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逾梦誓约1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同时它也会产生相应的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特点:自发、直观、猜测性)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a.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b.客观唯心主义: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2.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万事万物是联系发展的,还是孤立静止,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把整个世界看成是有机的统一整体,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它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科学地结合起来,使辩证法学说发展到科学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逾梦誓约2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第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中国古代的“五行说”、“阴阳说”和“八卦说”第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局限性:机械性:把一切运动归结于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形而上学性: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直观性: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不彻底性: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第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完备的哲学物质范畴,建立起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2.物质范畴的含义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被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逾梦誓约3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二元论、多元论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2.世界物质的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三,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思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理论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实践意义: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4.物质的基本存在方式:运动、时间和空间I.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或固有属性第一,运动的涵义: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第二,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第三,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静止的含义: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的形式:位置的不变、性质的不变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就无法了解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逾梦誓约4第二,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II.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的含义: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一维性空间的含义: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空间的特点:三维性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密切联系的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实在性,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因而又是相对的。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不同而不同时间和空间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辩证统一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物质形态在时间上是有始有终的,在空间上是有边有际的。有限与无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逾梦誓约5四、实践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具有直接现实性,构成实践的诸要素,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自觉能动性——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的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思考:三个特征的关系?)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基础)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社会生活与实践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逾梦誓约6五、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联系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2.事物的永恒发展a.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有没有远大的发展前途b.理解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应注意: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来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3.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a.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不是形式逻辑的矛盾,而是辩证逻辑的辩证矛盾(客观存在的、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所固有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因素和倾向。简而言之,既对立又统一)。b.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前提;矛盾双方的互相利用、互相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逾梦誓约7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离异、相互对立):矛盾的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的力量消长,推动事物不断地量变;矛盾的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的转化,推动事物发生质变。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相互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相互联结: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c.矛盾普遍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无所不在、无处不在)其二,矛盾在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地存在着。(无时不在)矛盾的特殊性第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第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首先,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一方面,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有制约作用。其次,在一定的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首先,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作用。一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制约和影响主要方面。其次,在一定的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指导意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逾梦誓约8六、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1.质、量、度的含义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直接规定性(注: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事物的质往往是多方面的。)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现的规定性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或幅度2.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量变的形式:一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界限。质变有两种基本形式:爆发式和非爆发式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逾梦誓约9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1.肯定和否定的含义肯定是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趋势。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他事物的趋势。(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辩证统一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2.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否定观辩证的否定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生长,它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全盘否定,即保留这旧事物的积极因素,这也是新旧事物的相关联系)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即克服又保留,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现实意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否定什么和肯定什么,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3.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事物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克服旧事物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保留了其积极因素,增加了新的内容,使事物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周期性的表现和反复斗争性。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现实意义:坚信社会主义光明前途,自信而辩证地面对各种问题,不被表象迷惑,不因挫折动摇;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各种困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