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1第8章中介语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2第8章中介语•8.1中介语概述•8.2塞林格1969/1972的看法•8.3化石化(fossilization)•8.4科德的中介语观点•8.5中介语的变异性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3第8章中介语•8.6中介语研究中的比较误区•8.7中介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8.8变体理论•8.9经典中介语理论评价•8.10小结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4•没有终点当然就无法到达终点。有时候,即使有终点,我们也无能无力。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无法到达终点的旅途”呢?如果把学习看成是旅途,那么,第二语言学习就是这样一个永远无法到达终点的旅途。根据前面第4章的介绍,“晚学者”中,只有极少数才能达到母语者的水平,其余的人虽然辛苦跋涉,最终也只能在途中的某个地方,遥望不可及的目的地而兴叹。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5•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这一旅途,至少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观察。第一,关注学习者目前所在的位置与终点之间的距离,这是偏误分析的立场。第二、关注学习者在旅途中的具体进程,这是习得顺序研究(参见第7章)的立场,也是本章要介绍的中介语研究的立场。•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既不同于他们的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用特定的术语来指称某一现象,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更重要的是,术语代表了对这一现象重要性的承认。“中介语”这一名称同样如此,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学习者语言的研究热情和认识水平。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68.1中介语概述•在5.3(教材PP67-69)中,我们介绍了塞林格(1969)关于语言迁移(languagetransfer)的研究。在这篇文章的注释中,塞林格首次提出了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概念。1972年,塞林格发表《中介语》一文[1],详细探讨了与中介语相关的一些问题。他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的语言既不同于目的语,也不同于母语,而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库克(2001a)把这种思想称为“独立语言假设”(IndependentLanguageAssumption)。[1]Selinker,L.1972.Interlanguage.InternationalReviewofAppliedLinguistics,10,209-231.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7•与塞林格发表这一观点几乎同时,科德(Corder)在1971年提出了“特异方言和过渡能力”的概念;内姆塞(W.Nemser)在1971年提出了“接近系统”(approximatesystems)的概念(转引自Corder,1976)。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8•在将学习者的语言看成是独立的系统这一点上,三位学者(塞林格、科德、内姆塞)的认识是一致的。但是,对于中介语、过渡能力、接近系统这三个术语的描述角度却是很不相同的。•科德(1976)指出,中介语意味着学习者的语言是一个混合或者中间的系统,能够系统地体现出目的语(targetlanguage)和母语(mothertongue)的特征。接近系统强调学习者的语言具有朝向目的语发展、不断与目的语接近的特征。过渡能力(transitionalcompetence)强调学习者拥有一定的知识,并且在不断发展。•他们三人的看法,代表了上世纪70年代初期对学习者语言的认识水平。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9母语(本族语)、中介语、目的语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图)(Hammerly)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10•塞林格和科德的传统,可以被称为“经典中介语理论”。按照这一理论,会得出下面这一推论:初期的中介语与学习者的母语更相似;随着中介语的发展,目的语的特征越来越突出;到了终极状态,最理想的结局是与目的语毫无二致,此时,中介语的发展到达了终点。既然此时中介语与目的语完全相同,也就可以认为,中介语消失了!•在1.6(教材PP13-14)中,我们曾经讨论过母语者和非母语者的问题,经典中介语理论是以母语者的能力为标准和目标的。以母语者为目标,必然得出“中介语的发展是自取灭亡”的结论。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11•与经典中介语理论不同,克雷恩等人(KleinandPerdue,1997)的“变体理论”(参见8.8)(教材PP126-127)则认为,语言习得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变体,高度发达的语言系统是变体的稳定状态。在这一理论看来,中介语和目的语没有本质的区别。中介语发展的最终结果,不是自我消失,而是一种稳定状态。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12•按照库克(Cook)的多语能力(multicompetence)理论(参见1.6)(教材PP13-14),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能力不可能完全与母语者的一样。中介语发展的终点,也不是自取灭亡。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13•总之,在变体理论和多语能力理论看来,“中介语”是一个有问题的概念。但这两种理论(变体理论和多语能力理论)却都没有提出另一个术语,来替代他们认为有问题的这个“中介语”。比如,库克(2001a)使用的“学习者的独立语言”(learner'sindependentlanguage)显然没有“中介语”简洁。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14•另一方面,“中介语”所包含的核心意义(与母语和目的语都不相同)还是得到了公认的。即使是其自我消失的发展道路,在很多人看来,也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倒在于,很多学习者的中介语无法到达自我消失的地步。因此,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绝大多数学者都接受“中介语”这一概念,用它来指称“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对其中“中介”的原始含义(介于两种语言之间),则采取有意无意地去忽略的态度。