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施工组织计划总则详细的施工工程设计是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是项目控制的整体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只有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才能有效的控制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成本,做到条理清晰,忙而不乱,我公司在此方面有强烈的心得体会。为保障工程工期的顺利实施和质量保证。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一、工程施工内容深圳市**监控系统工程施工包括:线缆敷设、前端监控设备安装、监控中心综合管理设备安装等。本项目的具体施工的详细内容包括:系统技术层次的深化设计;系统施工层次的深化设计;图纸制作:包括系统图纸、管线图纸、安装大样图纸、设备连接图纸等;图纸审批;设备材料的技术材料审批;设备样品及接口面板审批;各种工程文件的出具、接收、报审、存档;线槽、预埋管的跟进;工程的协调与会议;设备的订购、运输、、保险、交验货、报验、仓储及成品、半成品保护;线缆的设计、施工、安装;各种系统设备的施工、安装、调试、开通;系统软件的安装、调试、开通;系统的试运行;竣工资料的整理与交付;系统的交接与验收;系统的培训与按合同规定的维护保养;规范的工程管理和运作体系;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一切必须的工作;完成合同规定的所有工程内容。二、施工条件主要管道采用现有电信管道;施工的用电到位;设备机房电源开通,并稳定正常可靠;空调系统开通;三、施工组织方案设计依据与标准1、依据与标准《民用闭路电视监视电脑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72-9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75-9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B10208-8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247-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J/T16-90《电子避雷器通用规范》SJ/T11147-97《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守则》GB7450-87《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现场勘察情况。2、基本原则¾本系统设计坚持高起点,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和在国内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贯彻“实用、可靠、先进、经济”的思想,以应用为导向,推进管理,从现实情况出发,以需求为依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确保系统高度集成,总体优化、安全可靠,使投资价值、使用价值、工程价值得当吻合;设计方案便于施工、维护及操作,并需为今后发展、扩建、改建的可能性等因素留有扩充的余地。对于扩建和改建工程,设计时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原有设施。¾系统中监控系统应采用国内通用电视制式PAL制。¾CCTV系统设施的工作环境温度应集合下列要求:寒冷地区室外-40℃-+35℃其它地区室外-10℃-+55℃室内-5℃-+40℃¾系统所使用设备的视频输入、输出阻抗以及部件、电缆的特性阻抗均为75Ω。¾系统选用的各配套设备的性能及技术要求协调一致,符合系统设计要求。¾在摄像机的标准照度下,闭路监视图像质量和系统技术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监视电视图像质量按五级损伤标准评定。监控电视图像质量应不低于4级。¾系统的各路视频信号在监视器输入端的电平值为1VP-PV±5dBVBS(复合信号)。¾系统各部分信噪比指标分配如表2.1.7-2系统各部分信噪比指标分配表表2.1.7-2指标项目前端部分传输部分显示部分连续随机信噪比(dB)指标值405045¾系统在低照度使用时,监视画面至少应达到可用图像,此时其系统信噪比不得低于25dB。1)前端部分¾摄像机宜安装在监视目标附近不易受外界损伤的地方,安装位置不易影响现场设备工作和人员的正常活动。