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分册复习指南内容特点:突出区域文明——古代东方;古代美洲;古代希腊罗马;古代伊斯兰世界;中世纪西欧复习基本要求:1、掌握这些区域文明的地理位置及其自然环境特点—影响了不同区域早期文明发展呈现不同特点(会文字表述和地图上识别)2、了解不同国家和区域的文明特点和成果—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历史发展特征和重大成果一、古代东方文明(亚非四大文明古国)1、地理范围与自然环境:(1)古代两河流域——亚洲西部……;古代埃及——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古代印度——亚洲南部;印度河、恒河流域……中国——亚洲东部;黄河、长江流域……(2)相似之处:都位于大河流域,以农业经济为主——决定了东方文明发展的共同特征(如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2、主要考点:(1)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汉穆拉比法典;(2)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法老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金字塔(3)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现场练兵1.将右图陶尊上的刻画符号与楔形文字、甲骨文、圣书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相比照可推断该陶尊最有可能出土于A.两河流域B.中国C.地中海东岸D.埃及2.1851年,英国学者罗林生翻译出了坐落在今伊朗哈马丹(近两河流域附近贝希斯敦摩崖石刻的文字。后经其他学者的不断努力,最终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新学科——亚述学。根据所学知识和有关信息,可以得出贝希斯敦摩崖石刻上的文字是:A.印章文字B.玛雅文字C.楔形文字D.甲骨文3、《汉穆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这反映了法典:A.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性质B.保护社会成员私有财产的要求C.规范各阶层义务的意图D.集原有各国法律之大成的特点4、早在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以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的内容,或者听别人念期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这位国王是:A.武则天B.梭伦C.汉穆拉比D.穆罕默德5、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都是人类早期使用的古老文字,由于文化环境的差异,两种文字的书写材料也有所不同。埃及象形文字主要的书写材料是:A.泥板B.纸草C.石块D.陶片6、古代埃及法老实际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对他来说最不愿意做的是:A.定期召开全国公民大会B.把自己的意志宣布为法律C.统帅军队出击来犯敌人D.主持宗教仪式来神话自己7、埃及金字塔折射出修建时代埃及人的普世观念和历史现象是:A.神化专制王权B.法老崇拜C.对来世的信仰D.祖先崇拜8、人称“西方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曾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岛)开采来的,修饰其表面的石灰石,是从河东的图拉开采运来。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时,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被分成十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劳动3个月。这些劳动者中有奴隶,但也有许多普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上述意义的是:A.百万奴隶劳作的结果B.金字塔群承载着古埃及人的智慧和历史C.金字塔是国王们权力的象征D.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9、“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的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的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这样的情景是由于:A.古印度社会长期分裂B.古印度多种宗教影响C.古印度盛行种姓制度D.古印度吠陀时代记载10、“当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和大弟子及追随者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玛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切赞颂,全归真主……”。与以上三段文字先后顺序相对应的经典分别是A.《大藏经》《圣经》《古兰经》B.《大藏经》《古兰经》《圣经》C.《古兰经》《大藏经》《圣经》D.《圣经》《大藏经》《古兰经》二、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1、印第安文明的典型代表:名称和方位(中美洲: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南美洲:印加文化)2、玛雅文化的成就——“美洲的希腊”下列植物属于印第安人培植出来的有:①玉米②水稻③马铃薯④可可⑤粟⑥西红柿⑦烟草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⑦C.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⑥⑦三、古代欧洲文明(古希腊、罗马)——西方文明的起源1、古代希腊——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1)地理范围和自然环境:——使古希腊以工商业经济为主;政治上实行城邦民主政治长期对外交往,使古代希腊文明拥有大河流域所没有的开放性、创新性、多元性等特质(2)希腊城邦制度——形成时间、原因和特征;繁荣时期(古典时代)(3)★雅典民主政治:背景(平民与贵族斗争);沿革(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全盛时期)认识与评价(辨证分析)(4)希腊古典文化:文学;哲学;史学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自然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2、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3、“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到来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苏格拉底之死》)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A.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B.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C.雅典民主使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D.