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学会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3、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国防农业计算机航天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杨利伟在宇宙飞船上与地面进行了实时天地对话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阶段篇】蒸汽机车汽船马车帆船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材料1:20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原因篇】结合以下材料,思考一下,为什么建国后中国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材料2: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1949年11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1956年,中国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原因篇】材料2: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1949年11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1956年,中国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原因篇】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前提)(2)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动力)(3)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基础)(4)党和政府重视科技,为科技发展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保证)【原因篇】阅读下列材料: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分为如下几个时期:①1950-1959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②1959-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的饱和增长;③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④196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呈零增长;⑤1975年后: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接近。——《中西500年比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新中国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建国之初: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完成,党中央对科技发展的重视。阅读下列材料: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分为如下几个时期:①1950-1959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②1959-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的饱和增长;③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④196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呈零增长;⑤1975年后: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接近。——《中西500年比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新中国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②1959—1962年:“左”的思想和三年经济困难。阅读下列材料: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分为如下几个时期:①1950-1959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②1959-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的饱和增长;③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④196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呈零增长;⑤1975年后: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接近。——《中西500年比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新中国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③1963—1965年:党中央纠正“左”的错误,使经济形势好转。阅读下列材料: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分为如下几个时期:①1950-1959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②1959-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的饱和增长;③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④196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呈零增长;⑤1975年后: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接近。——《中西500年比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新中国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④“文革”时期:科技、教育遭到严重冲击。阅读下列材料: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分为如下几个时期:①1950-1959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②1959-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的饱和增长;③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④196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呈零增长;⑤1975年后: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接近。——《中西500年比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新中国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⑤“文革”结束后:批判“左”倾错误,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举世瞩目成就。1、成就:时间重大成就意义1964.61964.101966.101967.61970.41975.11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中国跨入核国家行列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成果篇】之一:两弹一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1966年10月27日,装载着核弹头的导弹成功发射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2、含义:1、成就: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成果篇】之一:两弹一星材料3: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材料4: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取得节节胜利,美国的当权者为了挽回战局,多次企图对中国使用原子弹。甚至到1955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浙江的一江山岛和大陈岛时,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授权,总统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阅读材料3、4,结合课本P114,讨论一下中国为什么要研究两弹一星技术?【成果篇】之一:两弹一星材料3: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材料4: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取得节节胜利,美国的当权者为了挽回战局,多次企图对中国使用原子弹。甚至到1955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浙江的一江山岛和大陈岛时,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授权,总统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阅读材料3、4,结合课本P114,讨论一下中国为什么要研究两弹一星技术?【成果篇】之一:两弹一星材料3: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材料4: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取得节节胜利,美国的当权者为了挽回战局,多次企图对中国使用原子弹。甚至到1955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浙江的一江山岛和大陈岛时,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授权,总统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阅读材料3、4,结合课本P114,讨论一下中国为什么要研究两弹一星技术?【成果篇】之一:两弹一星3、原因:1、成就:(1)国防现代化程度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2、含义: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4、意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核垄断。5、中国在核技术上的使用:【成果篇】之一:两弹一星浙江秦山核电站材料5: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成果篇】之一:两弹一星3、原因:1、成就:(1)国防现代化程度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2、含义: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4、意义:5、中国在核技术上的使用:(1)中国不会首先使用原子弹。(2)中国使用核技术为人民造福。(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核垄断。【成果篇】之一:两弹一星中国的耕地占世界的7%,人口占世界的22%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04年8日发表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材料6: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思考一下,吃饭分别靠“两平”的什么?①靠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靠袁隆平的农业科技成果——杂交水稻【成果篇】之二:东方魔稻1、发明者: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2、成就:3、意义: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成果篇】之二:东方魔稻阅读材料7、8、9,结合课本P115思考: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有什么重大意义?材料7:他(袁隆平)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材料8: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材料9: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意义:①理论:②实践:【成果篇】之二:东方魔稻阅读材料7、8、9,结合课本P115思考: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有什么重大意义?材料7:他(袁隆平)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材料8: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材料9: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意义:①理论:②实践:【成果篇】之二:东方魔稻阅读材料7、8、9,结合课本P115思考: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有什么重大意义?材料7:他(袁隆平)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材料8: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材料9: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意义:①理论:②实践:【成果篇】之二:东方魔稻阅读材料7、8、9,结合课本P115思考: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有什么重大意义?材料7:他(袁隆平)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材料8: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材料9: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