安装高度,室外以3.5-10m为宜,不得低于3.5米。¾摄像机镜头安装应避免强光直射,保证摄像CCD靶面不受损伤。镜头视场内不得有遮挡监视目标的物体。¾摄像机镜头应从光源方向对准监视目标,应避免逆光安装,必须进行逆光安装的地方,将监视区域的对比度压低在最低限度的范围内。2)传输部分¾系统的图像信号传输方式,宜符合下列规定:传输距离较近,采用同轴电缆传输视频基带的视频传输方式;传输距离较远,采用传输广调制信号的光缆传输方式。¾摄像机、解码箱、中间放大器等在室外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密闭防水措施。¾安装施工线缆路由短捷、安全可靠、施工维护方便;避开环境条件恶劣或易使管线损伤的地段;敷设线缆位置稳定;减少与其它管线等障碍物的交叉跨越。3)监控室部分¾监控室的布局和要求规定如下:应选择环境噪声较小的场所设置监控室;地面应光滑平整不起尘;监控室门宽不应小于0.9M,高度不应小于2.1M;监控室的温度宜为I6-30℃,相对湿度为30-75%根据机柜、控制台等设备的相应位置设置电缆槽和进线孔、槽宽应满足敷设电缆的需要和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监控室房间内设备的排列,应便于维护及操作,并满足安全、消防等规定要求。控制台后端距离壁间不应小于600mm,以便于维护和检测。¾控制台根据需要可具备如下功能:控制台设计采用国际19标准控制台,便于设备的安装规范化,通用性和可任意扩充性。定型采用19标准控制台,避免工程的不规范而使工程安装周期拖长,增加工程成本。¾控制台下正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m,控制台侧面与墙或其它设备的净距,在主要走道不应小于1.5m,在次要走道不应小于0.8m,控制台背面与机架不应小于1m。¾机架背面与侧面离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m。¾控制室内的电缆、控制线的敷设宜以地槽为主,并有接地装置。四、系统工程施工施工前准备工作:施工合同签订,施工图纸已经过会审,施工材料已报审,甲方出具开工报告。具体如下:¾系统工程的施工应遵守国家规定,按照设计要求施工。¾系统工程施工具备下列条件: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齐全,并已会审和批准;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如:工程特点、施工方案、工艺要求、施工质量标准等;施工所需设备、仪器、器材、辅料、工具、机具和施工人员等均已准备就绪,可满足连续施工和阶段施工的要求。¾系统工程施工前对相关有关情况进行检查,符合条件方可施工。¾施工前进行下列调查工作:施工区域内建筑物的现场情况和电信管道情况;使用道路及占用道路(包括横跨道路)情况;线槽的敷设、管道路由状况;在施工现场如有影响施工的各种障碍物,应提前清除以便于施工。¾施工前对系统的使用材料、部件进行下列检查:按照施工材料表对材料进行清点、分类;各种部件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产品的铭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齐全;产品外观应完整,无损伤和任何变形;各种有源设备均应通电检查,对配套设备的性能指标和各种功能进行验收或有出厂验收的证明,合乎指标要求可进行安装。¾备好通讯联络工具,以便施工中及时方便的联络。¾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隐蔽部分和竣工后难以检验部分的随工验收,不断积累准备好技术资料,做到工程完资料全。¾系统的施工,应符合现行的国家的有关规定。1、施工步骤及机具1)施工步骤施工图纸深化设计,图纸报审;设备材料报审;样品、面板接口报审;现场跟进协调管线槽、电源、空调、装修、照明等;确定装修是否达到安装要求;线缆施工、接头制作;隐蔽工程验收;设备安装,并调整达到要求;对设备进行通电测试;调整设备,达到最佳效果;矩阵系统的连接调试;完成上述各调节工序之后,将各种信号接入进行系统联调;系统试运行;人员培训;系统竣工验收。2)施工机具序号主要工具名称规格数量1冲击钻22电焊机13电动切割机14电工用普通组合工具(虎钳、扳手、螺丝刀、电烙铁等)55内六角扳手36手枪钻等27工程车18万用表49手持照明等410安全帽、劳保用品等2011全套组合测试工具212手提电脑213配电箱314示波器13)供电、接地与安全保护为保障系统稳定正常的工作,电源的稳定性极为重要。