晶体敌百虫12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40.7%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有良好的防效。喷药时应注意喷施均匀,要求喷湿护囊,以提高防效。4.生物防治。用青虫菌或Bt.制剂500倍液喷雾,保护袋蛾幼虫的寄生蜂、寄生蝇。二、刺蛾类(一)黄刺蛾1、分布与危害该虫分布几乎遍及全国。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主要危害重阳木、三角枫、刺槐、梧桐、梅花、月季、海棠、紫薇、杨、柳等120多种植物。初龄幼虫只食叶肉,4龄后蚕食叶片,常将叶片吃光。2、识别特征3、生活习性1年1~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叉等处结茧越冬,翌年5~6月份化蛹,6月出现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或数粒相连,多产于叶背。卵期5~6d。初孵幼虫取食卵壳,而后群集在叶背取食叶肉,4龄后分散取食全叶。7月份老熟幼虫吐丝和分泌粘液做茧化蛹。(二)扁刺蛾1、分布与危害危害悬铃木、榆、杨、柳、泡桐、大叶黄杨、樱花、牡丹、芍药等多种林木花卉,以幼虫取食叶片。2、识别特征3、生活习性1年1~3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土中越冬。6、8两月为全年幼虫危害的严重时期。成虫傍晚羽化,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面,初孵幼虫剥食叶肉。5龄以后取食全叶,幼虫昼夜取食。9月底以后开始下树结茧越冬。丽绿刺蛾褐边绿刺蛾其他刺蛾刺蛾类的防冶措施(1)灭除越冬虫茧。根据不同刺蛾结茧习性与部位,结合修枝清除树上的虫茧,在土层中的茧可采用挖土除茧。也可结合保护天敌,将虫茧堆集于纱网中,让寄生蜂羽化飞出。另外,初孵幼虫有群集性,摘除带初孵幼虫的叶片,可防止扩大危害。(2)灯光诱集。刺蛾成虫大都有较强的趋光性,成虫羽化期间可安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刺蛾类的防冶措施(3)化学防冶。幼虫危害严重时,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40.7%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此外选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亦有很好的效果。药杀应掌握在幼虫2~3龄阶段为好。(4)生物防冶。Bt.乳剂500倍液潮湿条件下喷雾使用。(5)保护天敌。如上海青蜂、姬蜂等三、毒蛾类(一)柳毒蛾1、分布与危害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及山东、江苏、上海等地。幼虫危害多种杨、柳、白蜡、泡桐、槭树等。2、识别特征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2代,以2龄幼虫在树皮缝、落叶层下结薄茧越冬。4月中旬杨、柳树叶萌发时活动危害,有上下树习性,白天躲伏在树皮缝间,夜晚上树危害,先取食下部叶片,逐渐向树冠上部危害。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在卷叶、树皮缝、树洞、枯枝落叶层下等处化蛹。蛹期约10d。生活习性成虫飞翔力不强,趋光性强,卵多产在树干表皮或树冠上部叶片背面,呈块状,卵块表面覆盖有灰白色泡沫胶状物。卵期约15d。初孵幼虫先群居危害,取食叶肉呈网状,受惊后吐丝下垂,3龄后分散危害,昼夜取食。7月为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9月为第二代幼虫危害盛期,于9月底至10月上旬即寻找隐蔽处吐丝结茧越冬。舞毒蛾1.消灭越冬虫体。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在树干上帮草把诱集幼虫越冬,第二年早春摘下烧掉,并在树皮缝、石块下等处搜杀越冬幼虫等。2.对于有上、下树习性的幼虫,可用溴氰菊酯毒笔在树干上划1~2个闭合环(环宽1cm),可毒杀幼虫,死亡率达86%~99%,残效8~10d。也可绑毒绳等阻止幼虫上、下树。3.灯光诱杀成虫。毒蛾类的防治措施毒蛾类的防治措施4.人工摘除卵块及群集的初孵幼虫。结合日常养护寻找树皮缝、落叶下的幼虫及蛹。5.药剂防治。幼虫期喷施5%定虫隆乳油10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500倍液、40.7%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等;用10%多来宝悬浮剂60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4000倍液喷射卵块。四、舟蛾类(一)杨扇舟蛾1、危害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以幼虫危害各种杨树、柳树的叶片,发生严重时可食尽全叶。以幼虫危害各种杨树、柳树的叶片,发生严重时可食尽全叶。2、识别特征3、生活习性发生代数因地而异,1年2~8代,越往南发生代数越多,均以蛹结薄茧在土中、树皮缝和枯叶卷苞内越冬。成虫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卵产于叶背,单层排列呈块状。初孵幼虫群集啃食叶肉;2龄后群集缀叶结成大虫包,白天隐匿,夜间取食,被害叶枯黄明显;3龄后分散取食全叶。幼虫共5龄,末龄幼虫食量最大,虫口密度大时,可在短期内将全株叶片食尽。老熟后在卷叶内吐丝结薄茧化蛹。苹掌舟蛾1.成虫盛发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2.大部分舟蛾幼虫初龄阶段有群集性,可将枝叶剪下或震落消灭。3.结合养护管理,在根际周围掘土灭蛹。舟蛾类防治舟蛾类防治4.幼虫孵化期喷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15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5.生物防治。第1代幼虫发生期喷Bt乳剂500倍液,1、2代卵发生盛期,每公顷释放30万~60万头赤眼蜂,傍晚或阴天释放白僵菌粉孢防治幼虫。(一)国槐尺蛾1、分布与危害山东、河北、北京、浙江、陕西等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害国槐、龙爪槐,食料不足时也危害刺槐。