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药物新剂型常用辅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CPUCPU1第九章药物新剂型常用辅料CPU2第一节缓释、控释制剂3CPU第一代普通制剂第二代缓释制剂(长效制剂)第三代控释制剂第四代靶向制剂第五代应答式给药系统药物制剂的发展脉冲给药、自调试给药4CPU一、基本定义1.缓释制剂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缓慢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一类制剂。一般为一级释药过程(sustained-releasepreparations,extended-release~,prolongedaction~,repeat-action~,retarted~)5CPU2.控释制剂指药物在预定时间内,以预定速度恒定释放,使血浓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controlled-releasepreparations)广义:控释制剂包括控制释药速度、方向和时间,靶向制剂、透皮吸收制剂等都属于控释制剂的范畴。狭义:在预定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放药物的制剂6CPU中国药典2005年版缓释制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给药频率↓控释制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给药频率↓血浓平稳美国药典USP26版不区分缓释、控释extended-releasepreparationsmodified-releasepreparations7CPU二、特点OrdinarypreparationControlrelease~Sustainedrelease~8CPU延长给药间隔,减少服药频率,提高服药顺应性;血浓平稳,避免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降低胃肠道刺激;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给药总剂量。优点:9CPU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如遇到特殊情况,不能立即停止治疗;基于健康人群的平均动力学参数设计的,当药物在疾病状态的体内动力学特征有所改变时,不能灵活调整给药方案;处方成本较高,制造过程复杂,大生产易出现质量问题(特别是膜控型)缺陷:10CPU骨架型(基质型)缓、控释制剂膜控型(包衣型)缓、控释制剂其它:渗透泵控释制剂植入型缓、控释制剂亲水凝胶骨架片蜡质骨架片不溶性骨架片骨架型小丸等微孔包衣片肠溶膜控释片膜控小片膜控小丸等三、分类11CPU缓控释辅料骨架型阻滞材料包衣阻滞材料增稠剂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不溶性高分子材料肠溶性高分子材料溶蚀性骨架材料亲水凝胶骨架材料不溶性骨架材料脂肪、蜂蜡、巴西棕榈钠明胶、PVP、CMC、PVACAP、EurdragitL、S、HPMCP、HPMCASECEC、EVA、聚甲基丙烯酸酯MC、CMCNa、HPMC、PVP、Carbopol、Chitosan其它增塑剂、致孔剂12CPU四、国内外发展1.蜡丸→最早的缓释制剂,其作用缓和而持久。2.国外: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3.我国:80年代→90年代国内部分上市品种:研发阶段(微球、凝胶注射剂、纳米混悬液等)尼莫地平、硝苯地平、尼群地平、非洛地平等;双氯灭痛、萘普生、盐酸曲马多、吗啡等;硝酸甘油、可乐定、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等;盐酸噻氯匹啶、阿司匹林等;东莨菪碱(贴剂)、十八甲基炔诺酮(植入剂)等13CPU生活中常用的缓控释制剂14CPUS控制粒子大小(胰岛素)Cs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青霉素普鲁卡因盐)高分子成难溶性盐(生物碱鞣酸)一、溶出原理Noyes-whitney溶出速率方程:CtCsssKSCCVLDSdtdctsCCVLDSdtdc溶出速度常数释药原理和方法15CPU透膜扩散——膜材料控制型膜孔扩散——多孔膜控制型骨架材料扩散——孔道控制(二)扩散原理16CPU1.