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给大家讲讲“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故事讲一讲●平王东迁周平王,名宜臼,幽王太子,前770年周平王夺取王位后,由于战乱的破坏,原西周都城镐京残破,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平王东迁”。西周东周东周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记载了这段历史而得名因诸侯国连年相互战争而得名●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列国形势图你知道吗?●你知道这些成语故事的由来吗?——“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你知道这些兵计吗?——“围魏救赵”、“逐日减灶”、“远交近攻”。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五霸1.周王室的衰落2.春秋五霸二、诸侯争霸1.齐桓公称霸——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你认为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的原因是什么?——周王室的衰落,“征伐礼仪自天子出”变成“征伐礼仪自诸侯出”。动脑筋●春秋五霸楚庄王秦穆公晋文公宋襄公齐桓公越王勾践吴王阖闾楚庄王晋文公齐桓公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管鲍之交】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齐国人,是一对好的朋友。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阅读课文第31页内容。你认为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条件是什么?——①东方大国、经济富庶;②管仲改革、国富兵强;③尊王攘夷、发展势力;④葵丘会盟、确定霸主。阅读与思考意思是: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挽救周王室,百姓受惠直到今天。你知道“管鲍之交”、“老马识途”的故事吗?●老马识途公元前664年,山戎进攻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管仲认为老马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让几匹老马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大军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死了,太子郑在齐桓公的拥立下即位为周襄王。周襄王对齐桓公十分感激,派人给他送了祭肉、珍贵的弓箭和车子。齐桓公利用这个机会,于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会合诸侯,招待周王的使者。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葵丘会盟葵丘2.晋楚争霸——城濮之战3.吴越争霸三、诸侯争霸的影响(P32页)你知道“退避三舍”的典故吗?你给大家讲讲“卧薪尝胆”的故事?晋文公(前671—前628),姓姬名重耳,年轻时,其父晋献公立幼子为嗣(王位继承人),派人追杀重耳,重耳被迫流亡国外19年。有一次流亡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接待他,并问他:今天我这么盛情款待你,假如有一天你能回国当上国君,你将打算如何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前636年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62岁的重耳即位,称晋文公。重耳回国当上国君后,进行改革,使晋国富强来。在这种形势下,晋文公积极准备,与楚国争霸中原。【“退避三舍”的背景】【晋楚“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楚成王攻打宋国,宋向晋国求援,双方军队在陶丘相遇。当时晋国兵力约为二万左右,而楚国的兵力约4万。晋文公以实践当年向楚成王许下的诺言为名,“退避三舍”(九十里),退守城濮。巧妙避开楚军锋芒,变敌众我寡的劣势为诱敌深入,以逸待劳、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优势。最终晋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中原霸主。公元前597年晋、楚为争夺郑国大战于邲。这次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饮马黄河,雄视北方,称霸中原。●卧薪尝胆——吴越争霸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槜李之战: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病死,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乘勾践新立之机,率军攻越。双方对阵于槜李(今浙江嘉兴县西南)。越王勾践组织几次进攻,均被吴军击退。在此情况下,勾践迫使犯了死罪的囚徒,列为三行,持剑走到吴军阵前,一起举剑自杀。吴军将士被这一疯狂举动所震慑,纷纷拥上看个究竟,吴军阵势因而大乱。越军乘机发动突然袭击,大败吴军。阖闾本人也受伤不治而死,临终前再三叮咛儿子夫差:“必毋忘越!”【吴越争霸】会稽之战: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继承王位,夫差时刻牢记杀父之仇,日夜练兵,积极备战,准备出兵攻越。公元前494年春,越王勾践得知夫差准备攻越的消息后,不听大臣范蠡的劝告,在准备不充分的形势下,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吴。夫差尽发吴国精兵,迎战于夫椒(今江苏苏州西南)。吴军奋勇冲击,越军不敌,损失惨重,只剩下5000人退守会稽山。吴军乘胜追击,占领越都会稽,并进而包围了会稽山。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大夫范蠡提出屈辱求全,主张用卑辞厚礼向吴求降,如若不允,就由勾践亲自去吴国做人质。勾践采纳了这一建议,一面准备死战,一面派文种去向吴王求和,并用美女、财宝贿赂吴太宰伯嚭,要他从中斡旋,劝说夫差允许越国作为吴的附属国,并声明如吴国不许,则将与吴血战到底。