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关重点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劳动关系概论》思考题一、简答题1、分析劳动关系中从属性和对等性的相互关系。答:市场经济下的劳动者,是一种具有“从属性特点的雇佣劳动者”,而劳动关系从性质上来看,则是一种从属性的雇佣关系。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劳动关系中。集体劳动关系最基本的特征是“对等性”,即劳动关系双方是以对等的身份和地位来处理劳资事务的,形成这种对等性的劳动关系的前提条件,是劳动者通过团结而结成集体的力量,进而通过谈判实现劳资力量的平衡和稳定。2、分析个别劳动关系与集体劳动关系的主要差异。答: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基础构成,涉及劳动行为的实现和劳动标准的保障,在实际运行中是与企业的劳动管理关系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从属关系,体现出劳动关系的从属性和人身性。集体劳动关系是指由工会为代表的劳动者与雇主或雇主组织所构成的社会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核心构成,最重要的特点是劳动者一方是以工会等劳工组织为代表来介入劳动关系的,主体独立、权利对等、工会代表,是集体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3、从劳动关系学的基础学科构成简要分析其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特点。答:劳动经济学是劳动关系学的基础的学科构成,劳动法学是劳动关系学的主干学科构成,劳动社会学是将劳动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予以研究的学科。同时劳动关系学还直接涉及人力资源学、劳动心理学、劳动管理学、社会保障学、劳动史学等相关学科。劳动关系学是以多学科的方式将劳动关系作为一个系统加以多方位研究的交叉学科。4、分析总结劳动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劳动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劳动关系,对于劳动关系的研究,可以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劳动关系的存在主要从静态的角度把握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运行主要从动态的角度把握劳动关系。主要研究1.劳动关系的环境:所谓环境,是指一个社会的劳动关系系统所处的具体的社会条件和社会背景。2.劳动关系的主体:劳方(劳动者的研究和工会的研究),资方(雇主和雇主组织两个方面),政府(劳动关系的协调者)3.劳动关系的运行和协调:运行是指劳动关系系统的各方主体参与劳动关系并互动与博弈的过程。协调是指如何通过一定得行为规范来使劳动关系能够在社会的大系统中和谐发展4.劳动关系的矛盾处理:首先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和机制问题,其次是劳动关系矛盾和冲突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程序的问题。5、分析比较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模式中,德国、日本和美国模式的主要特征。德国:劳资双方的实力必须保持相对均衡,否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劳资协议自治是德国劳资关系领域的基本制度,其中心内容就是劳资双方在不受国家干预的条件下,通过集体谈判自行确定雇员的劳动报酬和工作条件。劳资双方的组织都具有集中程度高,实力强大的特点,主张社会市场经济的德国,重视政府的宏观调节。强势的劳动法律规范,有效地制约机制,制度化的工人参与制度,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社会契约,使德国的劳资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保持了稳定有序的状态。日本:有三大支柱,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工会。最显著的特点是将资本主义的生存竞争与东方传统的家族式关系结合在一起,以家族式劳资关系模式维系着劳资关系的稳定。美国:以“自由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没过市场经济,非常重视市场力量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认为政府对经济发展只能起次要作用。总之,特征体现在其浓厚的自由化,分散化色彩上,劳资关系的平衡与稳定程度赶不上德国,日本这类国家。6、简要分析社会转型国家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1劳动关系类型的单一化2劳动关系归属国家化3劳动关系内容的泛政治化4劳动关系三方利益的一体化5劳动关系运行的行政化7、简述中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和特点.答:现状: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主体构成上看,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呈现出不平等、不对等的特征,即居压到地位的资方和软弱的劳方。特点:首先,它是一种约束的雇佣劳动关系。其次,雇主主导的劳动关系。第三,私营企业的劳动关系规范化程度较低。8、简述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界定及其主要权利。答: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是指在现代产业社会中受雇于他人,以劳动工资收入为基本生活来源的体力和脑力工作者。主要权利:1.劳动就业权。2.劳动报酬权。3.休息休假权。4.社会保险权。5.劳动安全卫生权。6.职业培训权。7.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9、试分析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对协调我国劳动关系的功能和作用。答:第一,集体谈判是工人的基本权利,也成劳动基本权。劳动基本权是使劳动者各项具体权利得以实现的保障。第二,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关系调整的基本形式。10、在职工民主参与中,德国的“共决制”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答:共决制保证职工对企业发展施加影响,加强了企业职工委员会参与企业内部民主管理的权利,加强了职工在股份制公司监事会中的地位。.共决制度的产生表明工人的合法代表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机构中。他们与雇主代表对企业实行共同管理。我国的组织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的引进共决制。11、简述三方协商机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答:中国三方协商机制的运行效果能否达到应然程度,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第一,在主体层面上,为三方的主体性与代表性进行定位。第二,在制度层面上,使三方机制法制化。第三,在发展层面上,推动三方协商机制与国际劳工标准和WTO基本原则靠近和融合。12、试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调整劳动关系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积极意义:在工会职责不完全、劳动法律规范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微观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劳动关系的调整起着很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是现阶段重要的、具有操作性的劳动关系调整方法。优秀企业贯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部分程度上形成了企业规范内的和谐劳动关系。局限性:第一:这种劳动关系是企业主单边控制下的个别劳动关系,是一种极不平衡的劳动关系状态,非常容易产生大量不利于雇员一方的产业社会冲突。第二: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强调的是企业微观层面的劳动关系调整,但是这种微观层面劳动关系的协调却并不等同于行业和社会层面的劳动关系和谐,甚至部分企业在协调自身内部劳动关系时存在诸多破坏宏观层面劳动关系的行为。13、简述制定企业规章制度的基本程序。根据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司法解释的规定与要求,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履行民主制定,备案,公示三个程序1.