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世界名园赏析》结课论文——园林2012级中山岐江公园姓名:刘人源学号:2012512280院系:农学院林学系班级:园林2012教师:王翠日期:2015/3/28一、简介项目名称:中山岐江公园地点:广东省中山市建成时间:2001年10月造价:4000万规模:占地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面积:3.6公顷;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俞孔坚简介: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代表作:陕西省体育馆、法门寺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钟鼓楼广场及地下工程等。总述: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原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它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终于九十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特定历史背景下,几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在这里沉淀为真实而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为此,我们保留了那些刻写着真诚和壮美、但是早已被岁月侵蚀得面目全非的旧厂房和机器设备,并且用我们的崇敬和珍惜将他们重新幻化成富于生命的音符。面对未来美丽的城市,这里的来龙去脉,属于劳动与创造者的人文灵光。这个项目由当时尚在初创阶段的广州土人承担施工任务。面对一个经典的设计,技术和质量上的要求已远不是最困难的事了,他们追求的是对精神与内涵的更为丰富的表现。本着同样的目标,工程与设计人员之间不断相互融合又相互征服,其中的诸多事件,使贯彻土人理念的路程充满历史意义,甚至就象作品本身一样,最终成为土人发展史上永远的经典。二、区位分析广东省,地处我国南部(如图1),与八个省份接壤,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如图2),中山自古经济发达,商贸繁荣,文教鼎盛,并与顺德、南海、东莞一起被称为广东四小虎。因此这里有着非常大的游客量。岐山公园位于中山市区(如图3),东临石岐河(岐江),西与中山路毗邻,南依中山大桥,北邻富华酒店,东北方向不远处是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中山公园,再往北一点就是逸仙湖公园。三、场地分析1功能结构根据场地特色,公园总体上可以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城市广场类型景观控制区域,具有明显的城市肌理和功能性,集中体现设计的文化内涵;南部则为自然林地类型景观控制区域,主要由自然的水、草、疏林空间构成。南北对比而又呼应。中间的阔大水面成为南北两部分的分隔和联接,一阴一阳,一虚一实,构成了歧江公园的南北格局。2道路系统(1)沿公园以一主环路贯通,满足消防及公园管理之行车要求,平时不通车。(2)北部的步行道以两点最短距离为原则,联结主要出入口和功能区,与传统造园手法完全不同,也不同于西方古典造园手法的视觉形式美原则,而是采用自由、高效而简洁的具有“工业化”特征的直线路网,阡白陌黑,生动明朗,具有现代风格。(3)南部为自然式,流线形道路系统,与北部形成对比。同时也有一直线形道路横穿而过,与北部相互呼应。园路按照宽度和使用性质分为三段:一级路(主环路)4.5米;二级路(直线形道路)2.2米;三级道路(自由曲线形)1.7米。总而言之,道路系统设计合理,流线通畅,功能配置合理,给游览带来极大便利。3水系结构(1)充分利用原有水面,整理湖岸,疏通水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水系。(2)公园西北边界设溪流,同时起到边界分隔作用。溪流水体用自来水作为水源,内外水系相对独立,以便使公园内维持稳定的水位,不会受歧江水位变化和水质污染的影响。(3)歧江一侧设一平行内渠,一方面满足水面总宽度的要求,同时保留江堤上的古榕树,形成江外有江的景观效果。四、景观结构公园的景观结构符合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理论,遵循两大原则:(1)核心原则:占据所属基质20%时空体系的斑块具有很大的发展势和一定的稳定势,是核心板块。(2)聚散原则:对基质进行时空体系划分时,按照60%:40%的原则,因为这样具有很大的稳定势和一定的发展势。如“景观结构分析图”所示,每一个基质必有一核心板块和向外的廊道。园区廊道主要利用直线作为构图,抛弃了传统中国园林的形式章法以及西方形式美的原则,表达了对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大工业的理解:无情的切割、简单的两点之间最近原理、不折不扣的流水线和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四、项目背景和历史变迁中山岐江公园元场地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厂址,该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终于90年代后期,历经了中国工业化的坚信且富有意义,也沉淀为真实并弥足的城市记忆。五、设计、发展决策过程歧江公园是一个综合性城市公园。设计遵循场地性原则、功能性原则、生态型原则、经济型原则的基础上,合理地保留了原场地上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建筑物和生产工具,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它们进行了艺术处理,诠释了一片有故事的场地。将船坞、骨骼水塔、铁轨、机器、龙门吊等原场地上的标志性物体串联起来记录了船厂曾经的辉煌和火红的记忆,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它打破了一般“公园”或“园林”的概念,而是将之作为城市空间。