结构Fick’s第一定律Higuchi方程LCADKdtdMLCADdtdM2/1tkQH零级零级非零级溶出速度扩散速度ECEC+MC水不溶性包衣膜含水性孔道的包衣膜骨架型的药物扩散17CPU包衣微囊、微球等不溶性骨架制剂(片)增加粘度植入剂药树脂乳剂2.制剂手段水溶性的药物成W/O乳剂型注射剂水不溶性药物注射液等液体制剂水溶性药物不同材料、不同厚度囊材种类和用量18CPU三、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药物通过溶出、扩散、溶蚀三种方式释药。制剂手段生物溶蚀型骨架、亲水凝胶骨架药物和聚合物化学键直接结合制成的骨架(载药量大,易控速)膨胀型控释骨架(减少突释)19CPU四、渗透压原理半渗透膜(水不溶性聚合物CA、EC、EVA等包衣)水溶性药物、水溶性聚合物、电解质等激光打孔、加入致孔剂1.结构和原理单室含药渗透芯H2ODrug20CPU2.特点水渗透进入膜内的流速:药物通过细孔的释放速率:pLKAdtdV片芯的吸水速度决定于膜的渗透性能和片芯的渗透压CsKdtdVCsdtdm'膜内药物维持饱和溶液状态,释放速率恒定,即以零级速率释放药物,且与胃肠道pH无关21CPUH2O药物溶液Drug不含药渗透芯双室特点药物释放与药物性质无关造价贵,对溶液状态不稳定药物不适用22CPU五、离子交换作用(药树脂)树脂+-药物-+X-→树脂+-X-+药物-树脂--药物++Y+→树脂--Y++药物+X-和Y+为消化道中的离子,交换后游离药物从树脂中扩散药物释放速度→扩散面积、扩散路径长度和树脂的刚性制剂形式:片剂、胶囊CPU第二节经皮给药系统概述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drugdeliverysystem,TDDS):也称为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therapeuticsystem,TDS),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释放,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系统的控释给药剂型。1981年第一个经皮给药系统上市东莨菪碱(Alza发明,Ciba-Geigy上市)11个药物:东莨菪碱、硝酸甘油、可乐定、雌二醇(含或不含炔诺酮或左炔诺孕酮)、睾酮、芬太尼、尼古丁和利多卡因40-50种正进行评价、试验透皮给药系统优点:1)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影响,个体差异小2)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3)血药浓度恒定,避免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毒副反应4)使用方便,随时中断给药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膜控释型─复合膜型充填封闭型经皮给药系统─骨架扩散型─聚合物骨架型胶粘剂骨架型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药剂学方法:透皮吸收促进剂、脂质体等化学方法:药物结构改造,透皮前体药物物理学方法:离子导入、电致孔、超声波导入、无针技术等一、经皮吸收促进剂理想渗透促进剂:无药理活性、无毒、无刺激性、无致敏性迅速起作用不引起体内营养物质及水分损失与药物、基质和皮肤有良好的相容性无嗅无味促进剂促进透皮吸收的机制:改变角质层类脂排列影响角质层水合作用溶解皮脂腺管内皮脂扩大汗腺和毛囊开口常用的经皮吸收促进剂:①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和卵磷脂)②有机溶剂类(乙醇、丙二醇、乙酸乙酯、二甲基亚砜和二甲基甲酰胺)③月桂氮卓酮(laurocapam,azone)及同系物④有机酸、脂肪醇(油酸、亚油酸、月桂醇)⑤角质保湿与软化剂(尿素、水杨酸、吡咯酮类)⑥萜烯类(薄荷醇、樟脑、柠檬烯等)吸收促进剂一览表类型举例药物作用机制亚砜类二甲基亚砜,癸基甲基亚砜氢化可的松,水杨酸,溴乙啡啶,茶碱,氟灭酸,丙炎松等角质层细胞内蛋白质变性;破坏角质层细胞间脂质的有序排列;脱去角质层脂质和脂蛋白吡咯酮类2-吡咯酮,5-甲基-2-吡咯酮,1,5-二甲基-2-吡咯酮咖啡因,正辛醇,苯甲酸倍他米松,甲灭酸低浓度分配进入角蛋白,高浓度影响角质层脂质流动性并促进药物在角质层的分配;增加角质层的水含量月桂氮艹卓酮及其类似物月桂氮艹卓酮氯林可霉素磷酸酯,褐霉素钠,氟尿嘧啶,丙缩羟强龙,地塞米松,醋酸环戊酮缩去炎松渗入皮肤角质层,降低细胞间脂质