民主制定民主制定,指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履行劳动者和劳动者组织民主参与的程序。在我国,虽然司法解释要求企业规章制度要“通过民主程序制定”才能具有法律效力,但对何为民主制定并无明确的说明。考察我国相关法规政策,我们认为,民主制定可以有工会通过,职代会通过,职工代表通过等几种方式。另外,在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参与集体合同签订程序的规定,企业制定企业规章制度,应获得半数以上劳动者推举的职工代表的通过。2.备案审查所谓备案是对规章制度的合法性的审查,是企业劳动规章产生法律效力的必经程序,同时,由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对内部劳动规章的备案也是其职责所在。《先带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劳动工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办法》第18项规定,要求试点企业制度的规章制度必须向劳动行政部门备案。另外,《劳动部关于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劳动规章制度备案制度的通知》对备案审查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3.公示公示是指把企业规章制度告知每一个新加入企业的劳动者,或者是把新制定并经过行政审查的企业规章制度正式公布,告知企业的所有劳动者。14、如何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劳资双方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既要互相依赖,又有利益冲突,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争议不可避免。如何减少包括以下几点,减少劳动关系双方之间经济利益的冲突;尽量减少劳动关系的从属性产生的矛盾;多种经济结构的并存,劳动价值观念的变化要及时适应等。15、简述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之间的关系。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法定前置程序,是进入诉讼的前提,即“先裁后审”制,劳动争议当事人须首先将争议提交劳动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裁决后,如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在收到裁决书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未经仲裁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收到仲裁裁决后,当事人未在十五日内起诉的,裁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该裁决,否则对方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十五日内起诉的,仲裁裁决不发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劳动争议进行全面审理,不受已完成的仲裁的影响。16、简述中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主要作用是:一,劳动政策的制定。包括为实现法律规定的具体的权利,利益的政策和为形成法律在渐进式改革中所制定的政策。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定和完善。保障就业,组织职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失业救济。三,劳动条件的维持和提高。确定劳动标准,培育并健全劳动条件形成机制,对劳动条件形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四,协调劳动关系。通过劳动监察,劳动争议的处理,三方协商机制来实现。17、简述工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一,工会在总体上提高了工资福利水平及劳动。二,工会推动了产业民主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三,工会为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四,工会在维护社会公正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二、论述题1、分析总结邓洛普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及其作用和意义。答:劳动关系系统由四个相关部分组成:1.主体主体划分为三个系列:一是各级管理阶层;二是雇员系列;三是与劳动关系有关的特定的政府机构。三类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成为各种劳动关系行为的载体。2.环境劳动关系主体的行为要受到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规定系统内主体的互动。这样的环境因素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种是工作场所和工作团队的技术条件,另一种是市场和预算约束,还有一种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权力所在和分配。3.意识形态系统内的意识形态直接影响着劳动关系各方面对自身和其他主体角色的认识。只有在各方角色的意识形态保持基本一致时,劳动关系系统才能稳定运行。4.规则网规则是劳动关系系统运行的规章,指用来约束行为者在工作场所雇佣关系的规章制度,包括补偿制度,操作规程,奖惩制度和解雇制度等。总之,劳动关系主要是将冲突转化为规则的一个过程,集体谈判是理解劳动关系的基础。一个劳动关系系统是由四个相互关系的基本要素所组成的:行为主体、环境、将劳动关系系统结合在一起的意识形态以及导引行为主体的规则。输入部分包括:主体、环境和意识形态;在转换过程中,可采用集体协商、仲裁等方式;在输出部分则是形成规则。最后将共同制定的规则再反馈到输入和转换过程,予以修正或检验。作用和意义:为劳动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分析框架,最早以统合模式对劳、资、政三方的经济、政治关系进行了分析,为平衡这三方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指导方法,对战后西方各国的工会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较大影响。2、分析总结安德森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及其作用和意义。答:该模型是由“投入、主体、转换过程和产出”四个相互连续相关的部分组成,并且投入和主体两个部分的性质同时也受转换过程和产出两个部分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书52页图2-3)其优点是:第一,认识到劳动关系系统的投入,除了市场、技术和权力之外,还包括各种其他因素。第二,明确划分了转换过程与产出之间的区别。第三,将劳动关系系统看成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揭示了劳动关系系统的一种因果性联系。作用与意义:该模型总结发展了邓洛普的模型,现在被许多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北美国家普遍接受。3、试分析全球化、市场化及产业化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影响。一,全球化,市场化及产业化背景下对中国的劳动关系的影响:A,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的就业格局已经发生并且还在发生重大的变化,突出的特点是灵活就业保持快速增长得势头。就业形势的变化,使劳动关系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B,由于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造成劳动里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并使劳动权益的维护处于困难的地位。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特别是对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权益保护规定的不够。因此,制定和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当务之急。C,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之中。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