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1-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2013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6)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7)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2-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二)病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三)证候诊断1、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3-(1)风哮:宿有痰浊伏肺,风邪自口鼻皮毛而入犯肺,或阴虚血少,虚风内动,或肝木郁而化风,致风盛痰阻,气道痉挛而发病。风盛痰阻,气道挛急,肺气上逆,故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不能平卧;痰浊伏肺,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少;正邪交征于咽喉,故鼻痒、喷嚏;风善行而数变,故哮喘反复发作,时发时止,止如常人;风邪侵袭,腠理疏松,故恶风,汗出;舌苔薄白脉浮为风邪为患之象;肝木郁而不疏,则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脉弦;素体阴血不足,失于濡养,故见形体消瘦,咽干口燥,面色潮红或萎黄不华;舌质淡或舌质红少津,无苔,脉细为阴血不足之征。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舌淡苔白,脉浮紧。(2)寒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以致呼吸急促而哮鸣有声。寒痰郁闭,肺气不得宣畅,则见胸膈满闷如塞,咳反不甚而咳痰量少,或咯清稀泡沫痰。阴盛于内,阳气不能宣达,故面色晦暗带青,形寒怕冷。病因于寒,内无郁热,故口不渴或喜热饮。外寒每易引动饮,故天冷或受寒则发。外寒诱发则见恶寒、无汗、身痛。小便清,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皆为寒盛之象。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痰多、色白多泡沫,易咯,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恶寒,天冷或受寒易发。肢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4-冷,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3)热哮: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喘而气粗息涌,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热蒸炼液成痰,痰热胶结,故痰粘浊稠厚,或黄或白,咯吐不利。痰火郁蒸,则烦闷,自汗,面赤,口苦。病因于热,热伤津液,故不恶寒而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皆痰热内盛之征。喉中痰鸣如吼,咯痰黄稠,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4)虚哮: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至持续喘哮,咳痰无力,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脉沉细或细数。2、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肺脾气虚证: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2)肺肾两虚证:气短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膝酸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二、治疗方案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5-(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1、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风哮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推荐方药:黄龙舒喘汤加减,炙麻黄、地龙、蝉蜕、紫苏子、石菖蒲、白芍、五味子、白果、甘草、防风。(2)寒哮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推荐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射干、麻黄、细辛、半夏、杏仁、生姜、紫菀、冬花、甘草。(3)热哮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推荐方药:定喘汤加减,麻黄、黄芩、桑白皮、苏子、半夏、银杏、杏仁、款冬花、甘草。(4)虚哮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推荐方药:调补肺肾方合补肾益气颗粒方加减,五味子、党参、丹参、茯苓、山茱萸、淫羊藿、黄芪、生地。2、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肺脾气虚证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6-治法:健脾补肺益气。推荐方药:玉屏风散和六君子汤加减,黄芪、白术、防风、党参、茯苓、甘草、陈皮、半夏。(2)肺肾气虚证治法:补益肺肾,纳气平喘。推荐方药:补肾益气颗粒方和生脉地黄汤,黄芪、淫羊藿、茯苓、葶苈子、白术、山药、山萸肉、,枸杞子、甘草、熟地黄、川贝等。中成药:金水宝、补肾防喘片、六味地黄丸等。(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痰热证可选取清开灵注射液。2、阳虚证明显可选用参附注射液。3、气虚或气阴两虚证明显可选用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三)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针刺清喘穴(急性期)、火针疗法、热敏灸疗法(缓解期)、雷火灸(缓解期)和拔罐等。采用传统针、灸、拔罐方法需辨证取穴和(或)循经取穴,在选择治疗方案的同时,根据急性期常见症状如痰多、发热、气喘等加减穴位。如实证选用肺俞、膻中、天突、尺泽。风寒者配风门,风热者配大椎、曲池、肝郁者配太冲,痰盛者配丰隆,喘甚者配定喘;虚证选用肺俞、肾俞、膏肓、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7-太渊。