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成本计算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管理学系制•【目的与要求】•了解成本计算的含义和原则;•理解成本计算的内容、方法、程序;•掌握材料成本的计算;•理解人工成本的计算;•理解制造费用的计算;•掌握产品成本的计算;•掌握销售成本的处理。•【主要内容】•成本计算概述;•材料成本的计算;•人工成本的计算;•制造费用的计算;•产品成本的计算;•销售成本的处理。•【考核重点】•材料成本的计算;•产品成本的计算;•销售成本的处理。5.1成本概述•5.1.1成本计算的含义•成本计算在会计上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归集某一特定成本计算对象发生的全部费用,借以确定该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是成本管理的基础环节,为成本管理分析和管理控制提供信息基础。•5.1.2成本计算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2)可靠性原则•(3)相关性原则•(4)分期核算原则•(5)权责发生制原则•(6)实际成本计价原则•(7)一致性原则•(8)重要性原则•5.1.3成本计算的内容•①直接材料•②直接人工;•③制造费用。•5.1.4成本计算的方法•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企业区分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主要标志是成本计算对象)•二是成本计算期不同。•三是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的分配情况不同。•成本计算的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5.1.5成本计算的程序•(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审核生产费用)•(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项目)•(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例题.多选题]成本计算的主要程序包括()。•A.确定成本计算期B.确定成本计算对象•C.确定成本项目D.归集和分配有关费用•答案:ABCD5.2材料成本计算•外购材料实际成本的确定–成本构成•买价–材料的购买价格,即购货发票上注明的材料交易价格•采购费用–企业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支付的运费、装卸费、途中保险费、材料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8•【例题.单选题】下列内容不属于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项目的是()。•A.材料的买价B.外地运杂费•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D.采购机构经费•答案:D–基本原则•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间接费用–分配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举例〗:乐华公司2005年8月8日同时从五羊公司购入甲、乙两种材料。其中,甲材料2000公斤,单价5元;乙材料4000公斤,单价7.5元。两种材料共计发生运杂费•1200元,并支付了甲种材料的运输保险费200元。两种材料已经验收入库。要求计算甲、乙材料的实际成本(包括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每公斤材料应当分摊的运杂费=1200÷(2000+4000)=0.2(元)•甲种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0.2×2000=400(元)•乙种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0.2×4000=800(元)•则•甲种材料实际总成本=10000+(400+200)=10600(元)•甲种材料实际单位成本=10600÷2000=5.3(元)•乙种材料实际总成本=30000+800=30800(元)•乙种材料实际单位成本=30800÷4000=7.7(元)•自制材料的实际成本的计算•实际上就是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产品实际成本的确定–成本构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13–基本原则•直接费用–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生产成本•间接费用–分配计入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分配标准»与制造费用的发生具有“显著关系”的项目•练习:假设群英公司第一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期投产的产品全部完工。2011年8月该车间共计生产甲、乙产品各4000件。生产甲、乙产品分别投入原材料10000公斤(实际成本20000元)和16000公斤(实际成本30000元)。生产甲、乙产品耗用的人工分别为30000元和50000元。该车间当月发生的制造费用共计为24000元(按直接工人费比例分摊)。要求计算甲、乙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答案:•制造费用分配率=24000÷(30000+50000)=0.30•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0000×0.30=9000(元)•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50000×0.15=15000(元)•则•甲产品生产总成本=20000+30000+9000=59000(元)•甲产品单位生产成本=59000÷4000=14.75(元)•乙产品生产总成本=30000+50000+15000=95000(元)•乙产品单位生产成本=95000÷4000=23.75(元)5.2.2材料发出成本的计算•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first-in,first-outmethod,FIFO),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补充:•存货流转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个方面。企业存货实物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流转成为存货的实物流转。所谓存货成本流转指外购或自制存货的成本流入及出售商品时的成本流出。•例如,某商品购进成本,第一批100件单价15元,第二批50件单价10元,第三批80件单价11元。本期销售结果是,第一批售出80件,第二批售出30件,第三批售出10件。由此可见,该商品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是一致的。