以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是我国庭园绿化,行道树种主要食叶害虫。五、尺蛾类2、识别特征3、生活习性每年3~4代。以蛹在树下松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具有趋光性。白天在墙壁、树干或灌木丛里停落,夜出活动产卵,卵多产于叶片正面主脉上,每处1粒。每雌虫平均产卵420粒。5月中旬刺槐开花时,第一代幼虫危害;6月下旬及8月上旬,第2代、3代幼虫危害。幼虫共6龄,4龄前食量小,5龄后剧增,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幼虫老熟后吐丝下垂至松土中化蛹。(二)丝棉木金星尺蠖1、分布与危害丝棉木金星尺蠖又名卫矛尺蠖。华北、华南、西北及华东地区均有分布。主要危害丝棉木、大叶黄杨、扶芳藤、卫矛、女贞、白榆等多种园林植物。该虫是黄杨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时将叶片食光,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2、识别特征3、生活习性每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寄主下松土层中化蛹越冬。3月底成虫出现,5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及7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危害最重,常将大叶黄杨啃成秃枝,甚至整株死亡。成虫有不太强的趋光性,多在叶背成块产卵,排列整齐。初孵幼虫常群集危害,啃食叶肉,3龄后食成缺刻。3、4代幼虫在10月下旬及11月中旬吐丝下垂,入土化蛹越冬。尺蛾类的防治措施1.结合肥水管理,人工挖除虫蛹。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2.幼虫期喷施杀虫剂,如生物制剂Bt乳剂600倍液、10%多来宝悬浮剂2000倍掖、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3.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凹眼姬蜂、细黄胡蜂、赤眼蜂、两点广腹螳螂等。成片国槐林或公园内可释放赤眼蜂,其寄生率在40%~77%。六、夜蛾类(一)斜纹夜蛾1、分布与危害东北、华北、华中、华西、西南等地均有分布。尤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省危害严重。有的地区呈间歇性的大发生。斜纹夜蛾食性杂,寄主植物已知的已达290余种。既危害荷花、睡莲等水生花卉植物,也危害菊花、康乃馨、牡丹、月季、木芙蓉、扶桑、绣球等观赏植物。以幼虫取食叶片,花蕾及花瓣,近年来对草坪的危害特别严重。2、识别特征斜纹夜蛾幼虫斜纹夜蛾卵斜纹夜蛾蛹3、生活习性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在华中、华东一带,一年可发生5~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羽化,成虫对糖、酒、醋等发酵物有很强的趋性。卵产于叶背。初孵幼虫有群集习性,2~3龄时分散危害,4龄后进入暴食期。幼虫有假死性,3龄以后表现更为显著。幼虫白天栖居阴暗处,傍晚出来取食,老熟后即入土化蛹。此虫世代重叠明显,每年7~10月为盛发期。斜纹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属于喜温性害虫,发育适宜温度为28~30℃,不耐低温,长时间在0℃以下基本不能存活。(二)黏虫1、分布与危害黏虫在我国分布极广,国内除新疆、西藏尚无记载外,各省(自治区)均有发生。黏虫是一种暴食性害虫,大量发生时常把叶片吃光,甚至整片地吃成光秃,主要危害稻、麦、谷子、玉米、蟋蟀草、马唐草和狗尾草等禾本科作物和杂草以及甘蔗、芦苇等。近年来对草坪的危害日趋严重。成虫体长15~17mm,体灰褐色至暗褐色;前翅灰褐色或黄褐色;环形斑与肾形斑均为黄色,在肾形斑下方有1个小白点,其两侧各有1个小黑点;后翅基部淡褐色并向端部逐渐加深。卵馒头形,长0.5mm。老熟幼虫体长约38mm,圆筒形,体色多变,黄褐色至黑褐色,头部淡黄褐色,有“八”字形黑褐色纹,胸腹部背面有5条白、灰、红、褐色的纵纹。蛹红褐色,体长19~23mm。2、识别特征黏虫幼虫黏虫成虫黏虫害状1年发生多代,从东北的2~3代至华南的7~8代,并有随季风进行长距离南北迁飞的习性。成虫昼伏夜出,有较强的趋化性和趋光性。幼虫共6龄,1~2龄幼虫白天潜藏在植物心叶及叶鞘中,高龄幼虫白天潜伏于表土层或植物茎基处,夜间出来取食植物叶片。3、生活习性3、生活习性幼虫有假死性,1~2龄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悬于半空,随风飘散,3~4龄幼虫受惊后立即落地,身体卷曲不动,安静后再爬上作物或就近转入土中。虫口密度大时可群集迁移危害。黏虫喜欢较凉爽、潮湿、郁闭的环境,高温干旱对其不利。黏虫1~2龄幼虫只啃食叶肉,呈现半透明的小斑点,3~4龄时,把叶片咬成缺刻,5~6龄的暴食期可把叶片吃光,虫口密度大时能把整块草地吃光。(三)银纹夜蛾1、分布与危害又名黑点银纹夜蛾、豆银纹夜蛾。分布广,遍及全国各地。危害菊花、大丽花、一串红、海棠、香石竹等多种花卉。2、识别特征成虫体长15~17mm,体灰褐色,胸部有两束毛耸立着。前翅深褐色,其上有二条银色波状横线,后翅暗褐色,有金属光泽。老熟幼虫体长25~32mm,青绿色。腹部5、6及10节上各有一对腹足,爬行时体背拱曲。背面有6条白色的细小纵线。银纹夜蛾3、生活习性1年2~8代,发生代数因地而异。东北,河北、山东1年2~5代,上海、杭州、合肥4代,闽北地区6~8代,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北京1年3代,5~6月间出现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产卵于叶背。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能吐丝下垂,3龄后分散危害,幼虫有假死性。10月初幼虫入土化蛹越冬。夜蛾类的防治措施1.清除园内杂草或于清晨在草丛中捕杀幼虫。人工摘除卵块、初孵幼虫或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