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生涯规划:理念变革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三步曲之一——清晰让生活有梦想并使它成为目标大学生的目标困惑获得职业信息,是职业规划的硬指标大学生入职适应职场游戏规则与自由·职业咨询师手札—职业满足来自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稳定性的降低,职业发展研究者开始广泛使用career一词。它的含义是道路、轨迹,在职业领域则引申为职业生涯、事业。职业生涯与个体的现实条件、环境密切关联的发展过程。这种关联表现为“人”与“职”的匹配与适应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最主要的表现为身体素质、智力和个性特征上的差异,最终又表现为能力与性格上的差异。职业是社会分工过程中形成的,每个职业都有其自身的性质和内容,对于任职者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个体的差异和职业的多样性的存在,使每个人都不可能适应社会上的每一种职业。因而,职业和职业性质与就职者个性特征之间的合理配合对组织和个人双方都有好处。同时,一定时间范围内,各种职业及其要求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个人特征在一定时间里也保持相对稳定。这也正是人与职可能匹配的前提。因此,对职业的选择时要遵循:①清楚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征。②楚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③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职业生涯实践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这三个因素的把握,被认为是职业规划的经典原则,并形成职业选择和职业指导过程的三个步骤:①人员人分析,评价个体的生理与心理特征;②分析职业对人的要求;③人职匹配:选择一项既适合自己特点又有可能获得的职业。生涯发展人和职匹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从个人的意义上更有发展的内涵。不同年龄阶段,面临的职业生涯发展任务有巨大差别。Supper以年龄为依据,将职业生涯阶段划分为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五个,而且确定了不同阶段的个体特征、知识水平等内容对其职业偏好的影响。也就是说,人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贯穿一生,应根据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实行不同的方式和内容的指导。而且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阶段的发展情况关系到下一阶段的职业发展状况。大学生一般为17-21,是职业探索和职业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应该能够客观把自己的职业愿望或要求,同自己的主观条件、能力,以及社会现实的职业需要紧密联系和协调起来。并寻找合适于自己的职业角色。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表现为,大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和环境因素分析,结合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的预期在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帮助下,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意义表现为:①对个体成长的意义:职业生涯很多部分是代表个人生活价值与意义的,而大学生正处在生涯探索期和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这对职业的选择和对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②利于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选择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适合自己个性特点,同时又能满足自身需求的职业岗位的努力中,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③利于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是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既注重发展学生完善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又要注重把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④利于认清形势,准确定位,合理安排大学的学习生活:职业生涯规划的五大要素是: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⑤提升职业品质,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这种观念如果早早引入,可以引发学生对职业与未来的思考。⑥利于实现“人职匹配”,提高就业满意度:而大学生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表现为:1、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内涵调查显示有54%的在校学生没有听说过职业生涯规划。而对此观念的掌握是更好地利用它服务于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2、设定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的过程,便是心目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一旦在心目中有了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理想的目标、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做各种准备。3、自我评估与环境分析自我评估是运用相应的测评体系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的测评。其实质就是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诊断出个人问题所在。对于环境的分析,则要依据现实的清晰把握,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实践。高校招生人数1998199920002001108.36159.68220.61268.28从2002年起,高校毕业生急剧增加,并持续呈现出“高原”现象。毕业生人数年份2001200220032004人数(万)118145212(99年扩招)280初次就业率73%70%64%60%失业人数343752694、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对个人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对环境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后,结合个人职业理想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职业生涯目标指一个人渴望获得的与职业相关的结果。职业生涯目标的导向性表现为:①可以刺激高水平的努力;②可以给高水平的努力固定方向;③可以提高朝目标努力的支持性;④具体的目标有助于形成实现目标的战略;⑤可以衡量行为结果的有效性,向个体提供积极的反馈。5、设定特定学期的职业生涯目标心理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目标设置理论,他认为只要人们将目标上升为自觉目标,目标就会对人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成为完成工作的最直接动机。