18•优点: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而且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先进先出法会虚增利润,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利于企业资本保全。•使用范围:•经营活动受存货形态影响较大或存货容易腐烂变质的企业,一般采用先进先出法,并且这种方法在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下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相等。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averagemethod)是把存货的可用成本平均分配于所有存货单位量,即按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期末持有存货及本期发出存货价值的方法•两种形式:•永续盘存制度,则需要在每次取得新的存货时,均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移动加权平均法•优点:•在于能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并且每次购入存货的单位成本和购入前库存存货的单位成本对发出存货成本的影响,分别与购入数量加购入前库存数量的多少成正比,因而成本计算较为客观可信,但与市价仍有一定差距。•缺点:频繁地计算移动单位平均成本,使存货核算相当繁琐。•适应范围:对于储存在同一地点性能相同的大量存货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只能用于永续盘存制,不能用于实地盘存制。•定期盘存制下——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优点:这种方法只需在月末计算一次,比较方便。•缺点:只能在期末确定存货成本,无法随时从账面上提供存货的结存金额,不利于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同时无论在上涨还是下跌情况下,计算出的存货成本与现行成本都有一定的差距,并且这种方法在实地盘存制下才可用。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它是通过设置存货(如材料、产成品或商品等)明细账户,逐日或逐笔记录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数量的方法.存货结存数量计算公式期初存货+本期收入—本期发出=期末存货•优点:1、最大的优点是能加强对存货的控制与管理。在各个存货明细账户中,可以随时反映出每种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并能从数量和金额两方面进行控制。•2、明细账户中的结存数,可以通过盘点与实有数量进行核对,当发生存货溢余和短缺时,便于查明原因,及时纠正。•3、随时将明细账户中存货的结存数与既定的最高和最低库存限额进行比较,取得库存积压或不足的资料,以便及时组织存货的购销或处理•缺点:工作量大【注意】:在永续盘存制下,根据账面记录确定的存货结存数不一定与其实有数相符,因此,需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实物进行实地盘点,以便核对存货的账面数(账存数)和实有数是否相符。〖举例〗智辉公司2012年7月甲种商品收入、发出情况及采用永续盘存制确定的各日结存数(件),如表7-2所示。定期盘存制也称“实地盘存制”,它是指通过现场(实地)对实物存货实物进行盘点,确定存货的结存数量,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数量的方法定期盘存制的基本要点是:平时对存货只在明细账户中记录其购入或收进数,不记录其发出数,期末通过盘点实物确定结存数量后,据以计算存货的耗用(或销售)数量。•存货结存数量计算公式期初存货+本期收入—期末存货=本期发出•〖举例〗天明公司以煤为燃料,假设该企业2011年7月燃煤的月初结存及购入情况见表5-3。由于煤的耗用情况平时难以准确计量,故采用定期盘存制进行核算。月末通过实地盘点结余燃煤,确定的期末结存数为200吨。该企业本月燃煤的收入、发出及结存情况。•表中的“本月耗用数”于月末倒挤求出:•150+(100+80+120+90+130+120)—200=590(吨)•优点:可以简化核算工作。计算公式如下: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specificidentificationmethod)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其特征是注重所发出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27•该方法的要点是:•①逐一记录每一特定存货单位的取得价格•②了解耗用或出售的存货属于哪一特定单位(或批次),或者了解期末持有存货属于哪一特定单位。•优点: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缺点: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适应范围:•仅适用于种类数量较少、单位价值较高的存货计价•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均可使用•举例见P111例5-5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举例•朝阳公司2013年10月甲种商品采用永续盘存制进行会计核算(假设月终一次结转成本)。有关资料如下:–10月1日期初结存200件,单价6元•10月4日出售40件,售价12元–10月8日购入200件,单价7元•10月15日出售80件,售价12元–10月18日购入200件,单价8元•10月25日出售240件,售价12元•要求:分别按个别计价法(假设4号发出的全部是1号的结存,15号发出的含1号的40件,8号的40件,25号发出的含8号的80件,其余是都是18号购入的)、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计算甲商品10月份的销货成本、月末库存以及销货毛利。29302013年摘要收入发出结存月日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101期初结存200612004销售40624016069608购入2007140016020067236015销售8064808020067188018购入2008160080200200678348025销售80160671600402007818801031本期合计及结存400300036023202401880可售成本=200×6+200×7+200×8=4200(元)销售成本=40×6+80×6+(80×6+160×7)=2320(元)期末成本=4200-2320=1880(元)销货毛利=40×12+80×12+240×12-2320=4320-2320=2000(元)FIFO加权平均法2013年摘要收入发出结存月日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101期初结存200612004销售401608购入2007140036015销售8028018购入2008160048025销售2402401031本期合计及结存40030003607252024071680加权平均单位成本=(200×6+200×7+200×8)/(200+200+200)=7(元/件)期末持有存货成本=240×7=1680(元)本期耗用或销售商品成本=360×7=2520(元)销货毛利=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