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知识网络单元特征:我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1世纪我国进入奴隶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一、政治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1.远古社会和母系氏族公社:山顶洞人、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传说时代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2.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夏: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朝代更替商: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盘庚迁都到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西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都镐京;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犬戎灭西周。夏:启继禹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分封诸侯,拱卫王室;诸侯要服从命令,按期贡献财物,随从作战;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3.春秋战国的纷争和民族融合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朝代更替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背景:周王室势力衰落,诸侯不听命令,不再朝觐、纳贡春秋诸侯争霸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中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先后称霸中原南方: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是春秋晚期的霸主战国七雄: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战国兼并战争雄争霸局面,兼并战争更为频繁重大战役:齐魏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规模最大、杀伤最多民族:中原的华夏族,北方的匈奴、东胡,西方的戎,南方的越族等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方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作用: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4.改革和变法特点:用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封建土地所有制法定下来。2代表: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春秋开始实质:逐步承认土地私有封建土地所有制代替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背景新兴地主的经济、政治势力壮大,与奴隶主贵族矛盾加深,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目的: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重要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吴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战国的结果:先后进行一百多年,封建制度在各国确立变法运动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先后两次变法内容: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功受爵;“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商鞅变法影响:废除奴隶主的特权,促进封建经的发展,加强了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秦国逐步强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他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但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秦朝有消极影响二、经济农作物品种:“五谷”在商周时期已种植农具:商周时期主要是木器、石器和骨器;铁农具春秋时开始出现,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1.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技术:商周时期已懂施肥;春秋战国牛耕逐渐推行,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的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水利灌溉:中原地区普遍用桔槔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芍陂,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修郑国渠商朝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饲养家畜多,用于食用、拉车和祭祀冶铸业: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商周是繁盛时期;商朝生产规模大,西周产品趋向生活化;春秋战国时期铸铁柔化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一大成就,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青铜铸造工艺有创新,金银错新技术和雕铸艺术使青铜器更精美2.手工业玉器加工: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陶瓷业:商和西周出现原始瓷器漆工艺:商周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战国漆工艺采用夹纻技术煮盐业:春秋战国时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四川井盐都已开发酿酒业:商朝已很发达,春秋战国时用曲酿酒,是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手工艺专著:战国时的《考工记》,记述齐国官营手工艺各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3夏朝:交通运输有一定规模,交通工具种类多商朝:重视商业,商民被后人称为“商人”,以贝为货币,商都是繁荣的商业都市商业、交通、城市西周:交通发达;商周时道路沿途有旅舍,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夏、商、西周: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有城门和整齐宽广的街道春秋战国:商业发达,土特产品互相交流;临淄、邯郸、郢等城市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4.制度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国有土地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分赐给诸侯臣下,只能使用不能转让买卖,并交纳贡赋;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春秋: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三、文化★1.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春秋: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儒家创始人、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张“仁”、维护“礼”,以“有教无类”思想办学思想战国:百家争鸣,儒墨两派最有实力,道家次之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儒家代表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另一代表荀子具有唯物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主张改革,“以法为本”,“法不阿贵”2.