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广州三中胡菊虹(A)教学内容分析: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介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的大致过程及其主要特点,专题的立意主要在于,通过对一个时期(或一个朝代)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史实的剖析,了解、认识或探讨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古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本专题重点关注的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生、发展及其膨胀的过程。其中,汉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时间跨度大,政治制度变化多。教材分别从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和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个角度,在列举的基础上画出了一条清晰的线——中央集权与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教材从机构与官职的变化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反映了教材编写者对这一专题的解读着力于政治制度史。但笔者以为,政治史不等于官职史,政治文明不等于制度史,如此编写似乎与高中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有段距离,新课标要求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来认识历史规律,亦即只有通过丰富鲜活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互动,才能体现政治文明动态发展的精彩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解读课标: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对汉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史实有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并从中概括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其在古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二、学情分析;在基础知识方面,尽管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本课的部分内容,但对从汉到元的各类政治制度了解不是很多;对各朝名相有所了解,但对相权和皇权的关系了解不多。在前一课中已对一些专有概念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理解,但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从汉至元制度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在学习情绪方面,对具体的感性的历史知识比较感兴趣,对制度、政策、措施的原因分析、结论评价不感兴趣。教师应对:针对本课概念多,跨度大这一特点。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相长,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通过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从汉至元政治制度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学会用图示的方法整理其演变的历史。2.学生学会运用归纳法理清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的两条基本线索(即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理清从汉至元政治制度发展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3.通过对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学习,理解政治制度不仅包括行政管理制度,也包括考试、人事管理制度,由汉至元官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从侧面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管理2水平。4.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这一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2.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中国古代国家管理中的智慧,能认识到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2.能对历史王朝制度建设的成败得失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客观的评判。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材重点: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材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五、教学过程导入:教法:(1)古今联系教学法——以当前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引入制度创新、提高行政效率的必要性,从而引入中国古代的制度创新。(2)设疑置问法——秦朝的制度创新有什么特征?试以秦朝为例说明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新课讲授:一、基础知识——从汉到元各朝制度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推恩令教法:情景创设——视频《七国之乱》学法:概念学习法——把握推恩令特定的历史条件及其内涵。2、唐朝:设节度使和藩镇教法:教师讲述法3、北宋:收精兵、削实权、控财权教法:故事启发法——视频《唐末安史之乱》、赵匡胤“黄袍加身”等学法:历史典故联系学习法——利用历史故事进行联系整理,深化理解北宋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原因4、元朝:行省制度教法:(1)阅读指导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既是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效尝试,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行省制度这一概念课文讲述简单明了,可以用它指导学生阅读。(2)探究式教学法——从唐、宋和元都在加强中央集权,但唐造成了安史之乱,宋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形成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而元朝则有效的维护了统一,由此得出什么经验和教训?(二)君主专制的演进31、汉朝:中、外朝制2、唐朝:三省六部制3、宋朝:二府三司4、元朝:中书省教法:(1)多媒体图示解说法——制作各朝部门职能关系图,以理清不同朝代不同措施的联系和区别。(2)历史史料推断法——利用史料中对汉武帝的记载,阐述重大历史人物对制度演变的作用。学法:分析式学习——通过对结构图和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历史信息及结论。(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察举制——人才选拔制度(汉武帝)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3、隋朝:形成科举制(隋炀帝)教法:多媒体解说法——视频《科举制》学生重点了解科举制的作用以及对当今的启示。二、总结——从汉到元制度演进的特点学法:线索总结学习法——要求学生要对古代制度的创新之处加进行简单概括,理清基本思路。1、中央集权化进程不断加强。突出表现在地方事权不断分化。2、君主专制化进程愈加显现。突出表现在相权相对削弱,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三、深化——从汉到元制度演进的另一视角探究式教学法——各朝制度演变中有哪些重大的创新性举措?新在哪里?这些创新有何意义?(抓住重点内容行省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进行表述即可)小结: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特点汉推恩令中、外朝制察举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利日益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九品中正制隋唐节度使和藩镇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宋收精兵、削实权、控财权二府三司元行省制度中书省六、教学反思。1、关于角度:“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综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与制度创新有着密切关系。本设计的主要立意在于寻找与现实政治的链接,触摸古为今用的脉络。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从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中认识改革的艰辛,吸取经验和4教训。2、关于内容:本教材从机构与官职的变化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反映了教材编写者对这一专题的解读着力于政治制度史。但笔者以为,政治史不等于官职史,政治文明不等于制度史,如此编写似乎与高中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有段距离,新课标要求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来认识历史规律,亦即只有通过丰富鲜活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互动,才能体现政治文明动态发展的精彩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本设计不只从制度本身看,而融会与制度相关的史实来进行教学,讲出政治史的精彩性来。一方面在典型历史事件的冲突与斗争中阐述制度的变化,例如七国之乱、安史之乱;另一方面以典型历史人物为核心,如汉武帝、宋太祖,阐述重大历史人物对制度演变的作用。3、关于容量:本课内容所谈问题牵涉面广,与其他许多方面的知识有交叉。因此,设计时注意有限原则。尽量用课文介绍的内容来说明特点,不刻意扩展过多的知识。如军事制度、监察制度等。4、关于不足:学界政治史研究的新趋向之一是关注社会史、思想史对政治史的影响。但本设计考虑到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忽略了政治史以外的内容。同时,关于把政治制度史有趣化的问题上,本人虽做出努力,但仍感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