设计者在一开始便提出不设围墙,不收门票的思路,为市民提供一个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场地历史,可达性良好且能满足休闲、旅游、娱乐和教育需求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六、方案内容岐江公园注释了设计者对“设计”的理解: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或原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历史的积淀,更是故事的载体。然后对旧有设计进行修饰和增减,以图能更加艺术和戏剧化的表达旧设计的精神。最后才是新形式的设计,其目的是通过诗化的语言,将设计师的强烈场所体验,传达给造访者,同时,更能满足新的功能和审美需求。这里将主要介绍公园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利用方式和在此基础上的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发对设计概念的理解.保留(a)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b)构筑物的保留: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c)机器的保留: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2)再利用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岐江公园中几个典型的再利用设计包括:船坞:在保留的钢架船坞中抽屉式插入了游船码头和公共服务设施,使旧结构作为荫棚和历史纪念物而存在。新旧结构同时存在,承担各自不同的功能,形式的对比是过去与现代的对白。水塔:想象着数十万年前的一只昆虫停歇于树枝之上,其貌不扬,不经意间从头顶落下一滴汁液,便永恒地将其凝固,而成为琥珀,成为贵妇们的珍藏。一座50~60年的水塔,再普通不过,无论从历史和美学角度都不值得珍惜,但当它被罩进一个泛着现代科技灵光的玻璃盒后,却有了别样的价值。时间被凝固,历史有了凭据,故事从此衍生。同时,岛上的灯光水塔,又起到引航的功能。因此,经过加法设计的水塔,有了新的功能。仔细的造访者还会注意到这一琥珀塔的生态与环境意义,其顶部的发光体利用太阳能,将地下的冷风抽出,以降低玻璃盒内的温度,而空气的流动又带动了两侧的时钟运动。铁轨:工业革命以蒸汽机和铁轨的出现为标志。铁轨也是造船厂最具标志性的景观元素之一。新船下水,旧船上岸,都借助于铁轨的帮助。铁轨使机器的运动得以在最少阻力下进行,却为步行者提出了挑战。而正是在迎对这种挑战的过程中,人们找到了乐趣:一种跨越的乐趣,一种寻求挑战和不平衡感的乐趣。这种乐趣也正反映了人性之所在。烟囱与龙门吊:一组超现实的脚手架和挥汗如雨的工人雕塑被结合到保留的烟囱之场景之中,戏剧化了当时发生的故事,龙门吊的场景处理也与此同。富有意义的是,脚手架与工人的雕塑也正是公园建设过程场景的凝固。机器及肢体: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选取部分机体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再生设计为了能更强烈地表达设计者关于场所精神的体验,以及更诗化地讲述关于场地的故事,同时能满足现代人的使用功能,设计师需要创造新的、现代的语言和新的形式再现场所精神,从也可称之为再生的设计。其中主要体现设计师关于场所精神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传达给造访者。通过设计,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再生,体现在:(a)厡材料的再生:包括大量乡土野草的使用,钢材的使用;(b)形式语言的再生:包括工业设计中的直线、方形、米字结构和重复的秩序。(c)空间的再生:为现代人的日常活动和生理及心理再生提供空间(d)精神的再生:最终通过上述三种再生设计,讲述故事,深刻城市的记忆,回味人生的体验,创造时代精神。在本项目中,设计师审慎地作了一些尝试,具体包括:骨骼水塔:不同于琥珀水塔的加法,场地中的另一个水塔则采用了再生的设计手法:构思是剥去其水塔的水泥的外衣,展示给人们的是曾经彻底改变城市景观的基本结构--线性的钢筋和将其固定的结点,它告诉人们,无论工业化的城市多么丑陋,抑或多么美丽动人,其基本结构是一样的。这一设计是对工业建筑的戏剧化的再现,从而试图更强烈地传达关于本场所的体验。事实上,因施工过程中发现该水塔原结构安全问题,不能完全按设计构思处理旧水塔,最终作品为原大小重新用钢设计制作.直线路网:这种新的形式彻底抛弃了传统中国园林的形式章法以及西方形式美的原则,表达了对大工业,特别是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大工业的理解:无情的切割、简单的两点之间最近原理、普遍的牛顿力学、不折不扣的流水线和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同时,这一经济与力学原理作用下的直线路网却满足了现代人的高效和快捷的需求和愿望。使新的形式有了新的功能,同时传达了场地上旧有的精神。红色记忆(装置):用什么形式能装下这块场地上、那段时间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又能用什么形式来传达设计者在这块土地上的感受?一个红色的盒子,含着一潭清水。用它的一角正对着入口,任两条笔直的道路直插而过,如锋利的刀剪,无情地将一个完整的盒子剪破。其中一条指向“琥珀水塔”,另一条指向“骨骼水塔”。盒子外配植白茅----当地最野的草,宣染着洪荒与历史的气氛,两株高大的英雄树—木棉,则高唱着英雄主义的赞歌。绿房子:模数化的工业产品和设计,被用于户外房子的设计时,却产生了新的功能,绿房子一些由树篱组成的5×5米模数化的方格网,它们与直线的路网相穿插,树篱高近3米,与当时的普通职工宿舍房子相仿。围合的树篱,加上头顶的兰天和脚下的绿茵,为一对对寻求私密空间的人们提供了不被人看到的场所。语言与格式:从场地现状中寻找设计语言与格式。公园中的一些必要的景观、休息场所、桥、户外灯具、栏杆甚至铺地等都试图用新的语言来设计新的形式,其语言都更多地来源于对原场地的体验和感悟,目的都是在传达对场所精神显现的同时满足现代功能的需要,包括:铁栅涌泉、湖心亭、白色柱阵,锈钢铺地,方石雾泉及栏杆之类。野草:大量使用野草是本公园种植设计的一大特色,通过野草繁茂的乡土野草与精致的人工环境相对比,旨在营造场所的历史与生态氛围,传达一种关于自然与生态的美学观和伦理:自然与生态是美的,但并不总是美的,设计使之变美。万紫千红的园艺花卉是美的,但野草同样可以是很美的。七、使用者和使用状况使用者的性别结构和年龄构成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