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国民体质监测与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定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十一章国民体质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内容提要国民体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表现,国民体质的水平,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标志。本章主要从学生体质监测和成年体质监测两个方面来简要阐述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的发展历程、指标体系、监测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体质的最新研究动态,导出今后国民体质研究的发展趋势。关键术语体质(Consititution):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评价(Evoluationofconstitution):是指对构成体质成分的各类指标进行定量表述,并对其价值作出全面的综合判断。健康国民2010(Healthypeople2010):指美国在21世纪实施的第一个十年健康规划,其两大总目标涉及28个领域467个具体指标,是国家实施体质健康监测的典范。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在一个侧面反映了其综合国力水平,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国民体质又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民体质的强弱,既是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问题,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性问题。毕竟,在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是整个民族素质的竞争!难以想象,没有健康的体质,一个人还能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一个民族还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可谓“强国必强种,强种必强身”。早在50年代,毛泽东主席就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1955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特别重视美国人民的体质水平,美国因此而专门建立了“身体素质研究机构”;约翰逊总统强调:身体素质对个人健康成长以及民族兴盛是极其重要的大事;肯尼迪总统也将身体素质看成是“所有其他优美体型的基础”;1980年卡特总统在一次演讲中指出:“系统地参加身体素质锻炼对美国人的身体健康可能是最好的投资。”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无不体现了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同时,人民对以身体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体质健康的重视。第一节中国国民体质监测概述文献资料表明,我国对不同人群的体质调研工作由来已久,主要包括:1975,1985,1995年九城市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和形态特征调研;1979,1985,1991,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1994年全国在职职工体质调研;1997年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等,它们都为我国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有关规定,我国于2000年开展有史以来年龄最齐(3-69岁)的、首次全国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2005年底进行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测试工作已完成,正处在数据处理阶段),并且今后将定期进行。一、监测对象2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的对象可以分为四个群体(样本):学龄前儿童组(3-6岁),儿童青少年组(7-18岁,含19-22岁大学生),成年组(男18-59岁,女18-54组),老年组(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二、监测的宏观程序1、监测计划的确定包括监测点、样本量和抽样方法的确定,测试指标、测试细则、测试计划和进度的初步确定,数据收集、验收、整理、处理方法的确定,评价方法、权重、综合评价方案的确定等。2、预备试验这项工作在第一次监测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对初始指标的科学性(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鉴定,测试方案的修订等。3、正式确定测试指标和测试方案4、到各个监测点进行抽样并测试5、数据验收、整理、输入电脑6、数据统计处理7、单项评价表的制定主要有百分位数法、标准分法、累进分法等。8、权重的确定定量的方法包括常规的统计方法,如:回归方程的标准回归系数、因子分析的特征值或贡献率、判别分析的判别系数等;定性方法主要是专家意见法(或特尔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有:模糊数学理论中的层次分析法或灰色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等。9、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主要有离差法、百分位数法等。10、相应科研成果的问世11、追踪监测方案的形成,形成制度性监测体系在前一次或几次监测的基础上,制定较为系统的动态追踪方案。如每5年要监测一次,监测点和样本量力求更具针对性、全面性。三、综合评价标准制定的步骤1、采取数理统计法或专家调查法筛选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2、抽取大样本,通过测量获取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资料;3、制定各单项指标评分表,并按确定的权重系数进行加权(将权重系数隐含在分数中);4、将样本中每个个体各项指标实测值按单项评分表评分并累加成总分;5、对样本总分分布进行正态检验,同时计算总分的平均数、标准差或第10、25、50、75、90百分位数;6、用离差法或百分位数法制定总分的综合评价标准。第二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一、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发展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1978年8月26日,原国家体委、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出“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素质调查研究”的通知,揭开了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序幕。1978年至1980年间,共测试了16个省市183414名学生,涉及15项形态指标、3项机能指标和5项身体素质指标。通过这次调查研究,3获得了我国青少年儿童在体质研究方面较全面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在此基础上,1985年、1991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继续对学生体质进行了监测。其中2000年和2005年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纳入了国民体质监测的范围,成为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几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指标体系均有些差异,但均含有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除1979年外,其它几次均设有健康检查项目。下表展示的是几次监测的指标体系,2005年的指标体系与2000年的基本相同(但2005年的粪蛔虫卵只检测7岁和9岁农村学生)。