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15•不过,指称对象上的一致,并不意味着研究者对这一对象的看法也同样一致。换句话说,中介语指学习者的语言,对于这一点研究者基本上没有疑义。但在中介语的性质、它受哪些因素影响、具体影响如何、它是如何发展的等问题上,研究者的看法却存在很大的差别。在这个意义上,中介语理论就等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不同的研究者在定义中介语时,往往把自己关于中介语的理论也包括在内。明白了这一点,下边这段话也就不难理解了(Bialystok&SharwoodSmith,1985:101):“70年代初,‘中介语’一词被广泛使用,此后被用于不同的语境,表示不同的意思。因此,目前这个词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对语言习得理论有何意义,看法很不统一。”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168.2塞林格1969/1972的看法•在《语言迁移》(LanguageTransfer,1969)一文中,塞林格要验证的是语言迁移是否真的存在,因此需要在希伯来语、英语和学习者的语言这三者之间进行比较。既然希伯来语和英语都是有系统的,那么,如果学习者的语言毫无系统,比较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塞林格认为,为了全面分析语言迁移现象,中介语概念似乎不可避免。他指出,中介语是学习者在试图用目的语进行表达时所使用的形式,是一个高度结构化的系统,不能将学习者的语言看成是错误的集合。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17•在《中介语》(Interlanguage)(1972)一文中,塞林格重申了这一看法。此外,他还提出了这样几个观点:一、中介语是两种语言系统(母语和目的语)在学习者的心理活动中互相影响的产物。这一心理活动,塞林格称之为“语际认同”(interlingualidentification)。这是从研究双语现象的学者温瑞奇(Weinreich)那里借来的术语,指的是学习者如何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之间建立等同关系。也就是说,在学习者看来,母语当中的某个项目和目的语中的哪个项目是一样的?语际认同是语言迁移的基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层面上都存在这种认同关系。在语音方面,温瑞奇的一个例子是:法语和俄语都没有//,//这两个音素,但是法国人学习英语的时候,一般把这两个音素发成/s/,/z/,而俄国人则把它们发成/t/,/d/。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18•二、中介语产生的心理基础是大脑中的“潜在心理结构”(latentpsychologicalstructure)。列尼博格(1967)认为,人类大脑中存在着受遗传因素控制的“潜在语言结构”,这一结构能够在青春期之前触发普遍语法,保证儿童成功地习得第一语言。与此相应,塞林格假定,人类大脑中存在着潜在心理结构,学习第二语言时需要激活这一结构。塞林格认为,潜在心理结构不受遗传因素控制,与普遍语法之类的概念不直接对应。潜在心理结构可能会与其他知识结构重合,但有时可能激活不了,也可能永远不会实现为自然语言(就是说,第二语言学习并不是总能成功的)。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19•塞林格指出,语际认同现象存在于潜在心理结构之中。具体说来,语际认同是通过五种学习过程建立的,它们分别为语言迁移、训练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以及过度泛化。塞林格认为,这五种过程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核心过程(但并非全部),中介语是这些学习过程的产物。换句话说,中介语系统中的话语都与这五种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相联系。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20•三、中介语的进步是通过对现有系统的“重组”(reorganization)实现的,重组的目的是使中介语在形式上与目的语一致。但是,中介语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化石化(fossilization)现象,大部分人没有办法达到母语者的水平。塞林格估计,大约有5%的人是例外,他们是能够达到与母语者接近的程度的。这些人是通过激活潜在语言结构来实现这一点的。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21•塞林格认为,第二语言学习理论需要解释的是剩下的那95%,也就是那些在学习上不成功的人。塞林格的解释是,(原因是他们的)心理基础不一样,那5%成功的人使用的是潜在语言结构,而那95%不成功的人使用的是潜在心理结构。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22•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中介语最初是为了研究语言迁移现象而提出的,后来则是为了解释“大部分成人学习者都无法成功”这一现象,重点在解释中介语的心理机制和过程。在塞林格的中介语理论中,化石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下面根据韩照红和塞林格(Han&Selinker,2005)的论述,对化石化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化石化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238.3化石化(fossilization)•化石化(fossilization)这一概念提出后,很快就被研究者接受,甚至还被借到了其他研究领域。•根据塞林格(1972)的定义,化石化既指过程,也指产品。作为一种心理过程或者机制,化石化是支配第二语言习得的潜在心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关于潜在心理结构,一直没有什么研究。因此,化石化的产品含义,就成了常用意义。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24•这(化石化的产品含义)指的是中介语中稳定不变的一些现象,包括语言项目、规则或者子系统等。它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也不受任何因素(输入、教学时间和方法、学习者年龄、练习方式和强度等)的影响。这就是说,化石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持久稳定、不受外界影响、对成人和儿童都起作用。在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假设是:学习者不可能达到母语者的水平。塞林格最初估计,只有5%的人是例外:这些人不受化石化的影响。塞林格后来认为,虽然学习者能在某些方面与母语者不相上下,但没有任何一个学习者能够在所有的方面都能与母语者平起平坐。2019/12/19第8章中介语(共77面)25•在后来的文献中,“化石化”一词被用在许多场合,不同的研究者分别用“化石化”来指称各种不同的现象,比如退步、高原期[1]、学习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