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1联想记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渠道,生物学科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新知识的输入和对旧知识的巩固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长远学习效果的关键。“联想记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笔者尝试将“联想记忆”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挖掘知识间的联系,提高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频率,形成牢固的条件反射,既有利于学生牢固记忆生物学基础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法。【关键词】联想记忆高中生物教学1“联想记忆”的理论基础笔者经过深入考虑和对大量文献的阅读研究,发现有多篇著名理论阐述了关于“联想记忆”的重要性,为笔者的“联想记忆”教学实践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1.1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桑代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学习“联结说”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联结,心即是人的联结系统。”“所谓联结,即指某情境能唤起某种反应的倾向而言。”“假如有某一情境(简称为S1)出现在某人的生活中,此人所能做出的反应可能有千万种,但非个个都有同样出现的机会。S1常常有一种明显的倾向,仅能唤起某一反应,或者反应其中的某一个。”这就是学习的结果。显然,挖掘、强化知识间的联系对于增强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当今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基本解释:加州大学的维特罗克(M。C。Wittrock,1983)提出的学生学习的生成过程(generativeprocess)模式较好地说明:人们生成对所知觉事物的意义,总是与以前的经验相结合,也即理解总是涉及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及其认知结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在新的信息达到意义的理解后,可以从短时记忆中归属到长时记忆中,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或导致长时记忆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组。显然,适时强化以前的知识、经验,对于形成长时记忆非常必要。1.3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根据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记忆被认为是在大脑皮质上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巩固和恢复。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就是记忆。暂时神经联系一经形成,便会在大脑皮质中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因受到强化而巩固,因不强化而消退,这就是保持和遗忘。暂时神经联系痕迹在一定条件下的重新活动,就是回忆和再认。可见,提高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频率,可增强记忆中的保持,减少遗忘。2现状分析2.1新課改的目标要求第2页(共6页)2高中生物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特点:基础性。高中《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充分体现基础性。高中《标准》强调的基础性不是简单的保持旧的“基础”,而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精选必需的经典知识,更新和重建新的“基础”概念和课程体系,提升所有学生的公民素养。例如,高中《标准》认为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等。显然,高中生物新课程依然强调基础知识。2.2高中生物教材特征高中生物课程由三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组成。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技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物关系最密切的内容。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这三个模块的学习必须以必修模块的学习为基础。显然,高中生物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强有力的基础知识和联想能力。2.3高中学生的学习现状目前大多数学生处于“能”和“不能”的两种极端的心理状态中,一类学生才思敏捷,思维灵活而深刻,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强,不仅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而且思路清晰严密。在学习上的自理能力强。这类人为数不多。另一类学生思维敏捷而深刻,有独特见解,发现问题敏锐,但思维无规律,缺乏层次和条理性,往往这儿抓一把,哪儿抓一把,因而知识不够完整,缺乏系统性,常有漏洞,思维不够严密。还有一类学生基础薄弱,思维不够活,学习自觉性不高,往往是学习完全依赖于课堂,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显得非常吃力,笔者接触的学生主要属于这一类的。显然,学生的学习现状需要“联想记忆法”来强化基础。3联想记忆的实施笔者将“联想记忆”分为像形联想、对比联想、情景联想、结构与功能联想、部分与整体联想和应用与理论联想,这些联想记忆方法符合学习“联结说”和建构主义学说以及条件反射理论。笔者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适当知识点、适当环节中即时联想相关知识,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帮助学生建立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3.1精心备课,对知识点进行剖析和归类。第3页(共6页)3精心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本节课具体的内容,还要备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以及和学生认知结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等方面的联系。因此,笔者习惯于三步备课:一备本章节或本节课内容。此步备课,教师的任务是认真阅读某章节或某节课的内容,笔者一般仔细阅读二到三遍,特别是生物新教材,在阅读过程中找出新老教材的不同。这样做一方面使自己更加熟悉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运用更加自如;另一方面可防止自己在教学中受老教材的影响,使教学内容和新教材不相符。二备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此步备课量比较大,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教师不仅要精通高中生物,还要熟悉初中、大学以至更深更前沿的知识。比如“减数分裂”是本章、必修2全册书的重点和难点,它是建立在必修1“有丝分裂”的基础上,又是必修2中的“遗传定律”的基础,还为选修3的“胚胎工程”提供必要的知识。三备本节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等方面的联系。