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内容目录:组织机构职责(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1、报告病种2、报告时限3、诊断与分类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医疗机构职责医疗机构职责: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依法依规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要求的落实。1、制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程序,明确各相关科室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的职责。2、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培训、质量管理和自查等制度。医疗机构职责总体要求:1、遵循原则:属地管理、首诊负责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责任报告人:医院执行职务的所有人员报告病种一、法定报告传染病①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共2种。②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共26种。报告病种③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共11种。④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需要开展应急监测的其他传染病。包括新发、境外输入的传染病,如人感染猪链球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AFP、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病等。报告病种二、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三、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等特定目的监测的疾病。报告时限一、2小时内上报:1、甲类传染病2、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3、其他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暴发二、24小时内上报:其他乙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报告卡的录入时间与医生诊断时间的间隔在2小时或24小时之内。诊断与分类根据不同传染病诊断分类,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不是所有疾病均有上述四种分类,依据诊断标准正确分类。诊断与分类病例分型艾滋病:艾滋病病人、HIV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和未分型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痢疾: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5月1日起施行新标准)伤寒:伤寒、副伤寒梅毒: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疟疾: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2019年肺结核报告新规则(2019年5月1日以后)一、乙肝二、梅毒三、细菌性痢疾乙肝工作依据——《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四川省15岁以下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方案(试行)》(川卫办发[2012]400号)——“全国乙肝监测个案调查表数据库”——“大疫情系统”增加了乙肝病例附卡填报功能特别说明:①乙肝无临床诊断,只有疑似诊断和确诊诊断;②需分“急性、慢性”;要求:①临床医生对每例乙肝病例,需同时完善门诊日志/住院病例、传染病卡和乙肝附卡的填报②各乡镇卫生院需对15岁以下乙肝病例(包括急性和慢性)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时上报区CDC。监测目的:①提高乙肝病例诊断的诊断准确性;②了解我省15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的原因及状况,对进一步采取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降低15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病毒携带率。诊断依据诊断分型疑似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类型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癌不进行传染病报告诊断依据—急性乙肝1、疑似病例:(1)+(2)或(1)+(3)(1)HbsAg(+);(2)乙肝急慢性临床症状、体征;(3)肝功异常,主要是血清ALT、AST升高。2、确诊病例:(符合下列两项之一即可报)(1)HbsAg(+)、HbeAg(+)伴有肝功异常;(2)HbsAg(+)、HbeAg(+)伴有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急慢性肝炎。诊断依据乙肝两对半(大三阳、小三阳)问题:HBsAg(1)、抗-HBs(2)、HBeAg(3)、抗-Hbe(4)抗-HBc(5)大三阳:1、3、5(HBsAg、HBeAg、抗-HBc)小三阳:1、4、5(HBsAg、抗-Hbe、抗-HBc)大三阳+慢肝体征(或肝功能异常)—慢性乙肝确诊病例小三阳+症状、体征(或肝功异常)—可诊断为:急性(或慢性)疑似乙肝注意:仅仅大三阳、小三阳是不能诊断为乙肝的。乙肝病例报告卡附卡1、HBsAg阳性时间:6个月/6个月内/未测或不详2、抗-HBcIgM1:1000稀释检测结果:阳性/阴性/未测3、本次ALT:U/L4、首次出现乙肝症状和体征的时间:年月/不详5、肝组织穿刺检测结果:急性病变/慢性病变/未测6、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阳性/阴性/未测丙肝报卡标准:1、疑似病例:(符合下列两项之一即可报)(1)有流行病学史及丙肝临床表现;(2)有流行病学史伴有肝功异常。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三项之一即可报)(1)血清抗HCV(+)和流行病学史;(2)血清抗HCV(+)和丙肝临床表现;(3)血清抗HCV(+)和肝功异常。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HCVRNA(+)丙肝的报告原则:1、既往已治愈再次感染的病例需要报告。2、抗-HCV检测结果阳性,符合临床诊断但未开展HCVRNA检测的病例,填报“临床诊断病例”。3、HCVRNA检测结果阳性病例,填报“确诊病例”,并进一步填报“急性”或“慢性”。4、18个月及以下的婴儿或幼儿,抗-HCV阳性并不一定代表HCV感染,应以HCVRNA阳性作为其HCV感染报告的依据;6个月后复查HCVR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5、HCVRNA检测结果阴性的病例,不论抗-HCV检测结果如何,均不需要报告;已按抗-HCV检测结果阳性报告的“临床诊断病例”,应订正。梅毒诊断依据:①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②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1、仅有①+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报告疑似病例;2、①+②+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报告确诊病例,并根据患者就诊时的临床表现进行分类(一期、二期、三期、隐性梅毒);3、仅有②,不能诊断为梅毒(实际工作中常见)。细菌性痢疾(1)流行病学史:病人有不洁饮食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2)症状体征:急性起病、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发热、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部压痛;(3)实验室检查:a.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b.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属阳性为确诊依据。1、疑似病例:腹泻,有脓血便或粘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伴有里急后重症状,难以确定其他原因腹泻者;2、临床诊断病例:同时具备(1)、(2)和(3)a,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腹泻;3、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3)b。附:江苏省法定传染病诊断与报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