表11-11979-1995年四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指标时间形态机能素质健康1979身高,坐高,体重,肩宽,骨盆宽,手长,上肢长,小腿加足高,小腿长,足长,胸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紧张围,上臂放松围脉搏,血压,肺活量1分钟仰卧起坐,60米跑,屈臂悬垂,立定跳远,50米×8往返跑----1985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脉搏,血压,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向上,引体向上,1分钟仰卧起坐,1000米跑,800米跑,50米×8往返跑,立位体前屈视力,沙眼,心脏,肺,肝脾,神经衰弱,龋齿,脊柱侧弯1991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脉搏、血压,月经初潮,首次遗精同上儿(内)科体检,视力,龋齿,血红蛋白,粪蛔虫卵1995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皮脂厚度脉搏,血压,肺活量,月经初潮,首次遗精同上同上注:有下划线的指标为选测指标。表11-2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指标分类指标小学(6-12岁)中学(13-18岁)大学(19-22)必测项目身高,体重,胸围,脉搏,血压,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1分钟仰卧起坐(女),握力,立位体前屈,内科检查,视力△△△△△△△△△斜身引体向上(男),50米×8往返跑△引体向上(男),800跑(女),1000米跑(男)△△龋齿,血红蛋白,粪蛔虫卵7岁、9岁、12岁、14岁、17岁检查项目月经初潮(女),首次遗精(男)9-18岁(女),11-18岁(男)选测项目坐高,肩宽,背肌力,骨盆宽,皮脂厚度△△△△△△注:○1“△”表示有此监测项目。○2注明年龄组(段)者只有该年龄组(段)有此监测项目。三、学生健康体质监测的主要研究结果4(一)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1.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在1995年与1985年相比有所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呈现出增长趋势。2000年与1995年相比,7-18岁学生身高的平均增长值为0.35米,体重为0.63千克,胸围为0.58厘米,其中乡村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的平均增长值均大于城市学生。2.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变较为明显2000年与1995年相比,7-22岁学生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降低,学生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尤其是大学生的营养状况改善尤为明显。其中,7-18岁中小学生的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比1995年下降了1.1%-7.6%,19-22岁大学生的则比1995年下降了10.5%-31%。3.几种常见疾病的患病率有所下降表现在:(1)贫血患病率降低;(2)龋齿患病率呈下降趋势;(3)城市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水平有所改善。4.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1)体能素质下降2000年与1995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800米、1000米或50米×8往返跑)、柔韧素质(立位体前屈)、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力量素质(斜身引体、引体向上或仰卧起坐)等均有所下降,除了反映位移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余各方面素质的下降幅度明显。学生的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在1995年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又有所下降。(2)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学生的肺活量在1995年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2000年又有所下降。7-18岁学生中有75%的年龄组学生的肺活量下降,与1995年相比下降幅度达20-90毫升左右;19岁-22岁大学生的情况也呈现相同的趋势。(3)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男女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1995年相比亦呈现下降趋势。(4)肥胖学生增多与1995年相比,2000年7-18岁学生的肥胖检出率,城市男生由5.9%上升为10.1%;城市女生由3.0%上升为4.9%;乡村男生由1.6%上升为3.7%;乡村女生由1.2%上升为2.4%。其中7-12岁小学生是肥胖检出率最高的人群。(5)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仍居高不下小学生的近视率为20.23%,初中生的为48.18%,高中生的近视率为71.29%,大学生的为73.01%;与1995年相比,虽然小学、初中以及大学的近视率趋于稳定,有的年龄段(如10-14岁)的近视率出现下降,但16-18岁高中学生的近视率则从66.80%上升为71.29%。城市学生近视率仍然高于农村学生,但城乡差别比1995年有所缩小。(6)农村地区学生口腔保健水平仍然较低反映学生口腔保健水平的龋齿矫治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例如,农村学生的乳牙龋的矫治率平均不到5%,恒牙龋的矫治率平均不足20%。(7)大学生身体素质的“20岁现象”随着年代的推移,大学生体质中的身体形态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形成大学生体质内部构成发展的方向不一致。参照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处于成长阶段的20岁左右就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是一种反常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20岁现象”。这种身体条件和身体能力的反向变化是青年在身体锻炼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少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体育教育的效益正在下降。5.少数民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与汉族学生同步增长与1995年相比,2000年少数民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体重的增长趋势较身高、胸围更为明显;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的肺活量指标与1995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7-18岁学生的营养不良和低体重检出率与1995年相比,除个别民族外,均有明显降低。5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汉族学生基本相同。(二)改革开放20年中国汉族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经济、社会环境、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学校卫生保健和体育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大中小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具体表现为:1.身体形态生长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我国城乡男女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2000年均比1979年有明显的提高,增加的幅度远远超过了“平均每10年增长1厘米、体重增加0.5千克”的世界范围内人群平均增长高度。表明我国学生身体形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