此步备课是决定你的备课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在此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学生已有什么知识,缺乏那些知识,以那些知识为铺垫,及时牵引出那些知识,巩固那些知识,这些知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那些用处等。3.2对不同的知识点赋予不同的联想方法。展开联想时要顺应人的思维,不能将“联想”当成“胡想”,因此,教师要根据知识点的特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联想。3.2.1像形联想记忆,是指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我们平时常见的某种具体可感的实物或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形象思维达到记忆的目的。比如:学习到有关动物代谢方面的知识时,联想到人;学习到植物代谢方面的知识时,联想到树。做到“心中有人,心中有树”。再比如:一颗树上可能会有许多只昆虫,一只小鸟又会吃掉许多只昆虫,那么树、昆虫、鸟之间的数量金字塔是怎样的呢?3.2.2对比联想记忆,是指根据所学习的材料之间具有明显对立性特点加以联想,从而达到记忆目的的方法。比如:“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生长素”与“生长激素”;“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等。3.2.3情景联想记忆,是指将所需要记忆的生物名词同该名词所涉及的特定情境联系起来记忆的方法。比如:由细胞失水联想到会发生皱缩、质壁分离,由动物细胞吸水联想到会被胀破以及植物细胞吸水不能被胀破的原因等。3.2.4结构与功能联想,就是依据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第4页(共6页)4来,进行理解、记忆的方法。比如:由“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联想其功能;由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反推其结构中有无线粒体等。3.2.5部分与整体联想,就是将生物学知识放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由点到面或由面到点展开联想,从而加深记忆的方法。比如:由细胞器依次联想到细胞、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由C、H、O、N元素依次联想到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由一级消费者的增减联想到生产者、二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的增加或减少。3.2.6应用与理论联想,就是在生物科学中的某些科技成果与该成果的理论基础之间进行联想,从而加强对基础理论的记忆的方法。比如:“无子西红柿”与“生长素的作用”;美丽的盆景与“顶端优势”;“染色体变异”与“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等。3.3在课堂中根据需要,随机运用。虽然经过三步备课,“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但是上课时的学生即时表现,是教师课前无法准确预测的。教师在课堂中的应变能力,是一位教师能否充分实现备课价值的关键。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接受程度,随时增减联想的切合点,以达到最佳课堂学习效果。比如原计划,教师在某个知识点时通过联想巩固另一知识,但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对某个或某方面知识掌握得很好,那就没有必要再去巩固了。相反,教师原以为学生对某个或某方面知识掌握得很好,结果在课堂运用中发现学生对该知识并不清楚,该知识又是重点知识,那么此时教师就该借机会帮助学生巩固一下,否则就会欲速不达。4对联想记忆的评价和反思4.1联想记忆”实践的评估工具4.1.1“联想记忆”实践的评估工具之一是调查表(详见附录1)。经过调查得知,联想记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实验班中,多数人认为联想记忆是一种比较好的记忆方法,他们中很少人再通过抄写达到记忆的目的。同时,从调查表题号2的结果得知,在“你觉得课堂上能听懂吗?”这个问题上,对照班和实验班中,前后变化都不大,多数人认为“能听懂”,这符合生物学知识不太难但很零散的特点,也说明生物学知识确实需要一种好的记忆方法。4.1.2“联想记忆”实践的另一评估工具是市、区或校级统一测试卷(内容略)通过统一测试卷的结果得知,在实验前,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分数分布、班级均分、最高分和最低分方面都比较接近,而在实施了“联想记忆”的教学实践后,实验班的均分、高分率、最高分和最低分都明显上升,同时低分人数也在减少,班级整体水平比较整齐,进步明显大于对照班。综合上述两项结果,不难看出“联想记忆”,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不太难很零散的生物学知识而言,学习效果更为明显。第5页(共6页)54.2联想记忆法的优点和误区。4.2.1联想记忆法不受课型的限制。联想记忆法是由此事物推想到与之有联系的另一事物,从而达到记得快、记得久又便于检索、提取的目的的记忆方法。将联想记忆用于教学中,只需考虑知识间的联系,而不需特别考虑具体的课型,在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等课型中,都可以使用联想记忆法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增强记忆的效果。4.2.2联想记忆法不受班级规模的限制。不同的学校,班级规模大小可能会有所不同。联想记忆法需要考虑的是知识信息,及学生上课时的即时表现,而与一个班级中有多少人没有多大关系,因此,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都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法来达到记忆的目的。4.2.3联想记忆法具有科学性,不能“胡乱”联想。笔者所研究的“联想记忆”,主要是通过挖掘知识点间的联系,提高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频率,形成牢固的条件反射,方法具有科学性,既有利于学生牢固记忆生物学基础知识,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将一些机械的或零散的知识数据联想成风马牛不相及的语句,因其生动或怪异让学生记忆深刻。4.2.4联想记忆法具有情境性,不能生搬硬套。“联想记忆”虽能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改善学生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但在使用时不能生搬硬套,具有一定的情境性。也就是说,虽然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到许多可以联想的知识点,但这些知识点是否真的实施“联想”,最终是由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即时表现而定,教师要具备随机联想的应变能力,否则,课堂会因为“死”的联想而枯燥无味。总之,“联想记忆”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可以不受课型、班级规模等限制,能够运用于课堂的任何时间段。在生物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法,增强记忆效果,联想记忆法具有科学性和丰富的理论基础。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即时表现,随机应变,不能“胡乱”联想。联想记忆法具有情境性,不能生搬硬套。因此,教师要做到课前精心备课,将知识点进行剖析和归类,对不同的知识点赋予不同的联想方法,课堂中根据需要,随机运用。这样,才能确保“联想记忆”优越性的充分体现,对课堂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1]姜宏德.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