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201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动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时,他说:“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布鲁诺被称为异端是因为反对正统天主教的黑暗的精神统治;李贽被称为异端是因为反对正统思想宋明理学的主导地位,为社会所不容。他们都挑战正统突破文化传统。布鲁诺反对正统教义,宣扬近代科学,最终遭到迫害。李贽反对孔子是非标准,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标准,主张个性自由,主张男女平等等。他们的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中国的文化人较为活跃较为自由,大体上是在四个时期,一是春秋战国时代,二是魏晋,三是晚明(许多学者视为明清之际),四是上世纪的上半叶。———启良《中国文明史》晚明时代,是一个动荡时代,是一个斑驳陆离的过渡时代。照耀着这时代的,不是一轮赫然当空的太阳,而是许多道光彩纷披的晚霞。你尽可以说它“杂”,却不能说它“庸”;你可以说它“嚣张”,却绝不能说它“死板”;尽可以说它是“乱世之音”,却绝不能说它是“衰世之音”。它把一个旧时代送终,却又使一个新时代开始。———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课标解读: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在这方面,明代后期的李贽,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都做了大量工作,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即通过批判的方式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文化。据统计,“三言二拍”涉及到的商人形象不下百十人,以商人为主人公的作品约占1/4;涉及商人、商业事件并情节较重要的作品约占1/8。——《“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和商业意识》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而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的。——《欧文选集》明朝中晚时期,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下,社会上的尊卑贵贱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过去长期受压抑的工商业者,因为他们有了货币而逐渐赢得了重视;相反,那些一向受到尊重的官僚、贵族、地主、读书人为满足其穷奢极欲的愿望,不得不向富商巨贾们求助。而此时明王朝国库空虚、财政匮乏也不得不依靠商人的力量去解决其内外矛盾。工商业者凭着手中的巨额资财,通过权钱交易,逐渐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生产领域的资本主义化和销售领域的商业化,人们的生活与市场关系越来越密切。中晚明时期,社会动荡,“天崩地陷”,矛盾重重。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改变了过去卑微的地位,深刻影响着中晚明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商人成为新的生产关系的开拓者,旧的生产关系的掘墓人。——王培红《“三言、二拍”商人形象之比较》吴中风俗,农事之获得信而劳最,愚懦之民为之;工之获利二而劳多,雕巧之民为之;商贾之获利三而劳轻,心计之民为之;贩盐之获利五而无劳,豪猾之民为之。——顾炎武《天下郡国得病书》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明)何良俊《四友斋丛小说(卷一三)》四民之业,惟士为尊,然而无成,不若农贾。——(明)李维桢《大泌山房集·乡祭酒小公墓表》人在天地间,不立身扬名,忠君济世,以显父母,即当庸绩商务,兴废补弊。——万明《晚明社会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利玛窦与汤若望(中)、南怀仁画像晚明是中国文化的变革时代,传统文化与学术思潮面临着一次深刻的转型。伴随着专制政治危机的深化,商品市场经济的活跃,市民阶层的崛起,知识阶层的批判精神得到空前的强化。从人文精神层面上说,人的主体意识和人的社会意识得以伸张,以个性解放为特征的人文主义理念得到普遍的认可。……王阳明“致良知”学说,改变了程朱理学过分迷信“天理”对人本身能动性认识不够的状况,开始凸显人的自觉性。——张岂之《中国思想学说史·明清卷》1、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2、经济上: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本原因)3、阶级上:工商业阶层(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4、思想上:文化专制严重,理学心学盛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西学东渐”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自秦始皇死后人们对他的评价亦不绝于耳,他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深深地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而在后人的众多评价中,“千古一帝”的评价最夺人耳目。那么,这个评价从哪里来的呢?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明)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在《自赞》一文中,他毫不掩饰自己的个性:“其性褊急,其色矜高,其词鄙俗,其心狂痴,其行率易,其交寡而面见亲热。”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明)李贽《史纲评要·后秦纪》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1、明末:李贽(1527年—1602年),本姓林,后易姓李,号卓吾,福建泉州人。中国思想史上的“文化狂人”“怪杰”,自称“异端”。其自称“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李贽1981年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人民日报》发表的《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把李贽列为中华民族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详见1981年3月19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编写的《中华英杰录》,李贽也被选为我国历史上83位英杰之一。一天,李贽要侍者为他剃头。乘侍者离开的间隙,他用剃刀自刎,但是一时并没有断气。侍者看到他鲜血淋漓,还和李贽作了一次简单的对话。当时李贽已不能出声,他用手指在侍者掌心中写字作了回答:问:“和尚痛否?”答:“不痛。”问:“和尚何以自割?”答:“七十老翁何所求!”据说,袁中道的记载,在自刎两天以后,李贽才脱离苦海。——(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意为“焚而弃之”。《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于后世”、“藏于名山”。焚不能毁,藏而愈彰。“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未必)高,众人不曾低。”、“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挑战正统教条,反对绝对权威抨击传统道德,强调个性发展,提倡男女平等探讨世界本原,根本上否定天理存在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初无所谓一与理也。1、明末:“异端”李贽政治观:挑战权威,反传统,反教条人性观:人有私欲,个性发展世界观: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李贽在其著作《焚书·童心说》中称儒家经典为“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臣子极为赞美之语”,绝非“万世之至伦”。A、李贽思想的特点: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B、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李贽的价值在于启蒙,李贽的意义在于开拓!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继李贽之后又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李贽是反封建反压迫反束缚的自由进步的思想家,正因如此,他终生都不愿受封建教条和礼俗的束缚,终生与封建传统者格格不入,并终于被迫害致死。也正因为如此,他那些惊世骇俗之论,在当时及以后都起到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他的那种反封建和偶像的大无畏精神,鼓舞着许多为真理献身的斗士去进取开拓。顾炎武—亭林先生黄宗羲—梨洲先生王夫之—船山先生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在抗清斗争失败后,他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人称船山先生。代表作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黄书》、《噩梦》和《读通鉴论》等。王夫之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2、王夫之的思想王夫之系统地批判了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他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三个方面来阐述了自己的思想。王夫之的思想:2、王夫之——具有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材料一: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既无不是理也。天下惟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盖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①本体论(世界本原):“天下惟器”、“理在气中”(理:客观规律;气,物质实体)。材料三:由目变色,色以五显;由耳审声,声以五殊;由口知味,味以五别。②认识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实践出真知!(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材料四:“私欲之中,天理所寓”。③伦理学(修养观):肯定人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王夫之是怎样批判程朱理学的?程朱理学王夫之世界本原方法论天理与人欲的关系道(理)在气先理在气中格物致知唯心主义先验论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存天理,灭人欲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他的思想主要表现为:主张主要表现在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3、黄宗羲的思想1、抨击君主专制:“天下之大害者”。2、关于君臣关系:应是平等的“师友”。3、限制君权的设想: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3、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初步民主思想: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他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思想体系。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他的思想对垂死的封建制度是个有力的冲击,对我国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积极的影响。代表作是《明夷待访录》。为了配合维新变法运动,这部书(《明夷待访录》)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梁启超说这部书“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深。”又说:“此书乾隆年间入禁书类,光绪间我们一班朋友曾私印许多送人,作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