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平面交叉口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平面交叉口管理主要内容7.1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划分及交通管理原则7.2平面交叉口功能区界定7.3平面交叉口渠化方法7.1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划分(一)按相交道路条数及几何形状划分平面交叉口的形式7.1.1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划分(二)按交通管理和控制方式划分全无控制交叉口主路优先控制交叉口信号(灯)控制交叉口1、全无控制交叉口不设控制标志、标线的交叉口依靠视距判断冲突点的避让视距三角形是全无控交叉口设计和设置的基本依据在视距三角形内不得有高于1.2米的物体冲突点PdBAB①②③④⑤⑥⑦badB-adAdA-b视距三角形7.1.1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划分视距三角形视距确定方法1主要是检验交叉口的视距是否满足相互冲突的车辆能够安全停车的要求。步骤一:假定A车位于距冲突点一个安全停车距离的地方226.3)(26.3igvtvdAAAvA—A车行驶速度,km/h;t—反应时间,s;g—重力加速度,9.8m/s2;Φ—汽车轮胎和路面的纵向摩阻系数;i—道路纵坡(上坡i取正值,下坡i取负值)。7.1.1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划分步骤二:基于以上对A车位置的假定,计算当B车刚好为A车驾驶员可见时B车的位置。步骤三:由于规则1也要求B车距冲突点的距离不小于安全停车距离,据此计算dB的最小值:226.3)(26.3(min)igvtvdBBB式中:vB—B车行驶速度,km/h步骤四:如果dB(act)≥dB(min),则表明交叉口为基本通行规则提供了充足的视距,否则B车的驾驶员不能及时看到A车。7.1.1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划分方法2主要是检验交叉口的视距是否满足相互冲突的车辆能够安全地依次通过冲突点。lAlBABdAdB6.3/7.36.3/5.5BBAAvdvd7.3)5.5(ABABvvdd或者:7.1.1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划分单行道64km/hCAB64km/h48km/h12.8m6m18m3.7mΦ=0.35i=0.0%t=1.0s北例题:右图描绘了一个视距问题。图中的交叉口由一条单行道(南北向)和一条双向行驶的道路(东西向)相交而成,试分析两个视距三角形的视距能否满足安全行车的要求。解答:步骤1.假定A车距冲突点的距离是一个安全停车距离2248481.039.25(m)3.629.80.353.6Ad7.1.1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划分步骤2.假定A车距冲突点的距离是39.25m,B车在刚好被看到时的实际位置步骤3.使用方法1或方法2分别计算B车所需的最小距离:639.25()8.9(m)39.2512.8Bdact226464(min,1)1.063.85(m)3.629.80.353.6BdF64(min,2)(39.255.5)3.763.37(m)48BdF检查A车和C车之间的视距三角形步骤1.假定A车距冲突点的距离是一个安全停车距离,即也有dA=39.25m。7.1.1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划分步骤2.计算当C车刚刚能被A车驾驶员看见之时,C车距冲突点的实际距离:步骤3.由于B车和C车在进口道的速度相同,其他计算参数完全一样,因此在规则1和规则2之下,B车和A车所需要的最小距离也相同。于是,dC(min,F1)=63.85m,dC(min,F2)=63.34m。步骤4.两种分析方法所要求的最小距离都远大于实际距离。第二个视距三角形也不能提供在通行规则运行之下所必须的视距1839.25()19.87(m)39.253.7Cdact7.1.1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划分2、主路优先控制交叉口停车让行a)单向停车控制b)多向停车控制减速让行信号(灯)控制交叉口7.1.1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划分检查让行停车让行减速让行会车让行单向停车控制条件:与交通量较大的主路平交的次路路口;次路路口视距不太充分,视野不太好;主路交通流复杂,或车道多,或转弯车辆多;无人看守的铁路道口。