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十三五”生态建设规划贵州省林业厅2016年8月1前言贵州省位于我国西部云贵高原东部,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地带,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明确了贵州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同时,作为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省委、省政府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根据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作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建设一系列重大部署。加强生态建设,守住生态底线,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为筑牢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切实守住生态底线,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望,打牢我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打牢良好的生态基础,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制“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黔府办函〔2015〕151号)安排,省林业厅牵头编制了《贵州省“十三五”生态建设规划》,作为“十三五”时期我省生态建设的行动纲领。本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规划以《贵州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30年)》为基础,充分衔接发改、国土、财政、环保、水利、住建、农业、林业等部门相2关规划,融合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对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开展生态建设与保护,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下水资源,发展山地特色农林牧绿色经济,筑牢绿色屏障。1目录第一章生态建设成就与形势................................................................1第一节“十二五”生态建设主要成就.............................................1第二节“十二五”生态建设存在问题.............................................3第三节“十三五”生态建设面临的机遇.........................................6第四节“十三五”生态建设面临的挑战.........................................8第二章总体思路..................................................................................10第一节指导思想.........................................................................10第二节基本原则.........................................................................10第三节规划目标.........................................................................11第三章总体布局..................................................................................13第一节生态建设分区布局.........................................................13第二节生态建设重点区域.........................................................20第四章重点建设任务..........................................................................25第一节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25第二节保护和治理草地生态系统.............................................26第三节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27第四节改良和保护农田生态系统.............................................28第五节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30第六节防治水土流失.................................................................31第七节保护生物多样性.............................................................33第八节保护地下水资源.............................................................35第九节发展山地特色农林牧绿色经济.....................................36第十节强化生态建设的气象保障.............................................382第五章保障措施..................................................................................40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40第二节强化财政金融支持.........................................................40第三节深化体制改革.................................................................41第四节加强科技支撑.................................................................41第五节扩大开放合作.................................................................41第六节严格督查考核.................................................................42第七节加强宣传发动.................................................................42附图:1.贵州省森林资源分布图2.贵州省草地资源分布示意图3.贵州省石漠化状况分布图4.贵州省湿地功能区区划示意图5.贵州省水土流失分布示意图6.贵州省自然保护区分布示意图7.贵州省风景名胜区分布示意图8.贵州省森林公园分布示意图9.贵州省湿地公园分布示意图10.贵州省林业生态红线管控区域示意图11.贵州省生态建设规划分区示意图1第一章生态建设成就与形势第一节“十二五”生态建设主要成就1.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增强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推动下,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2161万亩,中幼林抚育2100万亩,低效林改造600万亩,义务植树3.01亿株。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0%,森林蓄积量4.13亿立方米,森林面积达1.32亿亩。森林年释放氧气23亿吨,年净化环境功能价值774.4亿元,森林生态系统年服务功能总价值量达4275.28亿元。森林面积、蓄积同步增长,森林生态功能不断提升。2.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取得积极进展全省湿地面积31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19%。共有湿地及湿地相关类型自然保护区20处,国家湿地公园36个,省级湿地公园4个,湿地保护率34.81%,重点湿地区域的保护管理能力得到加强。在重要河流及重点生态脆弱区实施了水资源合理调配、水生资源养护等综合措施,促进了湿地生态恢复。3.石漠化恶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省78个石漠化县全部纳入国家治理县,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围绕增加植被、建设基本口粮田、发展草地畜牧业、农村能源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发展后续产业等6大任务,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完成治理岩溶面积1800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1240.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31.6万亩,封山育林564.82万亩。一方面提高了石漠化区域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增加了林草植被,改善了石漠化山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有效控制石漠化灾害的发生,石漠化恶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4.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一是城镇园林绿地稳步增长。园林绿化三项指标持续提高,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2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城市森林吸收噪音,吸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释放植物杀菌素,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具有较大作用。二是城镇园林绿地功能与品质提升。园林绿地布局有所改善,绿地品质与功能逐步提升,支撑城镇化快速推进。各地在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逐步重视城镇绿地系统建设,注重维护城市自然风貌、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推进城镇规划建设向尊重自然、合理布局、营造特色、优化环境的方向发展,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全省拥有城市公园160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个,山体公园、植物园等专类公园数量有所提升,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绿地不断增加,多样化的公园绿地建设很大程度提升市民生活品质。5.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国家先后在贵州实施了中央预算内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保持项目等综合治理工程,以小流域为单位,开展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全省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15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促进了增产增收,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3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6.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益加强进一步加强了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山地(体)公园等各类受保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建成森林公园78个,全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达到104个,保护总面积1346.5万亩。加快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加强了古树名木管理,强化了外来入侵物种预防控制。7.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创新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法规和举措,初步形成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制度体系。省委、省政府制定和发布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贵州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贵州省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工作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试点,科学划定林业等生态红线,确保红线区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以上。贵阳市成立了环境保护审判庭和环境保护法庭,明确受理国家机关、环保组织、志愿者个人作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连续举办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并于2013年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第二节“十二五”生态建设存在问题1.水土流失、石漠化依然严重,生态环境依然脆弱4贵州省岩溶地貌占61.9%,生态脆弱性与生态敏感性并存。据新一轮退耕还林摸底调查和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全省25度以上坡耕地及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2212万亩,石漠化土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