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苏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盘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住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不忠实于自已呢?”问题:(8分)(1)苏格拉底案发生于雅典的什么时代?(1分)(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1分)(3)透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6分)2、古代罗马:(1)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演变:共和国——帝国(时间和标志);疆域;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灭亡(适应了罗马疆域内生产力发展、阶级力量变化、民族间融合以及文化意识形态的变化,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进步)(2)基督教兴起(时间、地点、创立者、经典)(3)★罗马法体系:“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罗马法体系渊源——“十二铜表法”(产生背景;内容;评价)罗马法体系发展——“公民法”和“万民法”(发展原因;内容)212年,“公民法”与“万民法”统一罗马法系的意义——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稳固帝国政治和经济的基础;丰富的内容和完备的形式;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局限性:排除奴隶)主要内容: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5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第9表: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摘编自《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体现出罗马人的法治精神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的利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规范了社会生活。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概念: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罗马法律。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内部(只有公民才享有法律的保障和所赋予的权利)包含内容:罗马大法官发布的有关告示和审判案例,公民大会和元老院通过的各项决议,执政官发布的各种行政命令等。“公民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产生背景:随着古罗马国家的壮大和发展,为进一步有效维护罗马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维系罗马社会的稳定和团结,由罗马政府制定或颁布一系列法律和文献罗马法体系的形成和完善过程起源《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发展公民法万民法完备:《民法大全》公元前4世纪-公元212年不断发展走向成熟国家发展疆域扩大1、法律是文明社会的产物。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产生,文字的创造,为成文法的产生铺平了道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它是哪对矛盾斗争的结果A.奴隶反对奴隶主B.平民反对贵族C.农民反对地主D.贵族反对君主2、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有人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平民阶层的胜利,这一说法的依据是:A.法典内容广泛,仅表现出维护平民利益B.法典制定为后来罗马民法奠定基础C.法典规定债务法规,被迫改善奴隶处境D.法典明文公示,审判均依法按律量刑4、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肯定证据B.主张重罪轻罚C.纵容犯罪D.维护贵族利益5、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主要是指:A.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利B.法律制度的一些原则和做法C.对私有制的揭露和批判D.轮流坐庄和抽签选举的直接民主方式四、古代伊斯兰世界:伊斯兰教(时间;地点;创立者;经典)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古兰经》五、中世纪西欧——注意西欧社会的演变:1、中世纪:(5世纪—15、16世纪)中世纪西欧社会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之上2、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确立(三部曲)(1)时间: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在罗马帝国时期的隶农制因素和日耳曼人的氏族制因素互相影响和结合中催生出来)发展于8世纪上半叶“采邑改革”(内容和影响)确立于11世纪前后(2)西欧封建制度的内涵及其特点:政治上:封建等级制(8世纪上半叶“采邑改革”后形成)496年,基督教成为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王权与教权二元体制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特点)社会状况:(封建等级制带来)国王虚君、王国分裂思想文化上:神学至上承上启下嬗变之路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1)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2)政治上:封建等级制度;王权与教权二元体制8世纪上半叶“采邑改革”(内容)封建等级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封建等级制度建立在采邑制基础上:国王分封土地给臣属,接受分封者尽服兵役等义务。有条件的封建主也层层分封土地,由此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特点: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骑士位于底层。在这一制度下,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国王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只能控制直接附属于自己的部分贵族。封建等级制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影响:导致西欧实际上处于分裂割据的状况中世纪庄园仔细观察课本P60图及右图,从中能获取哪些关于欧洲中世纪庄园的信息?庄园经济特点A.性质: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经济和社会组织;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具有封闭性B.阶级关系:国王、教会贵族、世俗贵族都是庄园领主,农奴依附领主;C.耕地使用分配:领主自营地、农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