以下对电源的要求详细列举如下:电源为AC220V,波动不超过±10%;电源要求尽量采用UPS供电;必须采用同一相位的电源供电;严禁共用零线;开、关整个系统时必须有时延控制功能,时间可调,避免启动电流过大对设备造成损坏;系统的接地,提供独立的接地体,接地母线应采用铜绕线(或扁铜),接地线不得形成封闭回路,不得与强电的电网零线相短接或混接,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控制室内接地母线的路由,规格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接地施工时应满足下列要求:地母线表面完全整,无明显损伤和残余焊剂渣,铜泊母线光滑无毛刺。绝缘线的绝缘层不得有老化龟裂现象;接地母线应铺放在地槽或电缆走道中央。2、人员分配计划项目内容人员分配备注系统深化设计、图纸报审设计工程师2人绘图人员1人现场跟进现场工程师2人资料报审资料管理员1人设备供货供应管理人员1人现场线路施工现场工程师2人施工员10人设备基础施工现场工程师2人施工员10人设备安装安装工程师2人施工员8人设备调试调试工程师2人现场工程师2人施工员6人系统联调调试工程师2人现场工程师2人系统试运行调试工程师2人系统竣工资料的整理调试工程师1人现场工程师1人安装工程师1人资料管理员1人3、线缆敷设和设备安装室外必须保证我司系统强弱电管道足够大并有30%的余量,且所有室外管道必须有甲方协调提供。线路的敷设:在我司进行线路敷设时,要求甲方协调土建工作面。¾电缆敷设和一般要求: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敷设光缆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避免各类线缆在敷设中相互干扰,应分别经过各自的穿线配管来敷设;逐盘核对电缆长度,并标在电缆盘上。根据设计图纸上各段线路的长度来选配电缆长度,尽量不进行电缆接续;各种电缆的接续应采用专用接插件。¾室内线槽宜采用塑料机盖板式线槽根据需要选择线槽规格,天花板上可用金属线管,以防老鼠啃咬。¾室内单条线布设宜用卡子方式敷设。¾敷设暗管电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管孔内预设一条镀锌铁线;敷设暗管铁线之前必须先穿通并清刷暗管;穿放电缆时应涂抹黄油或滑石粉;暗管两端管口与电缆间应衬垫铝皮,为防止其掉入或脱落,铝皮应包在管口上;电缆必须敷设在预埋的管道内,并做好防潮、防腐蚀、防鼠咬等处理。1)摄像机的安装¾安装摄像机前作下列检查:将摄像机逐一加电检测和粗调,在摄像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再进行安装;检查云台的水平、垂直转动角度,并根据设计要求定准云台转动起点方向;检查摄像机镜头是否配套完好;检查防护罩功能是否完好;检查摄像机在防护罩内紧固情况;检查摄像机与支架安装孔径的位置。¾在搬动、架设摄像机过程中,不应打开镜头盖。¾在带电设备附近架设摄像机时,应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¾摄像机应牢靠,稳固地固定在底座或构筑物上。¾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约1M的富余量,以不影响摄像机的转动。不得用电缆插头和电源插头去承受电缆的自重。¾先对摄像机进行初步安装,随即加电试看、细调、应调整好摄像机方位,检查各项功能是否完好,观察监视区域是否覆盖和图像是否清晰,认为符合要求再进行固定。2)控制中心设备安装¾监控室机架安装符合下列规定:a)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b)机架的底座与地面固定;c)机架应安放平直、美观、整齐;d)机架安装应竖直,垂直偏差不超过1%;e)几个机架并排在一起,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偏差不大于3mm,两个机架中间缝隙不大于3mm,对于相互有一定间隙而排成一列的设备,其面板前后偏差不大于5mm;f)机架内的设备、部件的安装,应在机架定位完毕加固后进行,安装在机架内设备应牢固、端正;g)机架上的固定螺丝、垫片、弹圈均应按要求紧固不得遗漏。¾控制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控制台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台安放竖直,台面水平;附件完整,无损伤,螺丝紧固,台面整洁无划痕;台内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可靠,安装牢固,内部接线符合设计要求,无扭曲脱落现象;各按钮开关推动、旋转动作灵活。机器开启后,各种指示灯正确。¾监控室内,电缆布放及相关设备安装的要求如下:布放地槽或墙槽电缆时,电缆由机架和控制墙低端引入,将电缆顺所盘方向理直、编号,按电缆的排列次序放入槽内,顺直无扭绞,拐弯符合电缆曲率半径要求。电缆离开机架和控制台时,在距起变点10mm处开始成捆捆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