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学设计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致橡树》教学设计方案山西省阳泉市盂县职业中学潘玉英课题名称《致橡树》科目高中语文年级高一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学习者分析职业中学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于诗歌只停留在诵读的层面上,不能很好的鉴赏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因为不会鉴赏诗歌,所以也不喜欢学习诗歌,更喜欢故事性强的小说。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诵读和品味,结合朦胧诗的特点,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以及因意象而生的朦胧意境,然后通过逐层设置思考题,以讨论探究的方式感悟,理解诗人的爱情观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三、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2.学生了解朦胧诗的特点,领会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语言的魅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丰富,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内涵,进而鉴赏诗歌的意境。2.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教学资源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2.教学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一)导语设计,激发兴趣:2爱情,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话题,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留下了几多千古绝唱:“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爱情,让人烦恼并甜蜜着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爱情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那么,你们认为爱情是什么?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由此引入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舒婷的《致橡树》,走进她的心灵深处,听听她的心灵独白,教学活动2(二)简介朦胧诗及舒婷(大屏幕展示):1.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2.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洲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当代女诗人.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拨,1972年返城.当过泥水工,浆洗工,挡纱工,焊锡工.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即1979年,才开始公开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教学活动3(三)初读诗歌,体会诗歌中的几种意象1.大屏幕展示整首诗,并播放这首诗的配乐朗诵。(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音,感情基调理智、冷静。)2.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齐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自由朗读。(教师投影出示重点字词)出示投影:痴.情(chī)慰藉.(jiè)霹雳..(pīlì)雾霭.(ǎi)流岚.(lán)虹霓.(ní)教学活动4(四)问题启发,合作探究:问题一: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学生再次集体诵读全诗,找出诗中的意象:即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师:先显示“凌霄花”图,问:“好看吗?”(好看)师:于是它也很骄傲,炫耀自己。那么在诗人看来,它有没有资格骄傲、炫耀?(没有,因为它的生存方式是“攀援”,它没有自己的主干,3它是靠别人的力量上去的。)师: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或婚姻关系?(“夫贵妻荣”、“攀龙附凤”的依附关系师:放小鸟画。师:这是一只可爱的灵巧的小鸟,但是它只知道在绿荫下跳来跳去,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却不知道在绿荫外面还有可以让它展翅高翔的自由天空。师: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甘愿做男性的附庸、花瓶、家庭笼中的小鸟,在男性的阴影中麻木丧志,在男性的恩宠下迷失自我的女性,这自我的女性,这是单方地痴恋。)师:放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画。师:这是一泓清泉,它给人们送来清凉,在炎热的夏天,看到这样一泓清泉,是会让人心旷神怡的,但是为什么作者连这样的清泉也否定了?(因为它所采取的态度是“长年送来”是单方地痴恋。)师:险峰甘愿作他人的陪衬,也是爱的给予者、奉献者形象。师:对于日光、春雨诗人是否否定?——从字面看似乎没有否定,其实是有否定的(从“不,这些都还不够”看出),把它补充一下:甚至(也不止像)日光(四季射来炽热的光焰),甚至(也不止像)春雨(遍洒你的枝叶,浇灌你的心田)。他们也是一味的奉献,所以也是否定的。问题二: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学生思考)一方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问题三:那么,诗中的“木棉”和“橡树”有何深刻含义?作者向往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讨论)“木棉”象征女性阴柔之美,”橡树”男性的阳刚之气;(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既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3)“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中的“寒潮、风雨、霹雳”和“雾蔼、流岚、虹霓”各比喻什么?——“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没有他人,两人互通心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并分担、共享生活中的一切,才会有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女性独立。问题四:真正的爱情包含哪些内容?(学生讨论)4男女生分读: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男)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女)仿佛永远分离(男)却又终身相依(女)这里的寒潮象征着挫折,雾霭象征着喜悦、幸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为相爱的两人,应分担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最终是共享幸福人生的。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教学活动5(五)归纳总结:诗人通过“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橡树、木棉”等一系列意象,否定了传统的爱情观,即: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传统的爱情观显示爱的双方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失去了爱的本质。作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教学活动6(六)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这一环节主要是课堂内容的延伸和发展。教师大屏幕展示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要求学生想象一幅画面。(找出表现抒情主人公心理的词语,然后明确地描绘说:“通过‘求’‘盼望’‘颤抖’‘等待’等关键词语,这个女子的形象似乎就在我们面前:纤弱、柔美的她羞怯地守候在路旁,祈祷着,激动着,渴望着,她所钟情的人会注意到她。席慕蓉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祈求的心情、被动的等待。)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