特定学期生涯目标的设定,是将学生的职业目标进行有效分解(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条件为依据),制定阶段性的努力目标即学生的学期目标或事件目标,目标分解的过程也是职业能力要求的过程。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充分挖掘个人的潜力,有序从容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推进个人条件与职业要求的吻合。6、制定、实践学期行动计划此即生涯规划中的短期目标:围绕特定学期的职业生涯目标,与自身条件,寻找其中的差距,制定行动计划,严格执行。主要行动路线在于,提高与理想职业相匹配的能力。比如可以包括如何提高综合能力、如何改进不良习惯、如何培养特长、如何完善人格、如何改进缺点、如何提高成绩、如何弥补差距等等。学期的行动计划在学生的理想与现实间构建了通路,使得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实现有了可能。7、自我评估与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有意识地回顾自己的行动,检验自己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自觉地总结经验教训,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般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职业生涯实践职业规划→生涯规划:理念变革职业规划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那时社会发展比较稳定,个体一生中的职业变化不大,所以职业发展心理学家更多采用“occupation”和“vocation”,中文翻译为“职业”。相应地,针对此的工作即为职业规划。那时的职业规划,主要任务就是以工作要求为导向的人员匹配过程。它有一个假定的前提,就是工作对人的要求是固定不变的,如果一个人具有这些工作要求的品质,那么工作会最高效,工作着的人也会感觉非常有成效。注意此处用“成效”两字,说明所有的衡量都是以工作产品为导向的。从这个角度来定义职业,那就是个人为追求其特殊目的,而从事的活动过程中所承担的所有职位、角色的总称。从这可以看出,职业是工作角色的总和,其目标是为了通过产品生产的实现,更好地满足自己的特定目的。也即,“职业”更多地是处于对人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这个层面上的。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述,人的需要是从生存、安全、尊重、归属到自我实现的一个逐层满足的过程。就宏观社会而言,社会对“生存”与“安全”的追求要求把人当作生产产品的机器,去推动社会物质的充足和丰富。基于这样一种社会发展,人的职业规划,也就成了产品生产导向的“安排规划”。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全社会物质总量的巨大积累,人们开始关注更广泛领域的人需求满足、开始要考虑更高层次的需要。职业开始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一个人选择从事哪种职业将直接影响他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从而间接影响他对工作和生活的主观幸福感。也就是说,人们开始关注从职业中寻求尊重、归属甚至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而这,也就是“职业”开始向“生涯”(Career)的过渡。而且随着职业稳定性的降低,人的高层次需要必须从多个角度来加以满足,必须从人的各个生活角色中得以体现。从而关注于物质产品导向的“职业”观念,开始让位于以人为导向的“生涯”观念。职业突出的是事业或某个具体的行业,而生涯更注重发展性,强调以人的需要为导向的职业变化过程(龙立荣,2002)。可见人的生涯不仅仅指某个具体的职业或行业,它更是生活的一种新状态描述。Jepsen和Gelatt在1974年提职业生涯决策模型时,最早提出职业到“生涯”的转换。之后,生涯发展的内涵逐步被广泛认可。牛津字典里生涯的本意是:“两轮马车,引申为道路,即表示为人的人生发展道路,或发展途径。”生涯包括个人一生中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其担任的职务、角色,但同时也涉及其它非工作或非职业的活动,亦即个人生活中食衣住行育乐各方面的活动与经验(林幸台,1987)。另外还有许多学者对生涯进行界定。其中Super的生涯界定更能形象地说明生涯与生活的统一: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与历程,统合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型态;生涯也是人生自青春期以至退休之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甚至也包含副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等等。后来薛恩(Schein)在1978年时,更加宽了生涯的广度,说人生的生命历程,是由三个旋律所交织、激荡而成的,这就是:①工作、职业或事业;②情感、婚姻或家庭;③个人的自我成长和身心发展。也就是说,生涯的成功,必须包括着广泛的满足感。有一项针对哈佛商学院毕业生以及一些成功专业人士和90多位高级主管的研究表明,持久的生涯成功包含有四个最基本的构成要求:①意义:感觉自己对所关心的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②快乐: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愉快或满足;③成就:你取得的成绩超过了其他人苦苦追求的类似目标;④传承: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并取得成就以帮助他人获得未来成功的一种方法。而且这四个方面又必须是在自我、家庭、工作和社会各个领域里都有所体现的。总之,生涯规划,应该是对生活满意感的全面规划。曾几何时,生涯规划演进成现代人必修的人生学分之一了。在美国,有一本以生涯规划为主题名为《降落伞的颜色》(TheColorofParachute,1983)的书,曾是销售史上仅次于圣经的第二畅销书。由此可见,中外人士对于生涯规划的重视可见一斑。无可讳言,我们一生中,最精彩的时间和岁月,都投入在“工作”上。因此,工作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幸福。所以,关注生涯的发展,其实就是关注人生活的满足与幸福发展。当然了,上面介绍说明的是国际背景下的理念变革。就我国的实际发展而言,“职业规划”的兴起也才是近几年的事。而且之所以这个“运动”被推行,也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改革,由原来的国家“统包统分”改革为“国家指导、自主就业”的制度,越来越多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学生开始走向人才市场,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岗位。并且与此对应的,全球目前普遍存在着就业紧张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下降。教育部统计,2001年-2003年,毕业生在6月份的初次就业率每年以5个百分点速度下降。而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2003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的高峰。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2005年为340万。这是我国“职业规划”初动的力量来源。总之,这种“职业”层面的满足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巨大使命。于是“职业规划”开始兴起。其初衷也是为了以“职”为容器,去寻求或塑造可以容于此容器中的人。也就是说,在当前我们的“生涯规划”还只是社会的一种说辞,其内涵上还是以“职业规划”为实质的。比如,有许多打着“生涯规划”的讲演都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