7:00-19:00,流量比至少8小时在曲线右侧7.1.1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划分多向停车控制条件:事故量交叉口进入流量比较均匀(大于500辆/小时)次要道路上综合交通量(至少为200个单位),且在高峰小时期间,旁侧次要道路车流的平均延误时间每辆为30s即将改为信号交叉口的路口7.1.1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划分减速让行7.1.1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划分3、信号(灯)控制交叉口适用于交叉口车流和行人流很大基本形式是两相位信号控制,给其中一条道路流向分配路权平面交叉口的类型选择A类:信号控制交叉口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C类:环形交叉口7.1.1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划分7.1.2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理原则减少冲突点-单行线、排除左右转弯、多相位交通信号灯控制控制相对速度-控制合流角、设置隔离设施重交通车流和公共交通优先-设置减速让行、停车让行标志、延长绿灯时间分离冲突点和减小冲突区-设置交通岛、规定车辆迂回、自行车左转弯标示线、设置左、右转弯导向线选取最佳周期,提高绿灯利用率7.2平面交叉口功能区界定7.2.1平面交叉口功能区的定义7.2.2平面交叉口功能区范围的界定7.2.3平面交叉口接入窗口的辨识与管理7.2.1平面交叉口功能区的定义机动车进入交叉口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感知-反应、减速、排队等待、转向或穿越、加速等等,功能区则是实施这一系列复杂操作的空间范围,或者说是交叉口对其相交道路的影响区域范围。在交叉口功能区之内,交通流的运行非常复杂,频繁而密集地发生着交通流的交织运行、合流冲突、分流冲突、和交叉冲突,还有大量的穿越交叉口的非机动车和行人,这使得交叉口功能区范围内的通行能力远远低于路段,成为整个道路系统的瓶颈。1)交叉口物理区是指交叉道路的重叠部分,它以交叉口转角及相邻的所有边界为限,通常被认为是交叉口的“入口”。次路主路次路主路交叉口物理区7.2.1平面交叉口功能区的定义2)交叉口功能区是指交叉口物理区及其上游和下游车道的延伸,包括辅助车道。次路主路次路主路交叉口功能区7.2.1平面交叉口功能区的定义下游车道上游车道7.2.2平面交叉口功能区范围的界定交叉口上游功能区:驶入车辆受到影响的区域位于交叉口的上游。交叉口上、下游功能区范围交叉口下游功能区:驶出车辆受到影响的区域位于交叉口的下游。(1)交叉口上游功能区组成:驾驶员的感知-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d1;车辆减速和侧向移动的行驶距离d2;车辆的最大排队长度d3。交叉口功能区上游长度d上游=d1+d2+d3d3d2d1交叉口上游功能区的组成7.2.2平面交叉口功能区范围的界定d1计算公式:1/3.6dvt式中:v—车辆的行驶速度,km/h;t—驾驶员的感知-反应时间,s。感知-反应时间美国《接入管理手册》:城市和郊区范围内1.5s,乡村范围内2.5s。我国《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B05-2004》:2.5s(1.5s的判断时间和1.0s的运行时间)7.2.2平面交叉口功能区范围的界定乡村地区:驾驶员在感知-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以及车辆减速和侧向移动的行驶距离会比较长,从而可能导致交叉口上游功能区的长度较长。城市:交叉口的上游功能区长度可以由高峰时段或者非高峰时段的交通状况所决定,取决于具有最大d1+d2+d3的那个时段。转弯拓宽车道(辅助车道)它的物理长度就是交叉口上游功能区长度减去驾驶员感知-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d1。在确定辅助车道的长度之后,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和驾驶员的感知-反应时间计算上游功能区长度。如果交叉口的转弯交通量和车辆的行驶速度在高峰时段和非高峰时段有较大的差异,就需要分别计算。