肺气虚配气海、肾气虚配太溪、盗汗配阴郄,喘甚配定喘、天突。(四)其他疗法根据病情可选择其他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如: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电磁波治疗、经络(针)刺激法等。经络刺激法可选用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电磁波治疗可选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等设备。对于证属寒哮证、肾虚寒哮证者,在口服中药的同时,在肺俞、肾俞等穴位外敷固本咳喘膏、注射喘可治注射液、埋线。(五)当患者喘憋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及时吸氧;痰粘难咯可视情况采取雾化吸入、机械辅助排痰;喘憋持续不缓解,出现呼吸衰竭时可选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有创机械通气。(六)内科基础治疗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某些缓解药物的使用、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七)护理1、起居护理:哮喘发作时卧床休息,重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寒哮、虚哮证患者的病室宜向阳温暖,胸背部保暖;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8-热哮证患者的室温宜偏凉;痰黏稠难以咯出时,注意翻身拍背。2、给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寒哮证宜热服;哮喘发作有规律者,可在发作前1~2小时服药以缓解症状,服药后观察其效果和反应。3、饮食护理:注意饮食调护,保持大便通畅;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饱、过甜、过咸,忌生冷、辛辣、鱼腥发物、烟酒等食物;喘憋多汗者,嘱多饮水。4、情志护理: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5、健康指导(1)通过耐心、细致的交谈,评估病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确认妨碍治疗的因素。(2)避免哮喘的诱发因素,如避免摄入引起过敏的食物,室内不种花草,不养宠物,经常打扫房间,清洗床上用品等。(3)帮助病人理解哮喘发病机制及其本质、发作先兆、病症等。指导病人掌握峰流速仪的使用方法,自我监测症状,预防发作,通过定期肺功能监测,客观评价哮喘发作的程度。(4)帮助病人学会在急性发作时能简单、及时地处理,掌握正确的药物吸入技术,如MDI、干粉吸入等,讲解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疗效、副作用,与病人共同制定长期管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9-理、防止复发的计划。(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尽可能改善肺功能,最大程度恢复劳动能力,并预防疾病发展为不可逆性气道阻塞,防止发生猝死。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哮喘控制测试(ACT表)完全控制:25分;部分控制:20~24分;未得到控制<20分。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二)评价方法1、临床控制测试(ACT表)哮喘治疗的目标是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一些经过临床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10-验证的哮喘控制评估工具如:哮喘控制测试(ACT)、哮喘控制问卷(ACQ),哮喘治疗评估问卷(ATAQ)等,也可用于评估哮喘控制水平。哮喘评估工具ACT经国内多中心验证表明,不仅易学易用且适合中国国情。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过去四周内,在学习,工作或家中,有多少时间哮喘防碍您正常工作得分1.所有时间2.大多数时候3.有些时候4.很少时候5.没有过去四周内,您有多少次呼吸困难1.每天不止一次2.一天一次3.每周3-6次4.每周1~2次5.完全没有过去四周内,因为哮喘症状(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胸闷或疼痛)您有多少次夜间醒来或早上比平时早醒1.每周4晚或更多2.每周2~3晚3.每周1次4.1~2次5.没有过去四周,您有多少次使用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1.每天3次以上2.每天1~2次3.每周2~3次4.每周1次或更少5.没有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11-您如何评估过去四周内您的哮喘控制情况1.没有控制2.控制很差3.有所控制4.控制很好5.完全控制哮喘控制测试(ACT表)2、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各种证候的评价具体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四、难点分析1、2012年版诊疗方案的辨证分型、治法方药,部份不能与临床实际相符,还需长时间的临床应用、分析、评价、和总结出更新更具体更贴合临床实际应用的方案。2、2012年版诊疗方案,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应该对患者宣教,护理,避免影响患者治疗的信心,导致治疗效果较差。五、难点解决措施基于以上问题,我们通过一年的临床实践和查阅国内外资料,同时借鉴其他医院的临床经验,对2012年版诊疗方案进行优化,使2013版诊疗方案更加全面,中医诊疗特色突出,主要针对2012年不足之处的几个方面进行了优化:1、在哮病中医证型的的基础上,贴合实际临床症状、体征、理法方药,在临床实践中增减药物,是辨证治疗达到最佳效果。2、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增加宣教,加深患者对哮病的了解并高度重视,做到预防-治疗-保健一体化。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12-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2012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6)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7)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