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对城市规划的深远影响及对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其中明确提到了发展智慧城市,可见智慧城市的建设已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影响因素。智慧城市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理念,旨在探寻和创新城市发展动力,有效化解“城市病”困局,被视为新型的城市发展理念与范式,迅速成为全球城市发展与规划领域关注的焦点。从广义上讲,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就是为未来城市的发展创造新的解决方案,并提供新的思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智慧城市的出现为进一步认识城市提供了视角。智慧城市结合了现代技术的优点,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能依靠新的信息智能技术实现多种融合,最终生成新的城市形态;而从狭义上来讲,智慧城市就是依托现代化技术,努力改善城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显著提高城市品味,保证城市的各项功能都能得到顺利发挥。1智慧城市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智慧城市不仅开辟了认识与发展城市的新视角,更成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形态,对城市及其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智慧城市还引起了城市发展目标定位、空间结构、管理模式和支撑体系等的变革,进而对城市规划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宏观上来说,智慧城市扩充了原有的城市规划体系。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打造智慧城市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创新举措,重新定位了城市的发展,也加速了城市管理和空间结构等方面的变革,原有的城市规划不再适用,所以智慧城市的推广,必然带来了城市规划体系的创新。此外,智慧城市需要结合互联网等先进的现代技术,在城市的规划中需要融人这些新型的规划方式,这是对城市规划体系的完善。从中观上来说,智慧城市对规划编制单位的具体工作也带来了影响。在城市规划中,编制单位是城市规划工作重要的编制平台,实施智慧城市必然会对规划编制单位的运行效益和盈利空间产生一定影响。智慧城市的推广和延伸,会改变编制单位的业务类型,并增加业务量,编制单位需要增加与智慧城市规划相关的规划编制、配套政策和规划研究等工作内容。在智慧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中,编制单位需要对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战略规划和行动规划等进行完善和拓展,以适应智慧城市规划的要求。同时,还需要不断深人研究智慧城市的共性技术、发展标准等,以完成必要的配套规划和研究。从微观上来说,智慧城市对规划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城市规划在国内刚刚起步,还没有成熟的编制模式,需要规划师不断探索钻研,才能编制具有指导性、可行性较高的规划设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很多规划师没有科学认识智慧城市的内涵,也没有掌握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只有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加深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与时俱进,把握城市化建设的动态,积极接触先进的理念,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不断丰富自身的经历,提升自身的规划能力和业务水平,才在能智慧城市规划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以加速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进程。2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规划的策略为适应智慧城市提出的新要求,城市规划应遵循以下策略:首先,兼顾城市中心区的集聚与城市新区的崛起。随着智慧城市理念的实际运用不断深化,地域空间限制被打破,实现了远程协作,城市中心区的集聚功能趋于弱化,原本位于城市近郊的城市新区,会因其是更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而成为新的集聚中心,这就需要兼顾城市原有中心区与新区的发展,在功能定位上注意错位、互补,既要为新区中心预留集聚空间,又要防止原有中心区的衰退。其次,采用功能复合、产城融合的布局形态。由于生产与生活时空边界的日趋模糊,一些具有快速信息网络支撑的集商务办公和居住、娱乐于一体的城市社区大量兴起。在规划中应更多地采用功能复合、产城融合的布局形态去取代严格的功能分区,研究具体的复合方式与融合策略,划定功能复合、职住平衡、配套完善的产城单元,并加强对复合用地兼容关系的研究。再次,构建扁平化、网络化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城乡功能组团体系。在工业化时代,交通区位是第一区位,其决定了地区获取资源与发展机会的便利程度。在智慧城市中,信息区位的重要性大幅提升,一般城市单中心圈层式的空间结构将面临调整,有望形成多中心格局。因此,应借助此契机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向扁平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疏解单中心压力,培育新的增长极。3结语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理念,在国内的运用刚刚起步,城研院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还处于空白阶段。随着国家大力的倡导及发展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必将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主流,也将成为城研院主要的业务增长点。目前我院的“天津散货物流片区智慧城市发展规划”项目将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专业的外部团队,协助项目组共同完成此项目。应以此项目为契机,把握这次和专家、外部团队深入交流的宝贵机会,自主学习,努力钻研,吸收对方团队的新技术新思维,同时发挥我院在传统城市规划方面的优势,将对“城市”的理解与“新技术”的运用深入联系起来,为城研院智慧城市的相关研究贡献一份力量,争取日后能成为智慧城市规划方面的专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