7.2.2平面交叉口功能区范围的界定(2)交叉口下游功能区往下游的延伸部分,也是车辆驶离交叉口物理区域后需要进行管理控制的部分。安全停车距离来决定交叉口下游功能区长度,计算公式如下:222()3.63.6givvdt下游式中:v—车辆的行驶速度,km/h;t—驾驶员的感知-反应时间,s;g—重力加速度(g=9.8m/s2);Φ—滑动摩擦系数;i—坡度。7.2.2平面交叉口功能区范围的界定7.2.3平面交叉口接入窗口的辨识与管理接入窗口:主路两侧适合支路接入主路的一段区域。接入窗口的辨识流程:确定最近的交叉口位置。按重要程度对这些交叉口进行降序排列。对每一交叉口,界定其上游功能区范围。界定每一交叉口的下游功能区范围。辨识可提供最好的直接接入的窗口位置。分析接入地点和开发区域内部循环道路的设计是否能适应交通条件的变化。当接入窗口很小甚至没有时,应当思考的问题。开发区域左右转接入窗口右转左转a)左右转接入窗口开发区域右转接入窗口b)右转接入窗口开发区域c)无接入窗口接入窗口辨识示意图减少接入道路对交叉口的不利影响措施:要求接入点(接入道路与主路的连接处)尽量远离交叉口;限制接入点车辆的运动方向,譬如,规定车辆仅仅可以右转驶入或者右转驶出;限制使用接入道路的交通量。7.2.3平面交叉口接入窗口的辨识与管理7.3平面交叉口渠化方法7.3.1平面交叉口渠化含义、作用、原则及设计要素7.3.2平面交叉口主要渠化措施(1)平面交叉口渠化含义是指在交叉口功能区内运用交通标志、标线和实体设施以及局部展宽进口道等多种措施对交通流进行分流和导向设计,使不同类型的交通、不同方向及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像渠道内水流那样,顺着一定方向互不干扰地顺畅通过,从而使车辆和行人安全有序地运行。7.3.1交叉口渠化含义、作用、原则及设计要素(4)平面交叉口渠化的主要设计要素1)交叉口进口车道宽度平面交叉口一条进口车道的宽度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的最小宽度可取3.0m;当改建交叉口用地受到限制时,一条进口车道的最小宽度可取2.80m。(3)平面交叉口渠化的主要设计原则符合规范,简单明确,易于理解路线平顺,保证安全保证视距,净化视野7.3.1交叉口渠化含义、作用、原则及设计要素2)交叉口进口专用左转车道采用方法:①拓宽进口道,以便新增左转专用车道。②压缩较宽的中央分隔带(图(a))。③道路中线偏移(图(b))。④在原直行车道中分出左转专用车道。(a)压缩中央分隔带(b)中线偏移7.3.1交叉口渠化含义、作用、原则及设计要素3)交叉口进口专用右转车道采用方法:①拓宽进口道,新增右转专用车道(下图)。②在原直行车道中分出右转专用车道。拓宽设置右转专用道7.3.1交叉口渠化含义、作用、原则及设计要素4)交叉口进口道长度平面交叉口进口道长度由展宽渐变长度(Lt)与展宽段(Ld)组成。渐变段长度(Lt)按车辆以70%路段设计车速行驶3s横移一条车道时来计算确定。渐变段最小长度不应少于:支路20m,次干路25m,主干路30m~35m。展宽段最小长度应保证左转或右转车不受相邻侯驶车辆排队长度的影响。相邻侯驶车辆排队长度(Ls)确定公式:Ls=9N式中:N—高峰15min内每信号周期的左转或右转车的排队车辆数。当需设两条转弯专用车道时,展宽段长度可取一条专用车道长度的60%。无交通量资料时,展宽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支路30m~40m,次干路50m~70m,主干路70~90m,与支路相交取下限,与主干路相交取上限。7.3.1交叉口渠化含义、作用、原则及设计要素5)交叉口出口道出口道车道数应与上游各进口道同一信号相位流入的最大进口车道数相匹配。条件受限的改建交叉口,流入最大进口车道数可减少一条。相邻进口道设有右转专用车道时,出口道应展宽一条专用出口车道。出口道每条车道宽度不应小于路段车道宽度,宜为3.50m,条件受限的改建交叉口出口道每条车道宽度不宜小于3.25m。出口道长度由出口道展宽段(La)和展宽渐变段(Lt)组成。展宽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30m~60m,交通量大的主干路取上限,其他可取下限;当设置公交停靠站时,应再加上站台长度。渐变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20m。7.3.1交叉口渠化含义、作用、原则及设计要素6)交通岛交通岛可分为导流岛和安全岛。导流岛间导流车道的宽度应适当,以免因过宽而引起车辆并行、抢道。右转专用车道加宽后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