春秋战国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屈原创造“楚辞”新体裁,《离骚》最为有名;文学艺术散文:孟子、庄子等诸子的散文各有特色绘画: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贵族府第有壁画;青铜器的装饰发展为完整画面音乐:水平很高,湖北随州出土全套青铜编钟天文:《春秋》中有世界上首次哈雷彗星的记录;春秋时历法形成系统,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原则;战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科学技术物理:《墨经》“光学八条”反映当时物理学的重大成就医学:战国时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代医家奉他为“脉学之宗”4高考透视【近年来高考知识点分布】年份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2000年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不同点原始人定居的主要因素对大禹的正确表述西周共和的直接原因夏商周时期的科学成就春秋争霸的性质民族融合的直接因素奴隶制开始瓦解的标志2001年良渚文化的所处时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历史进步表现传说中的尧舜禹大致所处时期手工业中较早兴起冶铁业战国变法运动中商鞅思想、墨子观点2002年韩非子的思想主张“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2003年墨子思想主张我国古代用木炭冶炼生铁始于春秋【复习建议】先秦部分高考每年必考,多以单选题形式出现。夏商周偏重于识记和再现,春秋战国偏重于理解、归纳和应用。所以要理解、掌握我国奴隶社会形成、发展、强盛和瓦解的情况,如以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天文历法成就居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文等理解、掌握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贴近当今的社会改革,因此会成为高考的热点,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和民族关系等方面概括和理解阶段特征。要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基本原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铁器、牛耕标志着生产力的提高,新的剥削方式产生,构成了经济基础的变化。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里是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进行改革,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封建制度的确立又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又导致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此外,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重要思想家的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影响也要引起重视。讲练平台【讲解】墨子说:“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就上述言论,指出其思想核心,说明其社会根源,并分析积极意义。(1994年全国高考题)解析:本题是多年来唯一的把先秦文化内容作为问答题的高考试题,属于典型的“小切口,深分析”的问答题。试题从墨子的两段言论导入,要求回答三问。第一问要从所提供的材料中准确地提炼出代表墨子思想的核心“兼爱”、“非攻”,设问较浅,易回答;第二问要5结合已学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当时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同时,各诸侯国间混战不已,生产遭到破坏,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墨子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这种思想是时代的产物。第三问要评价这种思想的积极意义,首先要肯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再进一步指出符合人民的利益;如果再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考虑,这种思想是祖国文化的瑰宝,值得弘扬,那就上升到更高层次了。【练习】1、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1996年全国高考题)2、下列关于春秋争霸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B、“尊王攘夷”,维护周王室统治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D、争夺土地人口的兼并战争(2000年全国春季高考题)3、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A、使用铁器和牛耕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D、商鞅变法,废井田亩、开阡陌(2000年全国春季高考题)4、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依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2000年上海高考题)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夏朝社会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奴隶主贵族开始建立奴隶制国家机器B、铜器已经出现,并且有较多的青铜农具C、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D、交通运输有一定规模,交通工具种类很多2、从商朝晚期墓葬挖掘来看,大小墓葬中普遍随葬酒器,这一史实反映了()A、商朝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B、商朝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商朝社会矛盾趋于缓和D、商朝人用饮酒仪式祭祖3、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①牧野之战②盘庚迁殷③国人暴动④平王东迁()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4、武王伐纣与国人暴动()A、都是由于国王的暴政而引起B、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C、都是奴隶制经济发展的结果D、都推翻了旧的奴隶制王朝的统治5、西周与商朝相比较,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A、实行王位世袭制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D、对奴隶残酷剥削6、周武王伐纣灭商成功的基础是()6A、纣的暴政引起人民反抗B、牧野之战商朝奴隶的倒戈C、文王整顿政治军事国力增强D、商朝兵力不足7、从夏商两代的覆亡中,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A、重视教育B、勤政爱民C、发展经济D、民族平等8、商朝的人善于经商,其有力证明是()A、当时为适应商业发展,发明了种类繁多的交通工具B、商朝交通发达,沿途设有旅舍C、商朝都城,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D、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9、我国最早的邮驿传递制度出现于()A、夏朝B、商周C、春秋D、战国10、《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年分封制D、西周末年王室衰微11、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但后期却造成分裂割据,导致这种不同结果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权夺利B、奴隶平民的起义C、周王室的腐败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2、春秋战国时期,对促进民族融合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A、兼并战争B、百家争鸣C、各国变法D、商业发达13、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A、晋文公以“尊王攘夷”的口号,确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B、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时最后一个霸主C、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D、长平之战是战国兼并战争中规模最的一次战役14、下列现象决定春秋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诸侯争霸B、铁器、牛耕用于农业生产C、公田转化为私田D、周王室衰微15、春秋末年,某思想家曾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这话表明他()A、维护奴隶主贵族世袭制B、否定奴隶主阶级的天命观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D、为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制造舆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