排列的有序性;脱去细胞间脂质形成孔道;增加角质层含水量;降低角质层脂质的相转变温度脂肪酸及其酯油酸,肉豆蔻酸异丙酯,丙二醇二壬酸酯,癸二酸二乙酯水杨酸,雌二醇,芬太尼,硝酸甘油,肝素,吲哚美辛渗入角质层脂质,影响其有序排列;降低角质层脂质双分子层的相转变温度;引进角质层脂质固-液相分离和晶型转变;增加药物在角质层的分配表面活性剂月桂醇硫酸钠,泊洛沙姆氟灭酸,水杨酸使角质层脂质排列无序化;乳化皮肤表面脂质,改善药物在角质层分配醇类乙醇,异丙醇,正十二醇,正辛醇水杨酸,雌二醇,纳洛酮,左旋-18-甲基炔诺酮作为溶剂增加药物在角质层的溶解度;脱去角质层脂质;渗入角质层脂质,影响其排列的有序性多元醇类丙二醇,丙三醇水杨酸,5-氟尿嘧啶使角蛋白溶剂化,占据蛋白质的氢键结合部位,减少药物-组织间结合;增加并用的其他渗透促进剂在角质层的分配萜烯类桉树脑,d-苎烯,橙花叔醇普鲁卡因,吲哚美辛5-氟尿嘧啶,肝素促进药物在角质层的扩散;破坏角质层细胞间脂质屏障;提高组织电导率,打开角质层极性孔道;增加药物从基质向角质层的分配胺类尿素,十二烷基-N,N-二甲氨基乙酯5-氟尿嘧啶促进角质层水化,在角质层形成亲水性孔道;破坏角质层脂质结构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咖啡因,正辛醇,氢化可的松低浓度时分配进入角蛋白区,高浓度时影响角质层脂质的流动性环糊精类环糊精,2-羟丙基-环糊精Liavozolel将药物形成包合物,提高溶解度,并可把药物分子传递到皮肤表面氨基酸及其酯L-异亮氨酸,十二烷基焦谷氨酸酯雌二醇,左旋18-甲基炔诺酮,茶碱松弛皮肤的角蛋白,影响角质层脂质排列的有序性大环化合物十五烷酮氢化可的松增加药物在角质层中的溶解度有机溶剂类醋酸乙酯水杨酸破坏角质层脂质排列的密实性磷脂类卵磷脂,豆磷脂,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二氢麦角胺,异山梨醇硝酸酯,茶碱吲哚美辛促进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扩散;作用于角质层细胞膜脂质,改善其渗透性二、经皮给药系统的组成1.复合膜型经皮给药系统背衬膜、药物贮库膜、控释膜、胶粘层和保护膜背衬膜:铝塑膜药物贮库膜:药物分散在聚异丁烯等压敏胶中,加入液状石蜡作为增粘剂控释膜:聚丙烯微孔膜胶粘层:聚异丁烯压敏胶,加入药物作为负荷剂量保护膜:复合膜,如硅化聚氯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等。2.充填封闭型经皮给药系统背衬膜、药物贮库、控释膜、胶粘层及保护膜药物贮库:液体或软膏和凝胶控释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膜等均质膜压敏胶:聚硅氧烷压敏胶和聚丙烯酸酯压敏胶13.聚合物骨架型经皮给药系统骨架:亲水性聚合物材料(含有湿润剂)药物释放速度:受聚合物骨架组成与药物浓度影响4.胶粘剂分散型经皮给药系统特点:剂型薄、生产方便,与皮肤接触的表面都可输出药物。胶粘剂:聚丙烯酸酯类、聚硅氧烷类和聚异丁烯类压敏胶1药物商品名构成类型背衬层材料贮库或骨架材料控释膜材料胶粘层保护膜东莨菪碱Transderm-Scop膜控铝塑复合膜液体石蜡及聚异丁烯骨架微孔聚丙烯膜聚异丁烯压敏胶硝酸甘油Transderm-Nitro膜控铝塑复合膜药物的硅油混悬液聚乙烯-醋酸乙烯氟碳聚酯薄膜硝酸甘油Nitro-DurⅠ胶粘剂分散铝箔-纸复合膜聚维酮/聚乙烯醇甘油/水/乳糖/枸橼酸钠铝箔及纸复物硝酸甘油Nitro-DurⅡ胶粘剂分散丙烯酸压敏胶氟碳聚酯薄膜硝酸甘油Deponit微贮库铝塑复合膜含药的聚异丁烯压敏胶层骨架聚异丁烯压敏胶硅化铝箔硝酸甘油Nitrodisc微贮库铝箔-聚乙烯复合膜交联硅橡胶骨架铝箔及纸复合膜硝酸甘油胶粘剂分散聚氯乙烯塑化聚氟乙烯丙烯酸酯压敏胶硝酸异山梨醇FrandolCo.胶粘剂分散聚酯含药压敏胶丙烯酸酯压敏胶硅纸可乐定CatapresTTS膜控聚酯液体石蜡-微粉硅胶-聚异丁烯微孔聚丙烯膜聚异丁烯压敏胶硅纸芬太尼Duragesic膜控聚酯膜羟乙纤维素乙醇凝胶聚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酮压敏胶雌二醇Estraderm膜控聚酯-聚乙烯复合膜乙醇聚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异丁烯压敏胶雌二醇Vivelle胶粘剂分散EVA膜聚异丁烯压敏胶、EVA聚酯膜雌二醇Menorest胶粘剂分散聚氨酯膜丙烯酸压敏胶,油酸,丙二醇聚酯膜雌二醇Climara胶粘剂分散聚乙烯膜丙烯酸压敏胶

1 / 10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