伍子胥认为争霸中原不如灭越有利,并看出越国君臣卑辞厚礼的背后所隐藏的灭吴野心,因而坚决主张彻底灭越,否则“今不灭越,后必悔之”。但夫差急于北上同齐争霸,认为越国既已投降,便名存实亡,不足为患。因此答应越国议和,率军回国。越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勾践把国内事务分别托付给大臣管理,便带着范蠡等人去吴国。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吴王夫差要骑马,马太高,夫差是踩着勾践的背上了马呀!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有一次吴王夫差生病了,居然让身为一国之君的勾践去尝一尝他拉出来的粪便,从而来判断夫差的病情。勾践在吴国忍辱负重,历尽艰辛,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于3年后被释放回国。20年后,公元前478年,越国灭掉吴国。这样,越王勾践终于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四、战国七雄——齐、秦、燕、楚、赵、魏、韩1.桂陵之战(“围魏救赵”)2.马陵之战(“逐日减灶”)3.长平之战——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军事基础东齐西秦北燕南楚,中间赵魏韩●围魏救赵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齐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苦战了一年,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急忙向盟国齐国求救。齐威王正欲向外扩张,于是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去救赵国。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主张直接出击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庞涓果然中计,撤离邯郸,又自恃魏武卒精锐,竟弃其主力于后,率轻锐兼程赶回,企图全歼齐军于大梁。孙膑闻魏师已撤,即令齐军折向北,至魏军还师必经之道桂陵截击之,大败毫无准备的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一说被俘后放回)。【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齐公元前341年,魏国再次发兵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齐军重施“围魏救赵“的战法,直驱魏都大梁。魏惠王以太子申为主将,庞涓为将军,率兵10万迎击齐军。孙膑利用魏军求胜心切的弱点,诱敌冒进,再图取胜。齐军前锋与魏军稍一接触,即佯装怯战,掉头东撤。在撤退途中,有意造成军力不断削弱的假相。第一天造了10万人吃饭的锅灶,第二天减为5万人用的锅灶,第三天则只剩下3万人用的锅灶了。当看到齐军锅灶日减,以为齐军胆怯,三天中即逃亡了大半,所以魏军轻车锐骑日夜兼程猛追。齐军退至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此地道路狭窄,地势险隘,两旁树木茂盛,是个设伏的好地方。孙膑计算行程,判断魏军将于日落后追至,遂命士卒伐木堵路,并将路边一棵大树剥去树皮,在树干上写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8个大字。挑选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道路两侧的山上,约定天黑后,见到火光就一齐放箭。日暮时分,庞涓果然率军追到马陵,发现路旁的大树被剥去树皮,上面隐隐约约写有字,就命士卒点起火把来看,待他看清树上字后,这才发现中计,急令部队撤退。但已经晚了,两旁齐军看见火光,万弩齐发,伏兵四起。魏军措不及防,仓促应战,很快溃败,庞涓中箭,左突右冲无法突出重围,最后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又大败魏军主力,俘获魏军主将太子申,歼灭魏军10万。【马陵之战·逐日减灶】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曰∶“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的讨论它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打败赵军的人一定是赵括自己。”)【成语:纸上谈兵】长平之战●时间:前260年双方:秦国--赵国结果:赵军大败,40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公元前262年,秦国派大将王龄攻打韩国上党郡。韩国想献出上党向秦求和,但上党郡守不愿向秦投降,把韩国的上党郡17县献给赵国。当秦大举进攻上党郡的时候,赵孝成王立即派老将廉颇前往解救。廉颇在长平修筑工事和秦军对垒足足三年,无论秦军怎样挑衅,廉颇就是不肯出战。长期的对峙于入侵者秦国十分不利。秦王派人到赵国行反间计,造谣说:廉颇已经老了,不敢出战了,还是应该让年轻力壮的赵括带兵,这样才能打败秦军。前260年,赵王听信谗言,撤换了廉颇,改由赵括担任大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废除了廉颇的军令,命令将士只要秦军来袭,就迎头痛击。秦国名将白起兵分三路,一路故意打了几个小小的败仗,引诱赵括全面出击,一路在长平扎紧包围圈,一路堵截赵军的退路。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精兵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精锐骑兵把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们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他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已经投降秦军的近四十万赵国军队,全部被秦军活埋。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后,赵国迅速衰落,并于公元前222年被秦国灭亡。【长平之战】巩固练习(1)填空:春秋时期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的时期。(2)选择:春秋时期的几个诸侯国君A.齐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