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二单元(章)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编号7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张磊授课时间40分钟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的历史背景和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部分纪录片选段,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比洋务派和维新派思想主张的异同,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兴起于民族危机加深之时的戊戌变法,是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变法革新的运动。学习康梁等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开拓进取、变法革新的精神,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献身精神为榜样,以振兴中华为己任。重点难点重点:严复的主要思想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难点: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变法失败的原因。学情分析本课历史基础知识较多,康有为、梁启超与公车上书,严复与《天演论》,百日维新等;对学生的分析、比较、理解等能力要求较高,如何正确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的能力,这对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采用讲议结合的方式,适当采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思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进而认识戊戌变法的性质。教学过程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任务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导入经过洋务运动,中国并为强大起来,反而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一些爱国志士在探索其中的原因,找到了“维新变法”这条图存救亡之路。引导学生回顾洋务运动和甲午战争等有关史实,展示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回顾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寻找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新课“公车”是什么意思?《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引导学生自学公车上书部分,自主完成有关问题。阅读课本P35的内容,结合老师的提示,回答有关问题。新课公车上书之后,维新派为了进一步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开展了哪些活动?《天演论》宣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维新思想的传播,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要求“变法图存”的潮流。再这样的情况下,以光绪皇帝为代表的统治阶层认识到变法的变法的必然性,决定变法维新。这场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从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四个方面找出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变法的结局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引导学生学习维新思想家严复的《天演论》主要观点,指出将自然进化论观点引入社会变革。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给出提示,并指出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指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完成课标和教学要求。学生阅读P36的内容,4人一组讨论,小组代表结合成员的观点,回答问题。认真阅读P37-38的课文,仔细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并结合老师的提示,回答问题,掌握本部分的相关内容。小结“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的改革与变法”进行讨论,变法失败了,说明了什么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对比,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进行提示。回顾洋务运动的有关内容,认真思考问题,认识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历史教训。巩固通过当堂选择题和《同步导练》P21-22的作业巩固。给出问题,布置作业。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当堂训练检测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A)。A.公车上书B.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C.《天演论》的发表D.《马关条约》的签订2.颁布“明定国是”诏的皇帝是(B)。A.慈禧太后B.光绪皇帝C.道光皇帝D.宣统皇帝3.严复译述的《海国图志》,把(B)介绍到中国。A.西方先进科技B.西方进化论学说C.世界各国的地理和历史D.民主和科学当堂训练检测4.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有(B)。①改革政治②兴办新式学校③翻译外国书籍④建设海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作业布置完成《同步导练》P21-22板书设计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时间:1895年春3.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4.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5.影响: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二、警示洪钟《天演论》1.主要活动: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宣传维新思想。2.严复《天演论》主要思想是把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主张在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3.作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三、短暂的“百日维新”★1.开始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2.主要内容及作用:项目内容作用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革新政治,维护统治;触犯守旧贵族的利益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思想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伤害守旧的封建文人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提高军队战斗力。由于皇帝没有军权,措施少而空洞3.结局: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维新变法失败。4.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1)原因:①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顽固派的力量过于强大;②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无能,妥协退让。(2)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